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高郵鎮秦郵初級中學 趙 娟
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師要綜合培養和提升初中生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豐富自己的數學認知。從數學教材出發,綜合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學定教,從學生的需求出發靈活設置教學形式,以此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新課程教學改革中,教師要隨時調整自己的狀態,順應教學的要求,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在保證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上,教師要加深對學生的了解,關注學生的內心發展。
如在學習“相似三角形”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教學環節。
師:同學們,我們學習過全等三角形的相關知識,誰來說一說證明全等三角形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1:兩個三角形要能夠完全重合,這是全等的基礎。
生2:全等三角形不僅對應的邊相等,對應的角也相等。
生3:全等三角形的垂直線、中線、角平分線、面積、周長都相等。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這是全等三角形的相關概念。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相似三角形,看到學習題目,你有哪些疑問呢?
生1:相似與相等有什么區別?
生2:相似的兩個三角形有哪些相同點?
生3:如何判斷兩個三角形是否相似?
師:同學們,你們提的這些問題就是本節課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下面進入操作驗證階段,根據教師下發的操作材料,自己探究相似的兩個三角形之間有哪些“變”,哪些“不變”,然后小組交流。(學生操作驗證)
師:下面我們請小組代表來匯報一下。
生1:“不變”的有三角形的角度。
生2:“變”的有三角形的邊長、周長、面積。
師:同學們,這些是我們都能直觀感受到的變化,那么,通過測量以及計算,說一說你們的發現。
生1:相似三角形之間對應邊的“比”不變。
生2:相似三角形之間的周長存在規律。
生3:相似三角形的面積之間也存在“比”的關系。
師:是啊,同學們,相似三角形中,有些條件是“不變”的,有些是“變”的,但不論“變”與“不變”,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下節課我們繼續探究其中的規律。
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多與學生溝通互動,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和親切感,同時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能夠提升教學有效性,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的空間。
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在學習“線段、射線、直線”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創新教學方法。
師:同學們,我們先看一段視頻,之后大家說一說你們發現了什么?(出示:螞蟻搬運食物的視頻)
師:同學們,觀察螞蟻行走的路線,你發現了什么?
生1:螞蟻是按照一定路線行走的。
生2:螞蟻在食物與巢穴之間選擇了一條直線。
師:螞蟻運送食物的事例告訴了我們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
生(齊):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再如,討論“直線”與“射線”的時候,教者設計了一個“陷阱”。
師:同學們,教師有一個疑問,是“直線”長,還是“射線”長呢?
生1:直線長。
生2:應該是一樣長。根據書上的定義,無論直線還是射線,都是過一個“點”或者兩個“點”進行延長,延長的距離并沒有限制,也就是說可能都是“無限”,那么就應該是一樣長。
師:是不是這樣呢?還有不同的答案嗎?
生3:我覺得這應該和問“山羊”與“豬”哪個好看一樣,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無法比較。
師:同學們,又有新的結論出來了,再仔細想一想,應該怎么回答教師的問題?
生(齊):無法判斷。
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豐富課堂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深挖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習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
總之,新課程教學改革中,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想法,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思考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影響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不斷更新課堂教學方式,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得到提升,全面鍛煉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