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瑜皎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 成都 610100)
康養的概念較早就被應用于旅游研究領域,從已有研究來看,國內對康養概念的界定主要有兩種:在學術界,學者普遍將“康養”解讀為“健康”和“養生”的集合,重點關注在生命養護之上,用健康和養生的概念來理解康養的內容。在產業界,則傾向于將“康養”等同于“大健康”,重點將“養”理解成“養老”。目前對“康養”的主要理解是“健康+養老”,認為“康養”是“健康”與“養老”的統稱。
筆者看來,康養是包含心理和身體兩部分健康的概念,康養可以是一種具有短暫性、針對性的康復治療過程,也可以是一種具有長期性、動態性的休閑活動過程。
康養花園又稱康養景觀(Healthy Landscape),國內外學者都對康養花園有釋義。密歇根州立大學喬安妮·韋斯特菲爾教授認為,康復花園能為病人提供消極或積極的恢復身體功能的機會,重點強調的是從生理、心理和精神3方面或其中某一方面,重拾人的整體健康。劉濱誼認為,康復花園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組成,可幫助病人盡早恢復健康,減輕使用者的壓力,改善其生理和心理狀況,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因此,康養花園旨在通過對場所空間功能組織安排、風景園林景觀的設計以及人文氛圍的構建,形成讓使用者身心得到放松的戶外空間。
近年來,各大城市的地產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城市的建設性用地不斷減少,地塊寸土寸金,高層建筑越來越多,開發商想方設法利用有限的地塊創造更多的收益。由于住宅區戶外空間狹小已成為客觀現實條件,在面對這類項目的時候,需要分析住宅區內部環境條件,設計師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找到最佳的空間規劃方式,盡可能實現空間利用率最大化。以下是3個空間設計措施:①當住宅區建筑間無法形成面狀戶外空間時,可考慮隨著路徑的延伸,設置帶狀戶外空間,在帶狀兩側設置景觀節點或放置有利于舒緩身心的構筑物設施等,形成康養花園帶。②當住宅區建筑存在架空層時,可以考慮將架空層作為戶外空間的延伸面,在架空層設置利于健康的活動器材或作為半開放式私密交互空間,讓康養理念存在于住宅區各個角落。③住宅區通常有屋頂預留空地,可以根據需求設置一些屋頂康養花園,不僅利用和美化了空間,而且使業主走出室內到室外參與各種活動,在離家很近的地方就能感受康養帶來的舒心。
因此,住宅區戶外空間不足并不能成為舍棄康養花園的理由,只要設計團隊堅持用心為客戶考量,就一定能在小地塊中做出豐富多彩、被世人稱贊的項目作品。
重慶龍湖頤年公寓位于重慶高新區, 處于大坪商圈、楊家坪商圈、石橋鋪商圈環繞的核心區域——科園路片區。從外部環境來看, 該地塊周邊醫療資源、景觀資源較為豐富, 社區服務設施便捷, 商業氛圍、文化氛圍較濃厚。該項目定位為醫療與康養結合的養老院, 其建筑主體為功能復合的高層綜合體, 共服務養老人數173人, 其中非失能、輕度失能老人約占80%, 中度、重度失能老人約占20%。目標場地為建筑頂層屋頂花園, 現狀功能以休閑、游憩花園為主。
本項目屬于典型的住宅區戶外小尺度空間設計的典范。盡管空間不足,設計團隊并沒有摒棄康養花園的設計,充分利用屋頂空間,通過植物種植、小品構筑物設置、無障礙通道的全覆蓋、五感行為心理設計等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群提供一個康養休閑的戶外空間。因此,本項目對于住宅區戶外小空間康養花園的設計具有很高的借鑒意義。
重慶湖頤年公寓的康養花園主題針對與老年人群體,而康養的概念不應該僅針對于老年人群,康養花園的設計還應考慮到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中青年人群。全民康養的理念應深入每一個居住區。設計團隊通過風景園林要素景觀的塑造,多方位的空間功能組織,人文氛圍的構建,讓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心理生理需求的業主體驗到康養休閑的理念。
小尺度空間的客觀條件,限制了設計者對于場地空間功能組織的發揮。因此,當住宅區戶外空間不足時,我們應該在垂直空間中尋找設計的可能性。將視線放置于樓層架空層、屋頂空地平臺等場地,利用設計策略將康養花園設置其中,讓住宅區空間層次豐富有趣且具有康養休閑意義。
景觀塑造是康養花園設計的核心,好的景觀可以使人流連忘返、沉醉其中,有利于緩解人群的緊張、疲勞、煩悶等負面情緒。以下將從水景設計、道路鋪裝設計、植物設計、構筑物設置四方面對康養花園的景觀塑造提出建議。
4.1.1 水景設計 風景園林中水體是各種水景的總稱,是園林景觀和給水、排水的有機結合。一般分為靜水(如假山水池、鏡面水池等)和活水(如跌水瀑布、噴泉等)。在住宅區戶外小空間里,適合占地面積較小的水景。景觀性水景:在住宅區戶外小尺度的康養花園中設置小面積的觀賞性水景,如鏡面水池,一方面鏡面水池可以將康養花園周圍環境倒影其中成為景色,增加康養花園景觀特色。另一方面,水池具有一定的生態作用可以調節小氣候,匯集、排泄天然雨水。互動性水景:互動性水景可以增添康養花園的樂趣,調動業主的參與度。在住宅區戶外小尺度空間的康養花園中設置一些能夠讓業主主動參與的水景、如灌溉水景、踩踏式噴水系統等,一方面業主在主動使用這些水景措施的時候身心得到了放松,另一方面業主參與的動態過程也成為別樣的風景。
4.1.2 道路鋪裝設計 住宅區戶外空間中的康養花園道路鋪裝設計應該受到重視,根據不同需求的業主規劃出多種類型的道路鋪裝。慢行道路鋪裝:慢行道路是針對想要漫步或者行動不便的業主設計的,慢行道設置在2.5~3.0m左右。慢行鋪裝講究舒適性,運用天然木材、石材、地被植物作為鋪裝,在道路中可以運用不同材質進行拼貼花紋形成特色鋪裝。快行道路鋪裝:快行道路適用于需要一定活動量、行走方便的人群,他們的需求在于通過一定的快行舒緩身心。快行道路的鋪裝可以運用彩色瀝青、磚石等鋪裝,與周圍環境相協調。運動道路鋪裝:康養花園中需要為處于亞健康的人群提供可以運動的場所,即使在狹小空間里也可以使用彩色塑膠材料規劃出帶狀跑道,在跑道上標出距離并設置一些鼓勵的話語。生命在于運動,人們可以通過運動排汗來舒緩一天的疲憊。
4.1.3 植物設計 植物是康養花園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植物可以作為景觀觀賞,也可以作為分割空間的工具,同時植物能夠使人群心情愉悅,有利于身心的康復療養。垂直植物景觀:由于戶外空間不足,因此盡量在豎向上做出植物景觀以求高效利用空間。在垂直面上進行植物栽植還能讓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都體驗到植物的美感。坐輪椅的老年人、小孩可以觸摸植物,觀察植物的色彩;中青年可以聞到植物的芬芳、欣賞植物的姿態。植物綠籬:運用植物綠籬一方面可以將住宅區戶外空間分割成不同的功能區域,另一方面美化了環境。通過運用草本、灌木、喬木的層次搭配形成綠籬景觀可以調節人的情緒,使人心情放松。
4.2.1 休憩系統設計 康養花園中,休憩系統的設計尤為重要,不同業主對于休憩的需求有所差別,因此,在設計休憩系統時要從多個群體需求出發。針對老年人群體業主休憩系統時,注意老年人行為心理以及身體機能的退化,在設置座椅時,考慮到人年老時普遍身高會降低5%,將座椅調整到適合老年人的尺寸,并充分考慮到老年人對于舒適性的需求,在座椅的材質選擇上以柔和材料為主;針對中青年業主休憩系統時,多考慮景觀視線的配合以及休憩設施的最近放置點,方便中青年在康養活動中得到放松。
4.2.2 導視系統設計 導視系統設計也不能只用一套標準去設置。對于視力衰退的人群,可以將導視系統放置在地面,運用類似大地景觀的塑造方法,將導視系統用鮮艷的鋪裝材質凸顯出來;對于需要在輪椅上移動,或者身體矮小的兒童,導視系統豎向高度應比正常尺度的導視系統更低;對于心情低落的工作群體,導視系統應該更加生態綠意,讓他們仿佛置身大自然中,感受闖進森林、潛入海底的樂趣。
4.2.3 無障礙設施設計 無障礙設施設計是康養花園設施設計中最體現康養理念的部分,在康養花園中,在有階梯的旁邊做出一定的坡度,方便輪椅的活動;在道路兩旁增加雙排扶手,以方便不同高度的人群使用;對所有存在危險性的硬質進行圓角處理等。
4.2.4 照明系統設計 照明系統的設計在康養花園中包含三部分的意義,一是照明系統能夠在夜間為人群提供光亮,保證業主的活動過程安全性。二是照明系統本身可以成為景觀,燈光形成特色景觀讓人在夜間感受到別樣的魅力。三是燈光代表著溫度、溫暖,人們在燈光下細細品味人生,靜下心來享受生活的哲理。
康養這一概念被反復提及的背后,是廣大客群的健康需求。我們發現,不僅老年人注重健康,越來越多的在職場中打拼的年輕人、中年人也開始重視身心健康的打理。對于追求修身養性的人們來說,安享生活是極其重要的部分。住宅區作為人們的家園被給予厚望,人們渴望在其中覓得集自然與生活健康于一體的休閑空間。當現實條件受到限制時,仍然不能放棄讓身體放松、精神得到慰藉的期待。因此,設計師在應對面積有限的小尺度地塊時,應該堅持以人為本,從各方面探討,合理利用有效空間,構建康養花園戶外空間,為全民康養理念的推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