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艷(甘肅:涇川縣第三小學)
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對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的整合,能夠有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文章結合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展開分析探討。
小學階段,語文學科內容雖然較為簡單,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還是會感覺很陌生,所以,借助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有效進行閱讀預習很重要。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帶來豐富的內容,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促進課堂閱讀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微課可以通過短視頻形式為學生展現閱讀內容,幫助學生高效預習。例如,在《兩小兒辯日》這節課的預習中,可采用微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觀看短視頻預習,能夠提前對故事內容有大概了解。這樣直觀地展示故事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古詩的正確讀法,并對比喻、設問、對比等修辭手法有一定了解,為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語文閱讀活動的開展,巧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為學生更生動、直觀地展現文本內容,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在語文閱讀中,學生需要找準關鍵詞,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閱讀文本的結構和內容。例如,在學習《有的人》這節課的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更高效地閱讀,可先采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本節課文的寫作背景,課件中呈現了臧克家和魯迅的相關資料和照片。之后為學生播放課文音頻,在聽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學生將“騎在頭上”“做牛馬”“活”“不能活”“更好地活”等詞匯做出標注,找出文中的關鍵詞,幫助學生深入分析文本。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不同顏色的字體,在課件中為學生呈現教學難點,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
小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但傳統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因此,在新環境下的小學語文課堂上,老師應認識到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重要性,并在閱讀活動中,運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想象力。例如,在學習《西風胡楊》這節課內容時,文中用很大篇幅對胡楊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描寫,但是教材中與之匹配的圖片相對較少。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情感,老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將文本情境重現,以視頻、圖片的方式展示一望無際、黃沙漫天的視頻。在荒涼的沙漠中,一位英勇的戰士傲然挺立,它就是胡楊。老師可以為視頻配音樂,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聯想。這樣的教學環節可以引發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進而更深入地理解胡楊堅韌、勇敢的精神,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因此,在閱讀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可有效豐富學生的閱讀想象力,使學生在情感的熏陶下,深入掌握閱讀文本內容。
應試教育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老師更重視教材中的閱讀內容,而忽視了學生閱讀視野的拓展。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老師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內容,更要重視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由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采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在閱讀活動開展中,為了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老師可以采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豐富的圖像資源、文本資源和視頻資源,使學生掌握的知識不只局限于教材內容,以生動的形式展現閱讀素材,有效激發學生閱讀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琥珀》這節課內容時,老師需要拓展課文內容,引入化石、地殼運動等內容。由于小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化石、松脂球等方面的內容了解得并不多。根據這種情況,老師可以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滲透這些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同時幫助學生掌握更豐富的知識。又如,在學習《北京的春天》這節課內容時,學生對于北京的實際情況了解得并不多,這時,就需要老師幫助學生了解北京的風俗。老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使學生了解北京,同時豐富學生的知識,促進本節閱讀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評價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總結,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發現問題并改正,也是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順利開展的重要環節。所以,老師要對傳統教學評價模式進行創新,消除教學評價的弊端,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成績為主的評價方式,而以學生綜合能力為發展目標進行評價。老師要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借助信息技術實現教學評價體系多元化,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做出評估,幫助學生認知自我和發展自我。借助網絡平臺開展小組互評、學生自評,降低老師評價的權重,提高學生在評價中的參與度,并將其納入考核體系中。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反饋的意見,掌握閱讀課堂和自身教學情況,從而不斷優化和創新閱讀教學方法,為學生創建高效閱讀活動,使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信息技術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在閱讀教學中采用信息技術,對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小學語文老師要結合閱讀素材內容,有效運用信息技術,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助力小學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