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鋒
(福建商學院, 福建 福州 350012)
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是勞動教育的重要屬性。勞動教育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內容,把勞動教育的價值定位為傳播勞動技能、提升全社會生產力已經成為人類發展策略之一,因此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進入新時代后,時代的快速發展賦予了勞動教育新的內涵,并隨著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現代教育體制中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成為高校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其中高校勞動教育能夠提升實踐與理論關聯性,發揮出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勞動教育注重引導學生培養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良好習慣。新時代下的高校學生勞動教育存在的短板表現在勞動意識不足、勞動實踐能力比較薄弱等,再加上高校教育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因此本文就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內涵及其實踐形態創新展開研究。
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是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新時代的發展潮流影響下,順應教育及社會發展趨勢需求,對高校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勞動思想技能教育。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及其勞動責任感,培養全方位高級別的專業人才。
從勞動教育理論價值來看,其是全面促進學生發展的關鍵所在,理應成為人才培養體系的組成環節。高等教育作為我國最高級別的國民教育,是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各類行業服務人才的最后一環。所以說,任何教育理論的貫徹與實踐都得依賴于完備、成熟、全面的專業學習與具體實踐的統一,因此高校的勞動教育需要在各類專業教育的基礎上,從技能培養出發,利用專門的教育系統對大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因此,在這一方面來看,新時代下的勞動教育必須結合課程學習與實際勞動,在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創建必要的勞動教育課程,并將其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創新性搭建完善的高校勞動教育體系。所以說,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要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必須要在高校教育的組成環節上占有一席之地。
勞動是一個十分籠統的概念,也是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概念,與時俱進,隨著歷史的發展進步不斷豐富自身的文化內涵。當步入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勞動的含義更加豐富多彩,勞動樣式也多樣化,進一步驗證了勞動的重要價值。由于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勞動所需的體力付出不斷縮減,智力勞動占比不斷增加,但是勞動效率反而得到顯著提高。在這種發展形勢下,對于人才的要求變得更加突出,勞動的主體作用日益凸顯,社會對于人才的爭奪更加激烈。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雖然勞動地位有所降低,但是其作為人類謀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時代賦予了勞動教育新的內涵,這也使得高校勞動教育必須做出改變,增加了諸多新的內容,提升了高校教育質量。
勞動思想教育主要突出了勞動的德育特征,其中涵蓋了大學生的勞動價值理念、情感態度、責任等方面。與此同時,勞動思想教育也體現出了勞動的智力價值。當前,各大高校的勞動教育大多還是偏重勞動技能的培訓,而忽視了勞動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勞動實踐更加注重的是引導學生在勞動中增長見識、磨煉意志等,這些內容在各自的領域內雖然各有不同,但是存在相互影響,展示出了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作為理論與實踐高度融合的典型特征,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進步的有效途徑,能夠充分發揮出勞動教育的人才培養價值。因此,在高校教育的主要關鍵環節要貫穿勞動教育的因素,彰顯其真正的時代價值。
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形成先進的勞動意識,在勞動中不斷獲得幸福感,以此為基礎,為國家與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級人才,這一目標是新時代勞動教育最為主要的價值所在。縱覽近年來勞動教育在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反思勞動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從歷史經驗中汲取教訓,激發大學生的勞動熱情與創業興趣,以此來培養出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的高級社會人才,這也是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舉措。可以說,勞動教育成為推動國家不斷創新,進而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手段,應當受到我國高等教育的更多關注。
在當前以及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社會對勞動教育不夠重視。主要表現在:首先忽略勞動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對體力勞動者的輕視。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分工開始顯現以來,這兩種勞動模式為了階級統治的需要,開始為了各自的利益形成了對立現象,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體力勞動逐漸淪落為邊緣性社會活動,兩種勞動結合的重要性逐漸被剝離開來。其次是受到社會教育制度的影響,尤其是應試教育的流行,社會及高校更加關注學生考試成績水平,而選擇性地忽視了勞動技能水平的高低。勞動教育地位變得可有可無,甚至被有的激進人士認為是文化學習的障礙。再次是個人成長環境的作用,由于應試教育帶來的負面效果,大多數家長更多是讓孩子為了不耽誤學習而不參加勞動活動,以至于學生動手能力較差,缺乏合作精神和責任擔當,這也是勞動教育開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重要困難。最后則是精致利己主義的盛行。在此影響下,勞動教育的價值不夠顯著,吸引不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容易被社會大眾所忽視,在間接上扭曲了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念,學生受到功利主義的影響,過分追求社會利益,而忽視了勞動教育價值。
高校的勞動教育一方面被當作成為懲罰手段,被用來體罰犯錯的學生。這種勞動懲罰手段的使用雖然在避免體罰等爭議性之后能夠帶來一定的教育效果,而受到眾人的認可,但是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在教育過程中形成一種不良印象,使得勞動教育的內在教育價值得不到重視,這也就造成了勞動無法成為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有效手段,令勞動教育發生了畸變,曲解了勞動教育的內涵。另一方面則是簡化德育教育的表現形式。作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教育沒有明確的教育模式,而勞動教育就被簡單地劃分為德育教育的代表,沒有對其進行深入挖掘,再加上高校自身不夠重視勞動教育,開展的相關活動也大多流于表面,以至于學生隨意應付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勞動教育價值進一步下降。
自始至終,勞動教育在整個高校教育體系中都處于一個比較邊緣的地位,具體表現為專業課程設置不完善、定位模糊、教學內容不夠深入、教育設施不完整等問題較為明顯。勞動教育實踐上也存在較大不足、缺乏特色、內容十分陳舊,高校相關人員對于勞動教育認識不夠全面,存在理念上的偏差,使得勞動教育內涵發生改變。另外,由于勞動教育保障體系不健全、高校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專業團隊,導致學生無法完成基本的勞動教學活動。還有因勞動教育課程資源短缺和設備落后,不能發揮出勞動的作用。最后則是高校勞動教育制度還不算健全、管理體制不完善,個別學校對勞動教育的考核簡單,流于形式,沒有全面的考核制度,導致勞動教育片面性愈發凸顯。
在高校進行勞動教育過程中要明確勞動教育的整體目標和具體的實踐要求,把培養綜合性人才作為高校育人的主要目的,并將勞動教育納入到人才全面培養的細則中。發揮勞動教育的主要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堅信勞動光榮等思想,深刻感受到勞動能夠創造美好生活。對于高校學生來說,日常勞動教育能夠使自身樹立正確的勞動擇業觀念,正確對待勞動分工,具備到艱苦地方努力奮斗的精神。另外,需要加大勞動教育投入,搭建勞動理論及實踐教育場地,為高校勞動教育順利進行提供最為基礎的物質保證。
作為高校教育的主要陣地,課堂是最為重要的高校教育場所,從這方面來看,完善勞動教育的課堂建設,將勞動教育的內涵融入到專業課程當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勞動及動手能力。在勞動專業的設置中也要按照需求進行勞動實踐課程安排,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利用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另外,高校也可以從勞動教育實踐出發,增設職業發展類專業課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通過上述多種方案,使大學生能夠全方位、系統地接受勞動和專業知識教育。學生通過將所學多項職業實踐技能融合,使其成長為具有勞動意識和艱苦奮斗精神的當代大學生。
家庭教育是學生教育的基礎環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樹立良好的勞動家風,在日常中父母樹立勞動榜樣,通過自身行為對孩子勞動意識以及勞動精神的養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提升其實踐技能。社會也是學生教育的重要場所,各級部門需要加強有針對性的勞動教育指導,切實履行好自身崗位職責,為大學生參加勞動實踐創造合適時機,提供勞動教育的基礎保障,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出良好的社會勞動氛圍。學校作用的發揮直接關系到勞動教育最終效果,這就要求學校除了加大資金投入以外,還要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和能力素質,教師要以身作則,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強化儲備,具備帶領學生完成勞動實踐的能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精神。
通過分析高校勞動教育現狀可知,現階段要提高高校對勞動教育的深刻認識,并以當前中國的勞動教育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為基礎,根據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時代內涵,指引高校完善相關機制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高校需要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搭建完善的大學生勞動教育制度,拓展勞動教育的新途徑,使得勞動教育更好地融入高校教育體系當中。創新勞動教育形式,使得勞動教育更加具有吸引力,在此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主導地位,激發學生的自主勞動意識及創新意識,實現個性特長的培養和能力素質全面發展的有機統一,使得學生能夠獲得勞動幸福感。加強相關的制度建設,打造勞動教育文化氛圍,明確勞動教育的主體及相應責任,并設置相應的激勵考核,使得高校的勞動教育制度更加合理,以培養出具有較高勞動意識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