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仁芬,姚楊,廖冬穎,謝紅霞,孔凡銘,賈英杰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 300381)
根據全球癌癥統計報告(GLOBOCAN)的最新數據示,2018年全球胃癌有超過100萬新病例(1/18),近 78.3萬死亡病例(1/12),成為第 5大常見腫瘤與腫瘤死亡的第2大原因[1],中國腫瘤登記中心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胃癌約67.9萬新病例,約49.8萬相關死亡病例,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均居所有惡性腫瘤第2位[2]。現代實驗與臨床研究表明,中醫藥多靶點、多層次治療胃癌,在減毒增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胃癌復發轉移等方面發揮其獨特優勢[3]。
賈英杰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傳統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賈教授臨床治療胃癌30余載,不斷尋求中醫藥治療胃癌的切入點,學驗頗豐?,F將賈教授運用“通補法”治療胃癌經驗闡述如下。
“通補法”即通補并用,寓補于通,通于補之上,以通為主,即是通滯和扶正、補益氣血相結合的一種治法[4]。《說文解字·辵部》云:“通,達也?!薄端貑枴の迮K別論》云:“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指出:“若五藏元真通暢,人即安和。”以上充分反映了機體以氣脈、腑之“通”為常,“不通”為病的觀點?!饵S帝內經》還提出了“結者散之,留者攻之”“開鬼門,潔凈腑”“去菀陳莝”等疏通治法,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多次論及通補法[5],如治療脘痛“理中焦,健運二陽,通補為宜,守補則謬”。“通補法”使人體臟腑通暢,氣機升降復常,氣血調和敷布,邪氣散解,積滯化除。
胃癌根據其臨床表現屬于中醫“噎膈”“反胃”“伏梁”“癥瘕”“積聚”“胃脘痛”“心腹痞”的范疇,《諸病源候論》論反胃噎膈:“憂恚氣結,氣結則不宣流,而使噎塞不通也?!薄镀嫘Я挤健氛摲e之成因:“氣上逆則六腑不通,溫氣不行,凝血蘊里不散,津液凝澀滲著不去,而成積矣?!薄痘罘C要》云:“脾胃怯弱,氣血兩衰,四時有感皆能成積?!爆F代研究表明,胃癌以脾虛為本并貫穿病程始終,以健脾為基礎辨治胃癌臨證獲益良多[6]。賈教授強調胃癌發病是由于飲食不節、憂思過度、毒邪外侵等,脾胃受損、脾胃納運升降失司、氣血津液代謝失常導致氣、血、水道不通,濕、痰、瘀等病理產物產生,久郁化熱,熱蘊成毒,加之邪毒內襲、稽留,使氣機逆亂,經脈臟腑阻塞不通,形成虛→濕、痰、瘀、毒→虛的惡性循環,而相互蘊結膠著成為有形癌腫,所謂“留而不行,必通以行之”“損者益之”。故賈教授治療胃癌注重“通補法”,避濫補濫伐之禍,寓通于補,使祛邪而不傷正,寓補于通,扶正不留邪。
3.1 謹守病機,因證立法 賈教授臨證謹守病機,辨證立法,強調胃癌發病機制為脾胃虛弱,脾胃納運升降失司,胃腑、氣脈不通,氣滯、血瘀、濕阻、毒結,日久蘊結膠著為癌腫。胃癌病機本質:脾虛為本[7],濁毒為標,瘀血為變,即氣虛留滯,不通為病,因虛致實,正如《成方便讀》云:“人之臟腑經絡,氣血通暢流行,纖毫不滯,一有停阻,則無形之邪挾有形之痰血飲食,互相搏結,稽留不去,如是則氣道不利,日以滋盛,則為積為聚,為癥為瘕,種種諸證,所由來也。然考其停阻之由,皆由脾虛不能運化所致?!比淮朔e聚體虛之證,非通滯不能去積聚,正虛又不耐攻伐,故不能純通,不能純補,故治以通補法。
3.2 具體辨治
3.2.1 通補并用——健脾和胃,疏利三焦,黜濁解毒為主 賈教授常道胃癌脾虛為本,濁毒為標,病位在胃,濁包括氣滯、血瘀、濕濁、痰濁,毒包括熱毒、癌毒。濕性黏滯,常裹挾他邪,故去濕濁尤為重要?!端貑枴の迮K別論》云:“此受五臟濁氣,名曰傳化之腑?!薄峨y經·三十一難》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胃癌患者濕濁主要來源于脾胃虛弱,升清降濁失司,三焦傳化之腑失司,濕濁內阻,通道阻滯,濕濁愈盛且與他邪膠著蘊結,惡性循環。故通補關鍵在于健脾和胃,疏利三焦,黜濁解毒,即健脾益氣、疏利三焦而氣脈通,和胃理氣通腑以使胃腑通,黜濁解毒,給邪以出路,氣血周流全身,使補而不滯,通蘊于補,使瘀散、濁消、毒祛、正復。四君子湯為健脾益氣代表方,人參益氣健脾,白術健脾燥濕,茯苓健脾滲濕,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使中氣復而脾運健,化源足而氣血充,共奏益氣健脾之功。研究表明[8-10]四君子湯可發揮抑制胃癌細胞增殖,減毒增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的重要作用。藿樸夏苓湯集芳香化濕、苦溫燥濕、淡滲利濕治濕三法于一方[11],分消上下,使濕去熱毒孤,方中藿香、白蔻仁、厚樸芳香化濕;厚樸、半夏燥濕運脾;苦杏仁開泄肺氣,水道通調;茯苓、豬苓、澤瀉、薏苡仁淡滲利濕于下,則濕有去路。兩方合用加減解毒抗癌之品,共奏健脾和胃,疏利三焦,黜濁解毒之功,恢復脾胃生理功能,疏鑿通道,流通氣血。胃為陽土,喜柔潤,賈教授常酌加甘寒養胃陰之品:如天花粉、石斛、北沙參、麥門冬;腑病以通為補,與守中必致壅遏,賈教授重視調達縱橫氣機,常酌加陳皮、柴胡、厚樸、枳殼、炒萊菔子等調運中焦樞紐,黃芪[12]以小劑量30 g投石問路,可漸加至90 g,劑量以療效為度,黃芪補氣,直入中土而暢運三焦,大黃斬關奪門,推陳致新;氣血同調,一通俱通,常稍佐行氣活血之品,以當歸、白芍、熟地黃配川芎,補血而不滯血,活血而不傷血;并根據兼夾標癥酌加金銀花、連翹、白花蛇舌草、貓爪草、夏枯草等解毒抗癌之品,及雞內金、炒谷芽、神曲等消食化積之品。
3.2.2 通、補各有側重 補而勿壅,通勿傷正[13],根據癥狀、舌脈、治療階段,辨別本虛標實偏盛度以指導通、補法側重度。而舌脈、大便正是辨別虛實的信使[14],再據兼夾標癥調整用藥。
正虛為主,常見舌質淡,或胖或瘦,苔薄白或少苔或無苔,脈多沉細無力,或虛大無力,大便溏或排便乏力?!把a”為主,兼以通,健脾和胃、疏利三焦,益氣佐以行氣、養血佐以活血,陽中求陰、陰中求陽,動靜結合,非補藥堆砌之峻補、壅補,兼予通滯。治脾常分以下幾個階段:肝郁克脾,常見大便溏結不調,酌選柴胡、郁金與枳殼、香附與川芎,疏肝理氣、調達肝絡之品,酌加芍藥、甘草等柔肝;脾氣不足,常見納少化遲,乏力,腹脹,可選用黨參、白術、山藥、扁豆、茯苓健脾益氣之品;脾虛及胃,常見食欲不振,不欲納,惡心欲吐,除選用以上健脾之品,還可選用木香、白豆蔻、砂仁醒胃運脾之品;脾虛中氣下陷,常見腹脹,食后即欲大便,或臟器下垂,可選用黃芪、黨參、升麻、柴胡等健脾補氣升陽之品;脾胃氣虛,寒濕內生,常見胃脘隱冷,四肢不溫,可酌用陳皮、半夏、膽南星、蒼術、厚樸等溫化寒濕;脾胃氣虛,亦可濕熱內生,常見納少化遲,便黏小便澀,酌選黃連、藿香、茯苓、木香清熱理氣化濕。
標實為主,濁包括氣滯、濕濁、痰濁、血瘀,毒包括熱毒、癌毒。常見舌質紅或暗紅或紫暗有瘀斑,苔白或黃或厚膩或燥,脈沉弦或數或滑,大便干結或時溏時結或黏滯不爽?!巴ā睘橹?,兼以補,清理源頭,將堵塞之癌毒合力清解,并疏通壅塞通道,即祛無形之邪——郁滯、郁熱,祛有形之邪——致病因素與病理產物惡性循環而膠著蘊結而產生的濁毒,兼予培本。氣滯甚者,常見胃脘脹,大便秘結,酌選大黃、厚樸、枳實、檳榔、炒萊菔子等理氣通腑之品;濕濁甚者,可見大便溏瀉、小便不利,酌選薏苡仁、茯苓、豬苓、冬瓜皮等甘淡利濕之品;可見胃脘、腹部脹滿,反酸、嘔吐,大便黏滯不爽,舌苔厚膩,酌選藿香、佩蘭、白芷、紫蘇、白豆蔻、石菖蒲、郁金等芳香化濁之品,苔黃膩,濕熱偏甚,再配伍黃芩、茵陳、滑石、車前子等清熱利濕之品,苔白膩,寒濕偏甚,再配伍半夏、陳皮、厚樸、蒼術、大腹皮等苦溫燥濕和中之品,濕濁郁而化熱生痰,常酌加瓜蔞、貝母、半夏、膽南星等祛痰之品。熱毒甚,常見舌紅苔黃,煩躁、惡心欲吐、口渴,酌選竹葉、竹茹、蓮子心、金銀花、連翹、黃芩、黃連、赤芍、牡丹皮、白花蛇舌草、貓爪草、半枝蓮等清熱解毒抗癌之品;瘀滯甚者,常見舌質暗或有瘀斑,酌加香附、川芎、郁金、姜黃、紅花、赤芍、雞血藤、僵蠶、全蝎行氣祛瘀通絡之品。
患者男性,65歲,2018年8月23日初診。主訴:間斷胃脘部不適9月,加重半月?;颊?017年11月5日主因“胃脘部疼痛2周”,行胃鏡并取病理活檢示:(胃體)低分化癌。排除手術禁忌,2018年1月22日行腹腔鏡近端胃癌根治術。術后病理示:(賁門小彎側)胃潰瘍型低分化神經內分泌癌,腫物大小2.5 cm×2 cm×0.5 cm,癌組織浸潤至漿膜下,侵犯神經,脈管內可見癌栓,胃小彎側淋巴結轉移(9/16),考慮分期:pT3N3MOⅢb期,術后行XELOX案化療4周期,具體用藥為奧沙利鉑200 mg靜脈滴注1次,卡培他濱片3 500 mg口服2周,末次化療時間2018年5月19日??贪Y:乏力,四肢乏力甚,胃脘部脹痛不適,偶有惡心、嘔吐,納呆,寐尚安,大便黏滯不爽,小便調。舌暗紅苔白膩,脈滑。西醫診斷:胃惡性腫瘤。中醫診斷:積病。辨證:脾胃虛弱,濁毒內蘊。治法:健脾和胃,黜濁解毒。處方:黃芪30 g,白術 10 g,茯苓 10 g,川芎 10 g,半夏 10 g,陳皮 10 g,砂仁 6 g,佩蘭 15 g,枳殼 20 g,厚樸 30 g,炒萊菔子 30 g,虎杖 15 g,青蒿 30 g,黃芩 15 g,白花蛇舌草 30 g,延胡索 15 g,烏藥 10 g,雞內金 15 g,神曲15 g,大黃6 g,7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2018年8月30日2診:仍乏力,納少,胃脘部脹痛減輕,無惡心嘔吐,二便調,寐安。舌暗紅苔白,脈沉細。去半夏、陳皮、烏藥、砂仁,加太子參15 g,黃芪增至60 g,繼服14劑。
2018年9月13日3診:諸癥好轉,未訴明顯不適,納食增加,寐安,二便調。舌淡暗苔白,脈沉細。去厚樸、大黃、延胡索,加當歸10 g,姜黃10 g,三棱10 g,貓爪草 15 g,繼服 14劑。
堅持隨診調理至2020年1月,定期復查,患者病情穩定。2020年1月9日復查腹部計算機斷層掃描(CT)示:1)胃癌術后改變;2)脾大。腫瘤標志物未見明顯異常。
按語:本案為中晚期胃癌患者,處于手術、化療后疾病穩定,中藥維持治療階段,初診手術、化療后,損耗脾胃,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虛則氣血生化乏源致乏力,脾胃升清降濁功能失司,胃氣虛則不饑不欲納,胃氣上逆則惡心嘔吐,脾虛則納谷化遲生濕濁,郁滯則胃脘脹滿疼痛,甚則化生濕熱、瘀毒,致大便黏滯不爽,舌暗紅苔白膩,脈滑。病機本質為本虛標實,當治以通補兼施,當前標實為主階段,“通”為主,兼以補,枳殼、厚樸、炒萊菔子通腑降逆除脹,大黃逐瘀利濕攻積,佩蘭、砂仁芳香化濕、醒脾和胃,陳皮、半夏健脾祛濕、降逆止嘔,茯苓健脾滲濕,分消上下,疏利三焦,濕去熱孤,青蒿、虎杖、黃芩清熱祛濕解毒,神曲、雞內金消食運積,延胡索、烏藥理氣活血止痛,兼以黃芪、白術、茯苓益氣健脾,共湊健脾和胃,通腑泄濁,祛瘀解毒之功。2診標癥減輕,酌去辛溫燥烈標藥以顧胃津,漸加益氣健脾之品。3診療效穩定,酌加減養血活血、解毒抗癌散結之品。
賈英杰教授強調胃癌病機本質為脾胃虛弱,濁毒留滯,通滯以祛濁毒,但多耗散正氣,補益以扶正,但易阻滯氣機,兩者相矛盾,寓補于通,通于補之上,氣血順暢,恢復臟腑生理功能,正本清源,截斷惡性循環,治療重點在通補并用,治以健脾和胃與黜濁解毒并進的“通補法”,“補”中州以輸送氣血周流全身,“通”以給邪出路,“通補”以使瘀結散、痰濁消、邪毒祛、正氣復,補虛之本,治標之變,補而不滯,通勿傷正,方以四君子湯合藿樸夏苓湯加減為主,通補法貫穿全程,固本清源,“以平為期,以通為貴”,以求“陰平陽秘,帶瘤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