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 蓓
2021年10月,我作為督學參加了幼兒園的日常督導工作。本次督導的重點是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與環境、幼兒戶外活動時間安排,以此了解幼兒戶外體育活動開展情況,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
案例呈現:我按照工作計劃進入幼兒園時,大班幼兒正在進行戶外晨間活動。根據幼兒園提供的日計劃,該園戶外活動的順序依次為大班、中班、小班。實地觀察后,我發現大班戶外晨間活動場地主要安排在幼兒園一樓操場,大致分為4個活動區,分別是:投擲區、攀爬區、大型玩具區、玩沙區,同年級班級每周進行區域間輪換。此時,教師正和幼兒一起擺放活動器械,場地上投放了7種材料:投擲板、小球、圈、輪胎、手持型自拋接球、車輪滾滾、木質攀爬平衡梯組合。上午8:00~8:50期間,隨著大班入園人數逐漸增加,投擲區和攀爬區有五六名幼兒在等待。伴隨著游戲的進行,投擲區的定點標記圈已經移動到離投擲目標板很近的地方,教師看見后,叮囑幼兒將標記圈放回原處;在大型玩具區,大班幼兒能結合大型玩具的場地自主開展有主題有內容的游戲。一處滑梯上懸掛了兩根繩索,供幼兒攀爬。
據了解,幼兒園戶外場地有限,綠化和通道外的場地都用來進行體育活動,幼兒全部入園難免有等待現象。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場地開展豐富的體育鍛煉活動,是幼兒園正在破解的難題。
情況分析:日常督學督導工作能夠讓我及時發現和解決幼兒園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提升教育督導實效,對規范幼兒園辦學、提高教育質量、實現內涵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本案例中可以看出,該園晨間戶外體育活動具有計劃性,多數幼兒能夠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但運動時的等待現象、體育器材的使用以及幼兒運動強度和運動挑戰性方面仍有所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該幼兒園位于城市中心,內在場地面積小,因此戶外場地可設置的活動區域受限。這一點從客觀事實上來說,幼兒園很難再拓寬幼兒園地理區域范圍及場地面積空間。
一方面,幼兒園對幼兒戶外運動非常重視,但由于缺乏科學、全面的運動指導以及相關的知識儲備,戶外體育運動模式較為陳舊。教師更傾向于選擇其認為適合該年齡段幼兒使用的器材、判斷幼兒會對哪些器械感興趣。另一方面,幼兒使用的拋接球、投擲板等多為成品器械,在鍛煉幼兒手眼協調性的同時,玩法單一固定,只能激活幼兒身體的某一部位,也較難引發幼兒間的合作。
幼兒日常運動中的強度、密度、時間三個因素直接影響幼兒的運動量。簡單的單雙腿跳和單手投擲以及組合滑梯的運動量遠達不到大班幼兒需要的活動強度。懸掛的繩索增加了滑梯的玩法,但繩索長度受限,不支持幼兒進行力量與速度的運動探索。而排隊等待現象又降低了運動密度。家長對幼兒運動時安全性的顧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
督學不是簡單檢查幼兒園的工作,是從新角度看問題,既是督導又是指導,幼兒園也因督學工作的開展,更規范,再提升。我與其他教師溝通后達成基本共識:應以幼兒園內在體育鍛煉轉變需求為基礎,促使幼兒園內部進行變革,找到適當的方式,優化幼兒園戶外體育鍛煉模式。為此,我提出以下幾個調整策略。
首先,幼兒園需要基于幼兒立場科學規劃幼兒園的戶外環境。
例如,可以投入部分經費,從場地空間入手,盡可能多元、高效利用每寸空間,開展戶外體育活動;利用木梯、輪胎等在操場臺階、花帶平臺等有高低差的位置之間構建攀爬、平衡運動循環;購置鞍馬、平衡木、單杠等新器材,拓展新型運動方式。
其次,教師要以幼兒喜歡的游戲方式組織開展體育活動,尊重幼兒的意愿。更重要的是理解課程游戲化的精神內涵,要將自由自主愉悅創新的游戲精神融入活動中。
最后,體育活動游戲化需要教師具備一定體育理論知識素養,這樣才能科學設計課程內容,解決體育活動開展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問題。
幼兒園可以利用自然環境和家長資源,把家長請入園,共同進行體育游戲,感受運動帶來的愉悅,養成運動習慣;把民間游戲作為體育活動的內容,通過家長共同制作游戲材料、一起玩游戲等形式,讓家長參與到體育活動的創設中來,豐富體育活動內容;收集國內外幼兒園的特色體鍛資料進行線上分享,幫助家長真正理解體育的意義,樹立正確幼兒戶外運動觀念,有助于激發家長參與幼兒園體育活動的熱情,提高體育活動質量。
園長、業務園長、教師要根據現階段問題共同商討解決方案,制定與之匹配的幼兒園活動計劃與安排;充分發揮共同體的教研引領作用,梳理存在的共性和突出問題,有效開展教研活動;組織教師開展戶外體育專項教研活動,注重活動中對幼兒的觀察,細心解讀幼兒語言和行為,并記錄下來并在新一輪的計劃制定中進行反饋調整,做體育活動的指導者。我建議幼兒園要為教師提供優質戶外體育鍛煉案例以及不同年齡段戶外指導策略,支持教師經驗生成。同時,我通過每月督導,了解幼兒園戶外體育教研的推動情況,及時反饋意見,形成教研閉環。
以督為本,以導為重。在今后的督導工作中,我將充分發揮責任督學檢查、監督、指導的作用,督促和引領片區內幼兒園認真貫徹執行教育法律法規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規范辦學行為,聚力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推動幼兒園的內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