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張浦初級中學 張 健
初中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較強,學生難以深入理解,影響教學質量。因此,教師需通過情境教學策略的應用,于特定情境中生動、形象地呈現數學知識,促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調動,理解難度得到降低。
目前,教學領域內信息技術應用廣泛,通過將信息技術引入初中數學課堂中,可以規避傳統黑板教學的弊端,將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創設出來,更加高效地講解數學知識。因此,教師需充分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面對抽象的數學知識,以圖片、視頻等多樣化的形式進行輔助講解,強烈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在降低學生理解難度的同時,加深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例如,在學習九年級上冊《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一節時,為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播放明月從海面升起的動畫視頻。這種十分優美的畫面和震撼的效果,能夠給予學生強烈的感官沖擊,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過來。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月亮的運動過程進行仔細觀察,描繪月亮的運動軌跡,思考月亮升起過程中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變化。教師適時提出問題:一共出現了幾種位置關系?學生通過觀察動畫與動手實踐,再加上與其他同學的交流,即可歸納出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這種教學模式中,信息技術的優勢得到全面展現,數學知識的呈現方式變得生動與形象,學生的理解難度大幅度降低,顯著改善了課堂教學效果。
通過操作情境的創設,能夠有效輔助數學課堂。初中數學的很多知識立體性、空間感較強,單單依靠教師講解與多媒體展示,學生依然無法理解。因此,教師要結合課程教學內容適時創設操作情境,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這樣能拓展發散學生的思路與思維,對知識形成過程切實感知和了解,高效掌握相應知識。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豐富的圖形世界》一節時,為幫助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三視圖”這一概念,教師可組織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自由組建小組,利用身邊材料對立體幾何圖形進行制作。學生通過自主動手實踐,能夠對幾何體的構成過程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僅顯著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初中數學知識是生活經驗的提煉和總結,生活化現象廣泛存在于數學教材中,同時,初中數學中的很多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時有出現。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生活、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結合章節教學內容引入一系列生活素材,促進生活情境的創設。這樣能夠縮短數學學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調動學生已有生活經驗,更加高效地建構新知識體系。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一次函數》一章時,學生并不能深入理解函數概念,導致學習質量大打折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用現實生活中的加油現象進行闡釋。教師首先展示車輛加油的圖片,詢問學生是否能夠看懂加油機上所顯示的數字。現在幾乎所有家庭都擁有汽車,學生自然非常熟悉這些數字內容,紛紛給出了“油量、單價、金額”等內容。教師及時加以引導:“這三者中常量和變量分別是什么?變量之間的變化關系是什么?”學生通過思考與交流,即可充分掌握油量、單價、金額之間的關系。教師適時地引入函數知識,幫助學生建構起函數概念。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用典型、簡單的生活現象闡釋復雜的函數知識,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顯著增強,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創設教學情境時,既要凸顯情境的趣味性,又要設置一定的疑問,這樣才能夠將學生探究的內在驅動力有效調動起來。因此,教師要結合數學內容創設充滿疑惑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動力,在優化教學效果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質疑精神與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代數式》一章時,為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代數式的概念,教師可設計這樣的游戲:學生在心中默想一個數字,然后將這個數字乘以6,加上8,之后再乘以2。學生說出最終的得數后,由教師猜測原本的數字。教師稍一思考,即可快速準確地猜出。學生紛紛感覺到好奇,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欲望。教師適時地講解代數式概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夠顯著改善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深入分析章節教學目標和內容,合理選擇情境創設策略,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建構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