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黎
參加本次“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展示的老師們都有很好的學科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每位老師都精心準備,精巧設計,在課堂中不僅關注對學生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的培養,更關注學生英語學科素養的培育,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教育導向。課堂教學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關注主題意義,體現學科立德樹人。
每節課都從單元的主題意義——公益事業和志愿服務入手,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語篇分析、情境設計等,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主動幫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體現了學科的立德樹人導向。
二是依據課型特征,關注思維品質培育。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關注語篇意義的理解、學生閱讀策略的培養,還通過不同層次的問題設計,體現了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三是開發學習資源,增強學生情境體驗。教師不僅用好教材提供的教學材料,還基于單元的主題,開發了視頻等不同的學習資源。這些學習資源既加深了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對主題意義的理解,也促使學生將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遷移到真實的生活情境中。
綜觀教師課堂教學中語篇解讀的方式,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視角:
視角一:單元的主題語境。現行的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一個單元主題,主題為語言學習提供了主題語境。《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強調,“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重要的內容,直接影響學生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閱讀教學作為單元教學的主要輸入部分,對學生探究單元的主題意義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需要思考閱讀語篇與單元主題語境的關系以及語篇在單元主題中的作用,依據單元主題語境解讀語篇。
視角二:語篇的文本特征。語篇是表達意義的語言單位,不同的語篇有不同的文本特征和語用功能。故事類語篇重在獲取人物、地點、事件、故事發展的時間順序等信息;人物軼事則需要找出主要人物的關鍵信息,概括人物特征;操作指南需要理解各步驟的主要內容、技術規范的指示性材料,概括內容要點等。教師需要根據不同語篇的文本特征,對不同類型的語篇進行不同的解讀。
視角三:閱讀教學的目的。在閱讀課的課堂觀察中,教師更多地關注單元主題意義的陳述性知識(語言知識輸入)。這些陳述性知識是程序性知識的基礎,也是學生掌握語言技能必備的知識。但總體感到閱讀教學更多的是為了學生做題,缺少基于真實問題解決情境的閱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閱讀語篇設置任務情境,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不斷地在教材中尋找幫助,將閱讀過程變成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為了完成任務而進行的語篇理解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英語閱讀的作用是為了解決真實的問題。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閱讀面影響著教師語篇解讀的角度和視野。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教師閱讀一些有關教學理論的書籍,這些書籍不應是被咀嚼或他人解讀過的。建議老師們多讀原版的教學理論書籍和專家的最新論文。通過閱讀更新自己的學科專業知識,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