薛晨浩(西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隨著旅游業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旅游市場對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傳統的旅游管理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就業后面對復雜的旅游服務問題時沒能很好處理,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市場需求不一致,表現出的職業素養還不能很好地滿足用人單位需求。如畢業生在外出帶團時遇到入境旅游團因外語口語不流利、不熟練而無法提供優質的服務,在旅游規劃策劃公司設計旅游線路時因缺乏地理科學知識而不能完成,在帶團遇到經濟糾紛因不了解相關法律知識而無法成功解決。畢業生表現出的職業素養讓用人單位滿意度下降,也極大打擊了旅游管理畢業生從事本行業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工作成就感極低,本行業離職率高于其他專業,甚至有畢業生很排斥在本行業就業。尤其是西部地區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因特殊區位和薄弱的教育資源,畢業生在解決問題和實踐操作方面與東部發達地區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存在較大差距,這對西部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提出新挑戰,如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成為西部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鄭媖分析了高校在人才培養上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管理漏洞,通過構建學生能力素質評價模型對本科生的身心素質、道德品質、科學素養和職業素質進行了科學評價;景亞萍構建了財經類院校大學生能力培養與評價模型,并打造了以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為主要目標的經濟管理系統仿真綜合實驗課程;李佳航分析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與教育的必要性、培養現狀和優化措施;雷晚蓉探討了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內容和主要途徑;黃海燕剖析了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在培養學生職業素質中出現的問題,并從學校、教師、學生多角度構建了提升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質的策略框架;黃建男構建了“德、智、能”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使旅游管理人才的能力、素質能夠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白稚萍探討了旅游管理專業師生綜合素質雙提升的策略。學者們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能力素質達不到用人單位需求的原因剖析無外乎幾點:人才培養目標模糊、課程體系建設與市場需求脫節、師資隊伍實踐經驗缺乏、實踐基地建設滯后、專業教育的教學方式方法存在局限性等。西部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應根據學科優勢和地域特色在課堂內外建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雙軌機制。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優化人才培養目標、跨學科課程體系建設、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升學生基本素質。
為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滿足旅游業多樣化需求,學校應堅持學生就業導向,著重解決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從業率低、離職率高的問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著重加強學生將課堂知識應用于市場實踐的能力,使其逐步成長為具備較高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專業人才。
學生在實習和畢業后就業中處理專業問題時暴露的跨學科知識不足應作為今后課程設置改革的重點考慮問題。參考國內相關院校課程設置,應凸顯通識、就業、管理三大導向,探索與信息技術、外語、法學、教育等學科的跨學科課程體系設置方案,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和專業技能,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注重課程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有機結合,加大在酒店、旅行社、景區、在線旅游企業的實習力度,畢業實習設置應更加精準化,應該按照課程設置方向和教學培養計劃最少應分為酒店實習、旅行社實習、旅游景區景點實習三部分,根據個人職業規劃方向選擇畢業實習單位,增強與未來工作的聯系性,激發學生在實習實踐中對旅游行業問題的思考,提升學生專業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
教師的實踐能力是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基礎關鍵,探索學校-企業雙向人才交流提升機制,打通教師進入企業鍛煉、企業技術骨干進入學校授課講座渠道,打破職業輔導課程由學院教師理論授課的規律,探索構建社會導師制,可邀請相關行業領域優秀校友分享職業經驗,搭建在校生與校友的溝通橋梁,從根本上提升旅游管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質量。
建立學校-企業-政府-公共組織多方協作的實踐教學培養模式,加強與旅游企業、政府管理部門的聯系,建立成熟穩定的校外實踐基地,深化“校-企-政-組”的人才交流,學校應選派專業優秀青年教師定期到旅游企業考察學習、到地方管理部門掛職鍛煉,了解行業的最新需求和管理經驗。
引導學生參加各項創新項目,進行實踐鍛煉,培養學術創新能力。西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2019年共有69名學生參與到7名教師的科研項目中。在第九屆“挑戰杯”西北民族大學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學院組織申報27項,獲得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18項,學院團委獲優勝杯。推送參加第十二屆“挑戰杯”甘肅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三等獎2項。2019年暑期,學院共組織7支小分隊分別前往甘肅省隴南市文縣、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夏河縣、臨潭縣、卓尼縣、迭部縣鄉、碌曲縣等地進行相關的課題調研和社會服務活動,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素質提升、志愿服務、文體娛樂等多樣校園文化活動,這些活動鍛煉了促進了同學們各方面能力的提升,管理學院團委學生會、公共事業管理教研室、工商管理教研室、旅游管理教研室共同承辦了西北民族大學經管文化節中三項活動,舉辦了模擬公務員考試大賽、模擬導游大賽、市場營銷大賽,讓學生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其他學院舉辦的活動和比賽,如法治文化節、國際文化節、護理技能大賽、綠色文化節等活動,在寓教于樂中獲得跨學科知識,活動參與度高,活動成效顯著,極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積極作用。
對學生就業意愿和取向進行摸底調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念。旅游管理是受經濟環境和政策環境影響較大的行業,積極引導學生根據就業意愿向景區、酒店、旅行社、在線旅游等企業分流。對于暫無意愿在旅游行業就業的同學,引導他們在研究生升學、大學生參軍入伍、國家基層項目上下功夫,倡導畢業生服務國家和地方發展戰略,到基層、到新業態領域就業,努力實現就業工作質量發展。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對未來要有明確的職業定位、強烈的職業精神和正確的職業選擇態度。邀請行業內管理者、相關培訓機構和就業指導專業教師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作就業指導講座。另外,西部高校中很大部分學生來自貧困地區、貧困家庭,家庭經濟困難導致這些學生在畢業就業中有很多劣勢,應充分認識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全面落實各級政府關于促進畢業生創新創業政策為指引,落實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求職補貼發放政策。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就業指導系列活動,如圍繞求職能力提升、模擬求職大賽等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提高就業意識、把握就業方向,更好地適應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增強學生溝通、合作、分析和應變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求職、面試的技巧,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要“加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比重”。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既是現代科技創新的重要出發點、高等教育的新發展趨勢,也是我國大學“雙一流”建設目標對人才培養的更高要求。提升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夯實學生就業基礎和競爭力,是西部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市場需求人才、實現辦學理念和思路的重要途徑,通過構建課內外教學、實踐和學術科技活動體系,在學校和社會銜接上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著力實現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對接,不斷提高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