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麗霞 (甘肅武威市民勤縣南關小學)
小學英語教學除了要完成基本的課程教學任務外,還要重視對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和水平。同時,學生的學習能力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學生學習能力比較差,教師很難啟發學生,讓學生參與課堂。而核心素養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能自主適應課堂。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從目前的情況看,有些學校的英語教學缺乏一個較為明確的目標,教師只是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并未重視對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對外交流能力的培養。此外,部分小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并不是特別高,存在著消極、懈怠等不良情緒,英語學習比較被動,不會積極主動地和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教師也并未給學生提供更多交流、學習的機會,英語教學的整體效果不理想。
據有關調查研究表明,我國很多小學在設置英語課程時,讀、寫等相關的基礎內容偏多,實踐課程偏少,這就使很多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等方面的能力無法得到提升,學生即使掌握了許多英語基礎知識,但依然難以進行英語對話、交流、寫作等。與此同時,英語課程內容比較單一,基本沒有對跨文化方面的知識進行講述。加之,教材更新的速度很慢,并未將素質教育的特點全部體現出來。另外,因實踐課程內容少,英語未能和生活實際有效聯系起來,無法讓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提高、鍛煉,難以達到理想的英語學習效果。
目前,小學英語師資比例出現了嚴重失衡的問題,尤其是我國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工作任務加重,壓力增大。因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質量得不到全面保障。據調查,有許多英語教師在教學時,依然使用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并未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并未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入手開展教學,單純將重點放在對新單詞、語法、詞匯的講述上,忽視了學生英語分析、口語表達等各個方面能力的培養,整個課堂教學氛圍沒有活力、學生曠課、逃課的問題比較突出。同時,在教學中,教師存在著盲目趕進度的問題,并未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以聽力教學為例,不同學生的聽力基礎是不同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起聽聽力,很難達到進度的一致性,聽力基礎好的學生聽一遍就能夠大致了解聽力的內容,而聽力基礎比較弱的學生聽幾遍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這樣就會讓聽力基礎成績不好的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所達到的聽力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此外,教師也并未聯系素質教育對英語人才需求這一重要因素開展教學,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已,學生的整體英語能力和水平難以得到提升,無法滿足市場發展需求。
在一個班級中學生的英語基礎成績是存在差異的,在學習英語時,有些學生死記硬背,并未全面弄清聽說讀寫方面的應用技巧,只是為了應對考試,完成學習任務而已,因而,許多學生都處在一個被動學習知識的狀態,并未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與此同時,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間缺少互動交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不全面,在制定教學方案時針對性不強,使學生的學習資源受限,英語學習效率不高。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科學整合課程內容,創設語言情景,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的活動,發揮情景的作用,調動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并積極融入英語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來,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結合小學生生活情境,例如,超市購物結賬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小組進行角色分配后,進行情景創設,學生在實際場景中進行口語表達。最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你覺得在結賬時,應該如何正確核對賬單”。問題提出來后,大家都開始討論分享起來,有些學生用英語說自己會查閱相關資料如何制作賬單明細,有些學生說會在網上找資料、鞏固所學知識,還有些學生說會在家中與同學或者父母進行英語對話訓練……當課堂學習氛圍變得活躍后,我讓學生閱讀文本,查看文本中是否有和大家一樣的學習煩惱故事。借助具體的問題情景,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積極分析問題,并能夠正確使用英語詞匯、語言等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以此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良好文化品格的形成是英語學科素養培養的一部分,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在全面分析文本內容的條件下深入去挖掘有價值的內容,讓學生更準確地掌握文本知識點,了解文本主題。在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查找、搜集相關資料,擴展知識內容,并深挖文本內容,建立跨文化的教學情景,讓學生閱讀文本內容,查找相關資料,對文本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再讓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對各國文化差異有一個準確把握,在突破重難點內容的同時,形成一個好的文化品格。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間的合作探究,將其融入英語學科素養培養的過程中來。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將學生進行分組,各組安排一名小組長,組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閱讀文本內容,在學生閱讀完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相互之間進行探究、討論,在此過程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本的文本主題自己編寫對話,角色扮演,在實踐活動中分工合作。在教學任務結束后,還給學生安排了課后的實踐作業。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課后學習情況,可以借助現代網絡信息平臺和學生進行交流學習,接受學生的提問,讓學生自由表達,以此讓學生在課內外實踐活動中的英語學習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從而可以高效學習英語,完成英語學習任務。
小學生年紀小、學習能力有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交給學生學習的方式和方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采用科學有效的獎勵措施。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給學生設置免寫作業的獎勵,吸引學生的注意,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為了獲取到自己想要的獎勵而自覺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跟著教師的步伐完成學習任務,上課注意力集中,積極舉手發言,課下也可以按照要求完成作業等,從而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單元閱讀教學方法,帶領學生完成整個單元內容的學習,在單元主題內容設計時,可以將各文本間的共性和差異性整理出來,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逐步深入,慢慢增加教學難度,讓學生掌握新單詞,認識句型句式,再結合句式拓展知識,能夠利用所掌握的句式進行表達。此外,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尊重每個學生,認識到他們之間的差異,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幫助各層次的學生制定有效的學習方案和計劃,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