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慶哥
一位“90后”的妹妹志向是成為數字游民,一邊周游世界一邊工作,通過互聯網獲取收入。
利用互聯網進行遠程工作,實現時間自由、經濟自由,是多么爽的工作方式。當她將這一想法告知舍友時,大家卻覺得她不切實際,還是找份穩定有社會地位的工作比較妥當。
她卻不這么想,而是早早就開始制定計劃,努力追尋自己的小夢想。讀大二時,她著手備考英語翻譯證,爭取早日克服語言障礙;暑假時,她坐24小時的硬座火車、住21塊一晚的青旅體驗人生;別人玩游戲追劇的時候,她在練習寫作的技能;別人花錢打車游玩,她選擇坐公交車逛免費博物館和特色街道。
畢業后,她真的在踐行這種生活方式:流暢的寫作能力讓她能靠寫稿賺錢,英語技能讓她到了國外也如魚得水,她像是個當代的吉普賽人,在游走世界中找到精神自由,終于活出了不一樣的煙火。
選擇小眾意味著你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自己,堅持目標,并不斷學習,不斷自我提升,就會成為最接近夢想的樣子。
選擇小眾,常常會被質疑,因為少有人走的路,被驗證的成功案例少。
小時候,在我們鎮里有個女人很漂亮也很特別,那時很多女人都沒有打扮意識,她卻很會搭配衣服,也喜歡涂口紅,在農村婦女里顯得很特別。
她還特別有事業心,曾經跑去城里當過理發學徒。結婚后,就在鎮上開了個理發店,因為會經營,生意特別好,后來遭到其他女人的嫉妒和議論,說她穿得花枝招展別有用心。
她是鄉鎮里的異類,卻沒有因為其他女人的排斥而改變自我,最終靠著出色的手藝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在城里開了店、買了房,過上了自己想過的生活。
選擇少有人走的路,會看起來不合群,但正因為不合群,才不會被別人的想法限制,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朋友是個極簡主義者,在消費主義的生活觀下,她顯得格格不入。
她家里基本不囤貨,逛街的次數也屈指可數,很少喝碳酸飲料和奶茶,也不怎么愛吃零食,熱衷搭公共交通或者步行出門,很少叫外賣,一個化妝袋便能裝下所有的護膚品。
周圍的人覺得她奇葩,可是她覺得減少物欲、簡潔地生活,會讓她更愉悅。
她的極簡主義價值觀已經深入骨髓,知行合一,很難被改變。
只要自己喜歡,何必在意他人的目光?
堅定不移地保持真我,需要建立系統的價值觀,通過大量廣泛的閱讀,長時間地深度思考,在生活里體驗總結。
有完整且堅定的三觀,就不會被左右,也不會怕小眾。被人孤立也許會孤獨,但為了合群而勉強合群,是自討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