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溪口鎮(zhèn)中心小學 陳錦旺
從2011年版課標倡導“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理念以來,又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提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要求,在當前形勢下農村小學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也就勢在必行。可是,在農村小學開展整本書閱讀又有很多限制:大多數學生的父母親都在外打工,孩子由爺爺奶奶看護,存在監(jiān)管不到位的情況,實現(xiàn)有效的監(jiān)督,指導學生整本書閱讀相對較困難;又因農村學生的見識少,閱讀面窄,普遍對整本書閱讀感到困難……諸多原因導致農村學校開展整本書閱讀任務更加困難,教師推進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任務更加艱巨。
那么,作為農村教師面對困境該怎么做呢?我認為開展整本書的閱讀活動,應從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入手,多方形成合力,有創(chuàng)新、循序漸進地推進,才能促進學生的深入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真正取得實效。
學校、家庭、社會為孩子營造的良好閱讀氛圍,直接影響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如在教室里、走廊處建圖書角;鼓勵社會力量捐建愛心書吧;開放學校的圖書室等。通過全盤考慮,精心布置,為學生創(chuàng)建方便、快捷的閱讀區(qū)域,并在各個區(qū)域里布置文化墻,如讀書名言墻、作家宣傳欄,經典作品墻、成語故事墻、詩文長廊等,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
農村孩子對整本書的閱讀往往沒有耐心,也缺乏信心,那就更需要別人的陪伴閱讀。在學校里,教師盡量抽時間陪伴不愛閱讀的孩子閱讀;在家里,家長盡量做到陪同孩子閱讀整本書。教師和家長較長時間的共同閱讀陪伴能夠約束孩子的行為,孩子就會慢慢地在陪伴的閱讀中受到熏陶,長此以往,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如每周一節(jié)的閱讀指導課;每天中午的大閱讀時間;鼓勵學生課外時間的自主閱讀等。學生有足夠的閱讀時間保證,更能培養(yǎng)持續(xù)閱讀的習慣。
農村小學教師對于學生整本書的閱讀往往缺乏方法的指導,造成孩子閱讀上的困難,興趣的缺失,這樣對開展整本書的閱讀活動很不利。針對這種情況,就更需要教師方法上的指導,循序漸進地推進整本書的閱讀教學。我在開展整本書閱讀前,先調查了學生整本書的閱讀情況,再給孩子推薦適合他們年齡特點和感興趣的書籍。一般來說,低年級的學生我會給他們推薦繪本閱讀,繪本圖文并茂,內容簡單,更容易激發(fā)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中高年級的學生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因此我向他們推薦書籍時,會逐步過渡到邏輯思維、說理性更強的書本,更能滿足學生閱讀的欲望。
除此之外,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上好各類型的閱讀課,上好推薦課,才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上好指導課,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學生才能更持久地閱讀;上好交流課,讓學生在階段內分享經驗,獲得成就感;上好匯報課,學生才能對整本書的閱讀走向深入,提高閱讀的質量。因此,學生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把閱讀化難為易并有效地指導,這樣學生閱讀的信心才會更足,興趣才會更濃。
教師課內的教學指導,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加深入地閱讀。因學習的成果70%得之于課外閱讀,所以學生的課外自主閱讀,從課內走向課外顯得更加重要。
以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我在本單元的三篇課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情節(jié)、環(huán)境,感受人物形象;在教學中滲透精讀、略讀、猜想、想象等策略;在教學中,選擇精彩的片段播放,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欲望。又如:利用“快樂讀書吧”這一板塊,激發(fā)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興趣。這個單元“快樂讀書吧”安排的是整本書的小說閱讀,與本單元三篇課文中外經典小說有緊密聯(lián)系,它是對本單元的拓展和延伸。我在“快樂讀書吧”教學時,利用小說的特點,選擇小說的生動故事、環(huán)境描寫等片段吸引學生的眼球。教學時,我出示教材中《童年》的一個有趣的片段,讓學生充分閱讀,特別是關注人物的語言描寫,體會兒童化的語言,感受外祖父的慈祥、幽默的人物形象,更好地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再如:《小英雄雨來》中鐵頭一行人排隊往前走的片段,通過指導閱讀,讓學生感受傳話的有趣。從鐵頭的矛盾心理感受高尚的品德;從鐵頭幫拿東西的這一舉動,影響其他的小孩爭著幫拿東西的有趣過程……雖然,“快樂讀書吧”中推薦的三本書閱讀對學生會有一定難度,但通過教師有目的地做鋪墊、多種方式的導讀激趣等,為孩子創(chuàng)造了更廣闊的閱讀空間。因此,孩子的閱讀從課內走向課外不再困難,推動了整本書的閱讀,更好地落實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整本書閱讀從校內走向校外,能夠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由于我校的留守兒童居多、監(jiān)護人的文化素質較低、家長對學生的學習監(jiān)管不到位等諸多因素,造成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足。所以,整本書閱讀活動的開展對于教師來說是個嚴峻的考驗。同時,只靠學校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是很難取得成效的,除了家庭的參與之外,還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來輔助開展活動,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取得實效。
雖然我校在偏僻的山村,但我們有豐富的學習資源,村里有不少紅色文化資源,如紅軍醫(yī)院、紅色交通站、書屋等,這些資源為我們開展各項活動提供了方便。我為了開展整本書的閱讀活動,深入挖掘當地的社會資源,推動學生整本書閱讀。紅軍醫(yī)院是紅色教育基地,離學校只有1公里左右。于是,我充分利用紅色資源開展整本書的閱讀活動。在閱讀紅色書籍時,我有時帶著學生去參觀紅軍醫(yī)院,讓學生了解紅軍醫(yī)院的過去與現(xiàn)在,感受革命烈士為了革命勝利是怎樣拋頭顱、灑熱血的,感受戰(zhàn)爭時期革命烈士是如何學習的,感受今天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有時組織學生去紅軍醫(yī)院聽老前輩講紅色故事;有時組織學生去紅軍醫(yī)院分享紅色故事;有時帶著紅色書籍,在紅軍醫(yī)院品讀紅色故事……學生在“紅色”環(huán)境中讀完紅色整本書籍,從而使紅軍的精神得到發(fā)揚,紅色基因得到傳承,也為開展整本書的閱讀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班留守學生居多,監(jiān)護人對這些學生學習監(jiān)管不到位,周末在家,這些學生的學習不夠主動,就更不用說整本書的閱讀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充分利用鄰里互助的辦法,充分利用農村書屋的有利條件,開展整本書的閱讀活動。首先,我通過對學生家庭的調查,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文化的熱衷于公益活動的家長。然后,對熱心家長進行整本書閱讀的培訓。熱心家長充分利用周末的時間組織學生到農村書屋閱讀,或是開展一些活動,如新書介紹、讀書分享、講故事比賽等。每個星期,我都會和熱心家長取得聯(lián)系,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以便更好地推進整本書的閱讀。整本書閱讀活動從校內走向校外,最后又回到課堂,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興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培養(yǎng)學生整本書的閱讀,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整本書閱讀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整本書閱讀活動開展的程度。教師把整本書閱讀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因此,教師在思想上要高度認識到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努力地提高自身的閱讀素養(yǎng),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校內走向校外,再回歸課堂。教師真正做到用心去點燃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欲望,促進學生的深入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才能在書的海洋中獲取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