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 燕
我園地處城郊接合部,園內幼兒家庭大部分來自鄉村。我園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鄉土資源,開發家庭親子游戲,以此降低家庭教育成本,增加家長陪伴時間,增進親子關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家長群是一個便捷的交流平臺,教師收集整理一些易于操作的利用鄉土資源開展的親子游戲,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推薦,詳細說明游戲材料、游戲場地、游戲玩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項,鼓勵家長在家和幼兒一起進行親子游戲,游戲后讓家長發表游戲感想。游戲的快樂氛圍、克服困難的經過、幼兒的各種表現、游戲中的小驚喜、家長的收獲等,都可以在家長群中交流。
現場交流是一種最直接的交流方式。教師可以設計一些以鄉土資源為主要材料的親子游戲,如剝蠶豆、編蘆葦風車、撲克壘高、跳房子、紐扣分類、跳紙盒等游戲,以“游園”的形式鼓勵家長帶領幼兒積極參與。游戲中家長能充分感受鄉土資源在親子游戲中的運用方式,體驗互相交流的快樂。
親子游戲只停留在體驗層面是不夠的,教師要組織家長開展專題培訓活動,以案例為引領,指導家長了解鄉土資源在親子游戲中的教育價值和重要意義。
培訓活動中,教師可以對照適宜的親子游戲案例。例如,“蠶豆拼圖”游戲展示幼兒剝蠶豆,并利用蠶豆拼各種圖案;和幼兒開展數數游戲,讓家長在欣賞過程中,了解材料對幼兒勞動習慣、數學能力、藝術想象等能力的促進作用;“撲克搭建”游戲,通過欣賞展出的各種撲克作品,讀懂材料對于幼兒的搭建技能以及空間感知能力的影響……家長通過這樣的培訓,可以全面了解親子游戲中鄉土資源所蘊含的教育價值。
一草一樹,一花一物都是幼兒的游戲材料。我園利用“問卷星”小程序,對周邊建筑、戲曲、特產、風景、童謠、景點、村居、名家、作物、家具、物品等豐富的鄉土資源進行調查,組織家長和教師一起調查并填寫問卷內容,邀請家長代表和教師代表一起討論、篩查、分類、匯總,充分挖掘鄉土資源所含的韻律美、結構美、科技美、藝術美、趣味美,整理出具有開發親子游戲價值的鄉土資源。火車站、科技館、電視塔等造型別致的標志性建筑,海門山歌、通東號子、海門方言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形式,長橋、謇公湖、江邊等迷人的景區……這些鄉土資源在問卷調查中被一一梳理出來,成為親子游戲的良好載體。
幼兒喜歡的游戲材料就在身邊,很多簡單的玩法就在一念之間。一朵花,可看可畫;一只雞,可養可玩;一棵樹,可繞可爬;一盆水,可照可舀;一條凳,可鉆可跨;一抔土,可捏可揚……有的家長不懂得挖掘其價值,也不會利用其開展適合的親子游戲。因此,教師要示范、引導家長學習利用鄉土資源開發親子游戲。例如,親子測量蠶豆的生長過程,運用圖表,分階段進行觀察記錄和繪畫,讓幼兒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
學習離不開親身實踐,教師每次可以指定一個主題,組織家長共同思考游戲方式。例如,在主題“樹葉”中,家長設計了拼貼、數數、拋灑、踩踏、兒歌表演、分類等游戲。
陳鶴琴先生說過:“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崩绵l土資源開發家庭親子游戲,就是引導家長因地制宜,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鄉土資源,為家庭親子游戲所用,讓一草一木都成為幼兒的朋友,讓一景一物都成為幼兒的玩伴,讓幼兒在健康快樂的家庭氛圍中幸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