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瑯琊路小學威尼斯水城分校 馮夢窈
反思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思考的過程,是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理解與應用的關鍵途徑。通過反思,學生能夠及時發現自己對知識理解的偏差之處;能夠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夠培養學生嚴謹的做題態度。不僅如此,學生的反思能力也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在教學中,老師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反思氛圍,讓學生在思考中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并在學習中不斷地反思,從而掌握學習的要點。輕松愉悅的反思氛圍對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來說非常重要,數學教師應該在課程設計上多加研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反思氛圍。
例如,我在進行《厘米和米》這一單元的知識教學之前,在課堂導入環節與學生進行了簡單的互動,我先給學生提出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1 和2 相比哪個大?”學生異口同聲地告訴我:“2 大!”我又問學生:“有沒有可能1 比2 大呢?”學生不假思索地告訴我:“不可能!”我接著跟學生說:“先不急于下結論,等我們學習完今天的內容,你們再回答我。”此時我直接引出今天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一邊學習新知識,一邊反思這個問題,當教學完成后學生終于明白,當在1 和2 后面填上不同的單位就可以讓1 比2 大,由此我也會讓學生接著反思“在比大小的時候應注意哪些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
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錯題是非常好的訓練反思的資源,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例如,在小學六年級數學中有這樣一道填空題:“底和高都相等的圓錐體和圓柱體,其中圓柱體的體積比圓錐體的體積大()倍。”這道題很多學生都會直接填寫“3”,當我詢問學生為何給出這樣的答案時,學生給出的答案是根據圓錐體的體積公式。我告訴學生:“公式是對的,但是你們的答案是錯的,正確的答案是2 倍”,并引導學生針對這道題進行反思,學生在反思的過程中找到了題目中的邏輯關系“比……大……倍”,這與“……是……的……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找到了自己出錯的原因是審題不認真,沒有仔細分析題目中的邏輯關系,從而讓學生在做題中加強認真審題的意識。
在教學改革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深受廣大師生的認可,并在不斷的應用中收獲了很好的效果。大家都知道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活躍課堂氛圍,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等。其實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學生進行反思的關鍵途徑,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會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和對知識的理解以及相關的解題思路,但是在相互之間的交流討論中,自己的一些認識和想法會與其他同學發生沖突,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自我反思是提升合作學習效率的關鍵。
例如,在簡便算法的教學中,在講完基礎的計算技巧后,我給學生列出了幾道練習題,比如“0.25×7.6×4”“1.27×9.6+0.73×9.6”,然后讓學生先自主作答,完成后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討論,先在小組中核對答案,確保每道題的結果都是正確的,再核對解題過程,確保解題過程是最簡便的,最終根據核對的結果進行反思,一方面反思自己解答結果出錯的原因,另一方面反思自己解題過程煩瑣的原因,并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討論,最終發現問題并糾正,從而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這種合作交流的方式有效促進了學生的自我反思。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中,老師應該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要提高學生的反思意識,使學生在做題、思考問題、學習新知識等都能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并在不斷的反問中促進自己對知識的深入理解,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同時,教師要在教學模式上進行改革,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反思空間,使學生能夠主動反思,從而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