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杜昭雨
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因此,教師要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下面,我以戲劇主題活動“膽小的老鼠”為例,談談如何激發初次接觸“戲劇”的小班幼兒的活動興趣。
班級大門搖身一變,可欣賞、可互動、可步入表演的“戲劇之門”巧妙連接室內外環境,構成了一個充滿趣味的“貓鼠世界”。一只張大嘴巴的“老鼠”等待幼兒喂食,幼兒用上夾、舀、喂的動作,大大鍛煉了小肌肉的發展。故事中,“膽小的老鼠”將繩子系在腰間,找到歸家之路。生活區中,幼兒通過模擬“大貓”被繩子捆住的情景,利用一根毛線,衍生出“智斗大貓”的繞線游戲,故事情節也由此深入幼兒的心中。
教師結合小班數學領域發展目標,在益智區投放與“我的紐扣在哪里(認識圖形、點數)”“快遞甜甜圈(按規律排序)”等與游戲相關的操作材料,并運用小老鼠“吱吱”的可愛形象,提高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幼兒的點數、認識圖形、按照簡單規律排序的能力在游戲中得到了提升。
教育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要重視個體差異。針對不同能力水平、不同游戲階段的幼兒,游戲材料需要不斷做出調整。以“快遞甜甜圈”為例,最初投放游戲材料時,教師僅提供了按照ABB簡單規律排序的任務卡,可能力稍弱的幼兒在這項游戲中持續時間較久。為了兼顧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更好地游戲,教師就任務卡做出了調整:由簡單的ABB規律,增加了ABC規律和開放性的任務卡,供幼兒自由組合出新的規律,支持他們自由探索、深度學習。幼兒初步嘗試了歸類、排序、判斷、推理,逐步發展了邏輯思維能力,為其他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了基礎。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教師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如在語言區的創設中注入“戲劇元素”,營造微型環境,并對“看、聽、說、演”四個功能區域進行深入和細化,支持幼兒利用多種感官發展語言能力。
為了讓幼兒能夠專注、投入地閱讀,教師應提供多種形式的閱讀材料,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支持他們深入閱讀。
一對小老鼠“耳朵”賦予了天貓精靈新的“身份”。“鼠鼠精靈”帶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幼兒可以自主選擇愛聽的故事,逐步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小老鼠“吱吱”的“神氣口袋”則為幼兒提供了練習“說”的機會。幼兒可以從中隨機抽取三張卡片(時間、地點、人物),了解故事的三要素,嘗試組合成一個簡單、完整的句子。
在幼兒熟知故事內容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提供一些線索或是主要角色作為提示,如故事指偶、可聯通于“故事墻”和“演一演”區域的故事場景、角色手偶、棒偶等,幫助幼兒練習復述簡短故事,以多種形式激發幼兒對語言區游戲的興趣,支持他們進行深度學習。
語言區為幼兒提供了手偶、棒偶、“我演你猜”等操作材料,在教師的鼓動下,幼兒可以嘗試簡單講述或即興創編、表演故事。在豐富的道具輔助下,幼兒對“表演故事”樂在其中。
整個語言區都以“貓鼠”戲劇元素為線索,通過提供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游戲材料,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均能獲得新的經驗。
其他區域中同樣充滿“戲劇元素”:音樂區的貓鼠節奏圖譜、表演區中的貓鼠服裝、鼠鼠餐廳里“膽小的老鼠”愛吃的“美食”、美工區里幼兒利用多種材料創作出的小老鼠、大貓等。幼兒在“貓鼠世界”里親自感知、動手操作,表達對小老鼠“吱吱”的喜愛,體驗小老鼠由膽小變勇敢的經歷,從課程與環境中獲得美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