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進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為了能讓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教師經常在教學活動中設計小組合作的教學環節,但往往只是“走走過場”。小組合作的形式化,亦可稱為假合作,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典型病癥。
一方面,教師動機不真。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臨時發揮。在教學中,教師會隨機分組,分組大多是同桌、前后排學生的臨時組合,合作活動也是即興的。對話教學比較常見,教師會讓學生對照教材,角色互換進行口語對話練習,然后象征性地選擇幾個能力強的學生上臺表演、展示,教師常會用“Good”“Well done”“ Excellent”這樣的評價進行淺表化的口頭表揚。二是裝腔作勢。它經常被一線教師稱為“表演”或“作秀”,因為教師在課前備課或教學設計時,已經提前預設好了,像話劇一樣,甚至已經演練過多遍,場面熱鬧。參與活動的學生在課前就已經熟悉了自己的“角色”和“臺詞”,最終呈現出來的合作學習“整齊劃一”。三是課堂點綴。為了營造課堂氣氛,教師會設計小組合作活動,至于活動的目的以及教學作用會怎樣,教師自己根本不關心。如一名教師在教學8A Unit 1 Friends(譯林版,下同)第一課時時,教師提問:Can you discuss what makes your friend so special? 一分鐘后,學生正在熱烈討論時,教師就叫停了,在投影上呈現了自己的答案,草草收場。以上幾種合作本質是相同的,即走走過場,學生并未得到切身的學習體驗,小組活動無實質性內容,因此也不會取得實際的教學效果。
另一方面,學生參與率低。我們經??吹秸麄€合作過程只有寥寥無幾的學生在參與,一般是優秀的學生在表演,大多數學生在觀看。學生不愿參與小組合作的成因有很多,主要有四種情況。第一,學生的英語素養低,難以用英語思考和表達,怕丟面子。第二,學生易盲從,不自信,不愿對同學提出的觀點質疑。第三,學生缺乏合作意識和溝通技能。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學習往往是一種競爭性的學習,很多學生擔心同學會超過自己,習慣于單打獨斗,不愿合作,對集體行動漠不關心,妒忌比自己優秀的學生,當比自己成績差的同學需要幫助時,不愿提供幫助,甚至排斥。第四,合作學習活動脫離實際。如教學8A Unit 6 Reading 板塊第一課時時,一名教師設計問題:Where is Zhalong Nature Reserve? 給學生3 分鐘進行Group discussion,對這樣的問題,學生一眼就能找到答案,即活動過于簡單,沒有挑戰性,未考慮學生的已有知識。另一名教師在教學9B Unit 2 Task板塊時,在新授課內容講完后,呈現作家莫言的圖片,讓學生用5 分鐘與同伴以“great person”為主題開展交流,可絕大多數學生無法開展對話,因為學生缺少相關知識儲備,活動難度過大。
那么,如何改變小組合作學習的不良癥狀呢?
分組是合作學習小組構建的關鍵一環,小組人數4 至6 名為宜,人數過多的大班,一般小組成員不應超過8 人。人數確定后,分組時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保證組間競爭的公平性。課桌的位置擺放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目前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時的課桌擺放大致有四種類型,分別是橫線型、田字型、U 字型、O 字型??茖W分組能創設組內成員相互促進、組間公平競爭的良好學習環境,能大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了避免合作的形式化,對小組合作活動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任務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英語學科的交際性特點來設計,是基于學生整體而不是學生個體,即合作任務并不一定適合每一位學生。教師還應明確,不是所有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都適合開展合作學習,如練習類、難度較大的語法知識學習等內容就不大適用。
初中英語小組成員職責常見有group leader、secretary、collector、reporter、timekeeper、note-taker,其中組長的選擇在任務分配中最為重要。明確的任務和職責可以激發學生的擔當意識,保證合作學習的參與度。當然,職責和任務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也可以輪流嘗試,根據任務需要隨時調整。
用規則來約束小組成員的行為時,要讓學生參與制訂,這樣學生能清楚自己的任務,知道哪些行為在合作學習中是不被允許的。合作學習的主要規則有:成員角色輪換制,按期輪換;課堂合作成果展示制度;小組獎懲制度;交流、傾聽、意見分歧時的相應規則等;小組的組規、組牌,口號設計的規定;等等。
在活動開展前,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有機整合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合作活動。以開放性的問題為導向設計合作任務,創設學生感興趣和熟知的情境,還要注意活動任務的難度要適中,讓學生有話想說且能說?;顒釉O計時,加強對學生合作活動的掌控,教學設計要有處理活動中可能出現突發狀況的預案,為學生能順利完成合作任務提供保障。
此外,對小組合作科學的評價能激發學生合作的內生動力。評價標準應多樣化、可操作,要尊重差異,打破傳統課堂成績一統天下的評價標準,讓不同類型的學生都有合作學習的成功體驗。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可根據課型特點、教學任務和內容靈活選用評價方式??傊?,評價要真實體現出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進步和價值,對學生的合作意識、技能給予積極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