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安宜實驗學校 汪洪根
在初中數學新課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大家一致追求的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轉變初中數學課堂中教與學的狀態,需要教師從不同角度進行實踐,讓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實效性真正得到提升。
為了切實增強學生的數學素養,需要轉變數學課堂中教與學的狀態。通過將游戲化教學策略合理應用到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充分凸顯出來,促使學生主動投入數學課堂的學習過程中。
如在“一定摸到紅球嗎”的教學中,在導入部分,教師為了驗證“一定”和“可能”,可以創設游戲:
師:同學們隨意打開數學書,觀察一下,相鄰的兩頁一定是奇數和偶數組成的嗎?下面請大家驗證一下。
生1:我打開的頁碼是13頁和14頁,相鄰的兩頁是奇數和偶數組成的。
師:同學們,有誰打開的相鄰兩頁不是這樣的規律?
生(齊):沒有。
師:同學們,像這樣具有普遍規律的現象,我們可以叫“一定”。那么,在生活當中還有哪些是“一定”的呢?誰來說一說。
生1:我是姐姐,我的年齡一定比弟弟大。
生2:三角形的兩邊之和一定大于第三邊。
生3:如果一個袋子里面全部是紅球,那么我們摸出來的球也一定是紅球。
師:是啊,在生活中,有很多現象、概念、規律是“一定”的,那必然還存在另一種現象,那就是——
生(齊):可能。
這樣的課堂中,整個教學過程呈現出“玩與學”的氛圍,有的學生所列舉的案例具有代表性,這時教師便可以把握好教學時機,將學生實際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事物引入課堂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分類思考,這對強化初中數學的教學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通常,初中學生的觀察能力表現為不精確、隨意性強,很容易受到自身情緒的干擾。優化教學過程,有利于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如在學習“從不同方向看”時,教師可以這樣優化教學過程:
師:孩子們,據科學家研究,機器人在識辨物體的時候,往往是從局部的“點”聚焦到“面”,然后認識一樣物體。你們在觀察的時候,會怎么觀察呢?
生1:我會選擇從上到下的順序去觀察。
生2:我先看輪廓,再聚焦細節。
生3:我會從左到右看。
師:從同學們的回答中教師發現,無論大家怎么觀察,都遵循了一個原則,那就是“有序”觀察。這是觀察的一個好方法。那么,從不同方向看,看到的物體是否相同呢?現在大家結合手中的操作材料,先操作,再觀察,最后交流。
生1:從不同角度看,我們看到的部分是不相同的。
生2:我們組從同一角度看,有的人是從上到下看,有的人是從左到右看,我們看到的形狀是一致的。
師:這樣看來,我們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圖形就不同;而從同一角度看,不論采取哪種觀察方法,得出的結論都是一樣的。
在教學中,讓學生以問題作為切入點,明確探究的方向,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數學知識點,讓以往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得到切實改變,充分凸顯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從而有效提升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實效性。
在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讓以教師講解為主導轉變為以學生學習為主導,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真正領悟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又服務于實際生活,讓學生能夠用數學的眼光去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如在“生活中的立體圖形”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教學情境:教師先將生活中常見的“葫蘆”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認真觀察這些實物到底像什么形狀,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圓柱體”“球體”等概念進行組合表述;然后,教師將一個圓柱體和一個球體展示出來,讓學生認真分析這兩種物體的不同特征,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討論;最后,教師再將多個圓柱體、球體和長方體等呈現出來,讓學生進行比較和分類,促使學生主動投入數學課堂中。這樣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學生的數學水平。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將以教師為主導地位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課堂中的主人,促使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