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劍
(江陰市城中實驗小學,江蘇無錫 214400)
1.基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把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措施,作為推進素質教育、引領學校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突破口。要實現這一目標,學校就必須充分挖掘、整合校園足球的育人功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校園足球的體驗活動中得到全面、個性的發展。
2.基于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是足球文化課程的核心價值追求,校園足球文化課程的設計,可以為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創造條件、提供機會,可以為每個學生實現自己的夢想奠定基礎、提供保障。
3.基于學校的歷史。校園足球文化課程的設計尊重學校的發展歷史,體現學校的實踐歷程,在學校現有文化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學校文化,符合學校的發展愿景。
設想:以“校園足球文化課程”建設為重點(完善課程體系),以“學科滲透”為路徑(改革教學模式),以“校園足球聯盟”為平臺(優化社團組織),以“多元化的交流活動”為支撐(組織專題活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廣泛參與和多元互動,進行自主體驗和成長。
宗旨:強身健體塑品格,體驗互動共成長,讓學生在足球運動中強健體魄、錘煉品格,在體驗互動中展示才華、快樂成長。
目標:強大的凝聚力,堅強的意志力,良好的協調力,出色的表現力。同時,根據低、中、高年段小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設定相應的發展目標。
圍繞課程目標,我們又分“知足球”“玩足球”兩個專題選擇課程內容。“知足球”由讀(語文)、唱(音樂)、聽(晨會)、看(綜合實踐)四部分組成;“玩足球”由繪(美術)、寫(作文)、跳(課間活動)、耍(體育)、賽(體育活動)五部分組成。
以“玩足球之寫”為例,要求低年段學生設計一句加油的話;要求中年段學生寫一段自己參與足球活動的體會;對于高年段學生,則要求其撰寫足球新聞稿,記錄班級足球比賽日志,寫《給足球專家的一封信》。
1.尊重需求。學生能力有差異,思維方式、興趣愛好也各不相同。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校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感受、去思考,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喜好和需求,讓學生選擇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體驗足球文化。校園足球文化課程,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化發展,更為達成學校“特長明顯”的培養目標提供有效路徑。
2.遵循規律。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學生的發展特點也各不相同。順應學生天性,遵循學生發展規律,努力為每一個學生打造一個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校園足球文化課程,讓學生的學校生活更加飽滿、更富朝氣、更加出彩。
3.組織領導。建立和完善課程結構,及時把握教育動態,堅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出彩的機會”“讓每一位教師都盡情發揮自身優勢”的基本理念,明晰課程開發的根本目的,讓課程實施成為師生的自覺行為,從而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學校的課程體系。
體育課上,我們激勵學生逐步習得足球的基本技能,讓他們在發展技能同時提升身體素質;語文課上,我們與學生一起品析關于足球的經典文章,了解足球的歷史、發展與現狀;音樂課上,我們引導學生盡情演繹、自主創編啦啦操;美術課上,學生會拿起手中畫筆,自由暢想心中的足球;班會課上,我們與學生一起欣賞足球的精彩瞬間,共同為班級足球隊加油吶喊;哪怕是課間十分鐘,學生也會自覺沉浸在課程的進程之間,他們或撰寫足球評論,或創作文化標志,自得其樂。
愛踢球的學生,可以在平時的“三人制”“五人制”或“七人制”足球比賽中切磋技藝;球踢得好的學生,可以參加學校足球隊;不善于踢球但擁有某一項愛好的學生,可以盡情發揮所長,如設計海報、跳啦啦操、唱足球歌曲、講足球故事等;甚至相關能力有缺陷的學生,也可以在足球游戲等的體驗過程中,收獲快樂。
我們積極改變以往的活動方式,大力倡導“豐富經歷,注重體驗”的活動理念,認真記錄、全面展示學生在活動中的情感、知識與過程表現,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覺落實主體地位。
以成立“班級足球隊”為例,第一,召開全校各班班長會議,宣布由班干部負責組建足球活動的各支隊伍;第二,由班干部分工合作負責邀請同學、教師或家長給本班足球隊起好隊名、設計口號、拍攝照片、制作海報,并將成果張貼在本班的“足球課程展板”上;第三,請每班講述組建過程中的故事,拍攝紀錄片,并在電子大屏幕中展播。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因此,學生家長的參與度也直接影響著課程質量。
為順利實現家校合作,我們主動改變,充分利用班級QQ群、“家長開放日”等溝通平臺,讓學生家長充分了解課程理念;注重引導,以《給學生家長的60條建議》為載體,讓學生家長深入理解課程價值;與學生家長組建“愛心聯盟”,熱忱邀請學生家長積極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課程的實施。
正是在這樣的積極互動中,學生家長能逐漸正確認識學生、合理評價學生、積極發展學生,并為更多的學生提供優質的活動資源。
《足球護照》是學校為校園足球文化課程實施所設計的個性化評價手冊。從“護照”名稱的書寫,到校徽、內頁的設計等,都由學校師生共同完成。護照內容根據課程目標和結構分年段規劃,記錄了每一個學生在校內外的所有足球文化活動情況。“護照”的推行,直觀地呈現了每一個學生在不同階段所取得的點滴進步與成長歷程。
評價團隊才能形成團隊、發展團隊。一方面,我們將足球文化課程納入“愛心教室”班本課程的建設體系,大力倡導各班組建足球隊、啦啦隊,定期展示各班的活動資料;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多樣化、多層次的班級、年級、校園足球聯賽,豐富評價方式。如評選“十佳足球宣傳海報”“十佳啦啦操隊”“十佳后勤服務隊”“十佳足球隊”等,讓聯賽的過程成為凝聚團隊、發展團隊、享受團隊的旅程。獲獎團隊的圖文資料,都可以登上“校園足球名人堂”。
第一,堅持“過程大于結果”。最好的教育應該是學生的自我教育,也應該是注重過程的教育。我們會以DV或日志的形式,定期記錄、展示某一個團隊的成長經歷,用常見的故事讓學生感悟不尋常的道理;還會對在某一方面表現突出或取得巨大進步的個人和團隊進行大力表彰,深入挖掘、積極弘揚他們身上的精神力量,通過電子大屏幕展播,讓這些精神力量成為激勵學生自主發展的原動力。第二,堅持“進程即課程”。我們鼓勵教師主動開發班本課程(微課程),將班級足球隊、啦啦隊等項目的實施情況和教學建議整理成冊,讓每一個學生在今后的活動中獲得更多的體驗,幫助每位課程的實施者進行總結和反思,給更多的教師提供參考和建議。
綜上所述,透過足球看文化,我們能體驗足球文化的無窮魅力;將文化提升為課程,我們能發現師生成長的無限可能。將開展校園足球運動作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舉措,可以讓學生對足球運動抱有積極向上的情感,使其主動參與足球活動,并在活動過程中盡情展示才華、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