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廈門海滄附屬學校 戴洪英
在我國各地初中校園深度踐行貫徹新課改新標準的教育領域發展新形勢下,以往化學教師采用的活潑式情境創設、表演化合作學習等授課手段的弊端缺陷逐步涌現。對于學生來講,在這種模式下的課堂學習,即使淺層的課程知識求知欲望可被迅速調動,但受課堂教學的盲目性、形式化等消極因素催化,學生課本知識的內化效率將逐漸下降。對此,化學教師應摒棄不切時宜的課堂教育舊觀念,重新回歸于簡單化的課堂教學環境。以激發學生化學知識、化學現象的探究潛能為側重點,注重培養其學習能力。保證課堂知識傳授的高效性,生動詮釋新時期教師的立德樹人新主張。
在傳統教育理念導向下,化學教師慣于在課堂執教中“講滿”課程知識,單純依照備課內容開展課堂授課,淡化了構建學生化學思維、發揮想象能力、提出思考見解的重要性,忽視了滿足學生課堂學習的現實性需求,使其知識難點自主探究及課本課程自學等多樣能力缺失,造成學生課本知識掌握效率低下等不良問題屢見不鮮。對此,在簡約化教學指導下,化學教師應精準把握知識解說、問題解答的時機,搭配簡單化執教手段,精準提煉課程重點知識,實現對學生的“留白”,繼而不斷完善學生的化學知識學習思維架構,增強其后期課程知識的學習能力。
為打造簡約化授課課堂,化學教師的首要任務應為細致研究課本教材,根據班級學生時下的前期課程內化情況、化學知識認知及理解水平等基本學情,梳理、整合課本教材匹配學生化學學科學習能力的要點知識,恰當刪減或簡化一部分冗雜、重復、超綱的知識點,確保學生可通過簡邏輯思考、認真分析,探尋出課程知識的學習線索,促使其可準確、迅速地掌握新知識,達成高效學習的課堂目標。
在素質教育已深度滲透在初中教學的大環境下,化學教師應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尊重其內心感受、個體差異以及提出的觀點看法。結合學生化學課程學習的實際需要,統籌推進簡約化課堂教學活動,驅使學生轉變對化學教師的內心情感。并以此為驅動,增長學生對課程知識的自主探究欲望。在建立學生化學知識思考、剖析、學習主觀興趣的前提下,逐漸加強其思考、自學、總結等多樣素質能力,有效推動學生全面成長。
化學作為以動手實驗為基調的實踐性學科,化學教師應根據當堂需傳授的課程主題,對應推出相契合的化學實驗。不僅可為學生提供檢驗已學理論知識的契機平臺,通過親自動手探究化學現象的實質內涵,還能夠鍛煉學生實踐動手、“腦手眼”協調等綜合能力,塑造其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增強學生化學學科專屬核心素養。對此,簡約化教學課堂的打造應當以優化化學實驗為著眼點,突出實驗設計的簡單巧妙、實踐操作的簡單便捷、化學現象的表現明顯,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印象,要注意不能過度強調“與眾不同”、“標新立異”,如此大膽改進化學實驗,保證學生課堂學習成效。
例如:在《金屬的化學性質》課堂教學中,在學生實踐探究“酸”與“金屬”的化學反應時,化學教師應立足實際,將課本中“金屬加酸”的順序科學變更為銅、鐵、鋅、鎂。而這種變更的優勢在于:
一是學生可通過親自動手,直觀感受到“氣泡”的生成速率逐步加快,帶給其激動興奮的內心感受,提高對這種化學現象的強烈求知欲望;
二是給予學生較為充足的“留白”時間,讓化學反應慢慢變化,為其提供仔細觀察、認識對比的實驗機會,增長對化學現象的認知全面性。而按照課本中鎂鋅、鐵、銅的實驗順序,當學生動手加酸時,鎂已完成動態反應,無法進行對比;
三是有益于學生檢測“鎂與酸”反應實驗中伴生出的氫氣,并加強氫氣檢驗的時效性。
這樣一來,通過精巧的化學實驗改良,可確保學生參與實驗動手時的簡單性、安全性,且化學現象的展現同樣直觀、明確,能夠深化學生對“金屬與酸”的反應各類現象的認知、了解,強化其當堂課程知識內化效果。
站在簡約化課堂打造的角度分析,化學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時,應以課堂容量的深度考量為落腳點。注重知識主線的清晰梳理,以及知識難點、重點的著重解說。實現主次分明,強調教學核心,保證課堂教學內容的充實感;在課堂授課內容的選擇工作中,化學教師應參考“三講”、“三不講”觀念;在課件制作時,需借鑒“優先使用圖片”、“著力運用關系圖”、“少用文字”理念;而在課堂正式執教中,則需弱化課程傳授的多與少,側重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思考、理解、掌握,以及觀點的表達交流,充分體現班級學生的知識自學效率。
例如:化學教師可將《燃燒與滅火》有機結合于《燃燒的條件》,將二者創新合并為一課時。此外,為突出教學的簡約性,化學教師應針對性處理授課內容,刪減燃燒“三個條件”的細致解說環節。在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及知識儲備基礎上,以“鉆木取火”的影視資料為教學素材,輔助學生認識“三個條件”,攻克核心“著火點”的理解難點。在此前提下,加強學生對“滅火”知識的掌握成效;此后,化學教師還應適時開展“蠟燭熄滅方法”的實驗活動,鼓勵學生調用當堂消化的課程知識,思考、分析問題的解答方法,貫徹“學思用貫通”這一關鍵性教學任務。
總結該課堂教學,達到了主線明確、難重點突出的執教目標,將以往單一性“教教材”轉變升級成為“用教材教”。并因迎合了學生時下知識認知規律、前期知識內化基礎以及有限性生活經驗,明顯強化了課堂知識教授效率,發揮出了課堂教學內容簡單充實的積極作用。
為增強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學習便利性,化學教師應適當簡化課堂執教流程,確保授課過程的自然推進、行云流水,進而為課堂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創建良好鋪墊。繁雜、瑣碎的各類教學環節可對學生課程難點的理解起到抑制效應,沖淡其當堂核心性學習任務,造成“喧賓奪主”的教學問題。對此,化學教師應根據班級學生各項學情實況,增添課堂執教過程的簡約、靈活感。注重為學生預留觀察、思考空間,為其閃光點的誕生創造前提條件。
以“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為例,化學教師可將這一演示實驗創新改進為探究實驗。通過向學生拋出“碳與氧氣發生反應后,可生成CO、CO2,那么碳是否也可得到氧化物中的氧”等類似問題,以問題為抓手,激發學生探究欲,提出系列猜想;隨后,化學教師再帶領學生協同開展實踐性探究實驗,驗證學生的大膽猜想,則可增強實驗操作質量。
這種課堂教學環節的巧妙設計,是因教材未對碳的性質出示要求,且碳持有較為簡單的可燃性,性能發揮同樣穩定。因此,化學教師可通過探究實驗,鍛煉學生實踐探究能力,并間接塑造其尊重事實的主觀科學態度。優化化學教師課堂執教效果,驅動學生核心素養逐步加強。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初中校園貫徹實施新課改新要求的日趨深入,情境創設、合作學習、翻轉課堂、智慧課堂等多元性教學手段的缺陷不足逐漸涌現。導致化學教師不再具備課時、精力去深挖課堂執教中的核心問題,對化學課堂教學成效的穩步增長起到了一定負面制約影響。對此,化學教師應與時俱進地革新自身前沿性教育新思想,將簡約化教學理念科學結合于日常執教課堂。構建出教學目標簡單明了、授課層次簡約清晰的高效性執教課堂,針對性化解以往過度復雜的教學模式與學生課程內化質量產生的矛盾,整體強化化學教師課程知識要點傳授效果。促進學生課本難點知識掌握效率不斷提升,實現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助力學生個體今后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