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秦州區華岐鎮中心小學 靳曉明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通過提問的方式能夠很好地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通過啟發教學的方式還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更加全面地認識教學內容,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
在現代化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教師要重視提問式教學的多樣性,重視提問的質量和答案的開放性,給予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從而使提問式教學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
例如,在“長度單位”的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提問來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能力。首先,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提問的方式做好課堂導入,如:“生活中我們常見的長度單位都有哪些呢?”學生紛紛回答“厘米、米、千米”等,以此為基礎,教師對學生回答的內容進行講解。在此之后,數學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我們手中的數學課本的長度是多少呢?”讓學生通過實踐測量的方式回答教師的問題,通過觀察和親身經歷,幫助學生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出問題,并指定其他學生來回答。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更充分地了解教學內容,還能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有效性。
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讓學生能夠在探究、交流和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全面地認識教學內容,并通過以往學過的知識來解決遇到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新舊知識層層嵌套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根據這一點,數學教師在提問式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更要重視提問的啟發性,教學中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習空間,或者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的過程中對提問的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探究,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更好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啟發式提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首先,教師回顧整十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之后再為學生出題,如“20+7=、30+4=”,讓學生進行計算并講一講計算的方法。之后,教師要讓學生以此為基礎,自主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讓學生理解個位數滿十向十位數進一的法則。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充分地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在自主探究和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教學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維方式存在著普遍差異,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往往是根據整個班級的進度來確定的,忽略了班級中一部分沒能跟上教學進度的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對象往往是一些數學知識掌握情況比較好的學生,導致提問教學并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對此,數學教師應該充分地做好提問分層,既能夠落實因材施教,還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每位學生的數學水平都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據每位學生的數學水平進行針對性提問。例如,在“表內乘法(一)”這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對數學知識掌握不扎實的學生,教師就可以進行基礎性提問,如“3+3+3=?”讓學生進行計算,借此引出乘法的概念,并讓學生掌握“3×3=9”。而對于一些數學知識掌握程度較好的學生,教師就可以提問“2×3+4=?”等問題,讓學生掌握乘加、乘減相關計算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做好提問分層,更全面地提高每一位學生的數學水平。
綜上,當前的教學越來越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提問啟發式教學法則很好地落實了這一教學理念,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