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傳美 (江蘇徐州市樹人初級中學)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強調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增強自身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課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結合學習和生活發現問題,運用科學探究的方式主動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社會活動中增強社會責任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融合到課程中,構筑整合、高效的教學體系。這種整合型課程的方法以學科的基本內容為中心,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結合在一起,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教學效率。
整合型課程要體現出整合性和實踐性,教師要將實踐融入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的每一個環節,促使學生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的品德和人文精神。教師要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并引導其獲得感悟,獲得直接經驗,并將總結出的經驗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學習“集體生活邀請我”一課時,學生要了解“我”和“我們”如何更好地共同生活,思考集體生活對于“我們”有什么特殊的意義,探究如何能過好集體生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在集體生活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并思考自己在班集體中擔任什么角色,是否為班集體的發展盡了自己的一分力量。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與評選班干部或者課代表等活動,在展開評選的過程中,學生能更好地思考在班級中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
整合型課程強調理論和實踐的整合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體會、領悟道德內容,將直接經驗內化為自己的品德,落實到自身具體的行為上。這樣的教學不僅體現了整合性,而且還起到了立德育人的教學效果。
整合型課程認為,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從現實生活中選擇適合探究的主題,通過多種探究方式,主動獲取知識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由此可見,整合型課程體現了學習的探究性,而綜合實踐活動也能促使學生很好地展開主動探究。所以,教師要將綜合實踐活動融入整合型課程中,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提升學習能力。
在學習“情緒的管理”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是否有過特別興奮或者憤怒的事情,然后回憶當時如何表達情緒,周圍的人又如何反應。若學生在情緒管理和控制上遇到問題,則可以將問題提出來,展開綜合交流活動。如有學生提出自己身材比較矮小,而同學總是給自己起綽號,嘲笑自己矮小,自己常常因此而生氣。教師引導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一方面思考給人起外號的行為是否正確,另一方面思考如何處理這方面的問題。在討論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對他人的情緒有影響,同時學生也認識到情緒的控制和人際關系密切相關。
《基礎課程改革綱要》提出,教師要改變課程實施中強調被動接受知識、死記硬背的教學現狀,而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要提升學生搜集并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并解決問題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所以,教師在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時也要注意這一點,要給學生提供主動探究并解決問題的平臺。
教師在開展整合型課程教學時要注意基于課程的教學原則展開設計,注意活動主題的確立要能展現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了解他們的興趣點是什么,了解學生對什么問題感到困擾,然后將這些內容作為學習的重點。這樣學生就能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探究活動中。
在學習“法律保障生活”部分時,學生認識到法律、道德都是人們生活中的行為規范,它們共同約束人們的行為,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選擇了和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引導其探究。如有學生提出:“我在網上常常看到一些人為了發泄情緒而用網絡留言攻擊他人,還有的人為了吸引他人的眼球而故意發表一些和事實不符合的言論,這樣做是否也是違法的呢?”由于不少學生都對網絡瀏覽感興趣,所以教師把握這個興趣點,引導他們展開實踐調查。學生上網搜索信息,思考這種行為是否合法,探究遇到“網絡暴力”該如何處理。
教師在設定了活動主題后,還要引導學生自主設定活動內容,探討解決方法,這樣將主體性原則貫穿教學的每個環節,能更高效地構筑活動課堂,體現課程以生為本的設計原則。
教師在設計整合型課程時要注意基于開放性原則展開,不能僅僅將活動局限于課堂教學中,而要面向學生生活的整個世界,將學校、家庭、社會都納入實踐活動中。
在學習“開放互動的世界”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了解自己所處的城市,思考城市是如何運作,如果離開了相互溝通和交流,社會會變成什么樣子。學生從“網購”這個切入點入手,認識到如果沒有網購,那么生活就會變得很不方便,而看似普通的網購,實際上展現出了社會的交流和互動。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充分認識到人們生活在一個相互聯系的世界中,由于現代交通、通信技術和貿易的發展,將不同國家、地區的人聯系在一起,這樣人們的生活才能變得更便利。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切實了解了世界的開放和互動。
教師要積極構筑家校社共同體,這樣有助于更好地建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動態,引導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感受世界,而不是過多地關注結果。教師還要積極發揮社會和家長的協同作用,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感受生活,了解社會,這樣才能更好地構筑綜合實踐活動類課程。
教師在展開整合型課程教學設計時,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開發教材內容,讓學生能在活動中認識自己和社會、他人之間的關系,能產生對自己、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感。
在學習“少年當自強”一課時,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開發教材資源,首先給學生展示教材中優秀少年的形象,然后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入手,說說身邊有哪些優秀的例子,并展開“少年風采”選拔大賽。學生可以通過這樣的活動了解身邊的同齡人是如何學習和生活的,并從他們的身上獲得啟迪,思考該用如何的姿態投入學習和生活中。在榜樣的作用下,學生會調整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而得到進步。
在結合生活設計活動主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在活動實踐后從生活中主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樣綜合實踐活動類課程就不僅能促使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更能促使學生獲得健康和全面的發展。
在設計整合型課程時,教師還要注意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不僅要設計校園實踐活動,還要將活動和學生的家庭、社區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更好地豐富學生的活動空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或者和社會各群體進行接觸,這樣他們就能在親身體驗中學會學習。
在學習“多彩的職業”一課時,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課外實踐活動,嘗試走入社區,參加居民聯誼會。教師事先聯系社區居委會,請其協助組織活動,邀請小區中各行各業的志愿者來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志愿者做出行業的代表性動作,然后由學生來猜其職業是什么。然后學生說說自己對該職業了解多少,志愿者則進一步解釋該職業的工作內容和具體要求。最后學生思考自己將來打算從事怎樣的職業。在活動中,學生進一步了解了社會,并構想了自己的未來。
在拓展了學習空間后,學生能運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還能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提升綜合能力。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調查、勞動服務等實踐活動,進而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現了整合型課程的特點,它超越了教材、課堂和學校,讓學生能和大自然、社會、生活緊密接觸,從相互聯系、彼此交融的生活世界中汲取養料。同時,綜合實踐活動課也體現了實踐性和開放性,學生可以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主動探究并解決未知的問題,他們的實踐能力會得到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