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松,吳曉東,李啟宇
(四川輕化工大學經濟學院,四川 自貢 643000)
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并且寫入黨章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要實現農村的發展,鄉村規劃在其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1]。根據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及中央各項工作會議,要求在“三農”問題上要毫不動搖的堅持和鼓勵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進鄉村的全面振興。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鄉村振興是重中之重,鄉村大發展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發展的重要部分,目前已經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路徑和手段,是建設美麗新農村,推進鄉村更好更快建設的現實要求。鄉村規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鄉村的發展。本文通過以自貢市馬鞍村鄉村規劃為例,通過實地研究,獲取一手資料,探討其中規劃不足的問題。通過查閱有關鄉村振興和鄉村規劃的書籍、文獻、中央文件政策等,提出相關措施,為其他鄉村的規劃提供符合政策和科學的方法。
1.1.1 鄉村振興的概念和內涵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領導人根據我國現階段的情況提出來的。鄉村振興對我國的國民生計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解決好三農問題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鄉村振興是重要戰略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對鄉村提出了更高要求的發展,也制定了鄉村未來發展的計劃,對我國整個農村的發展有著跨時代意義。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總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它符合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更是以往經驗的總結。與黨在2005年十六屆五中全會頒布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中提出的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20字總要求相比較,兩者在文字表述上雖有不同,但是都在一個完整的體系當中,鄉村振興戰略也是對新農村建設的升華。更是把2013年美麗鄉村建設中提出的“家富、人和、村美、業興”的八字方針包含其中。鄉村振興戰略是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決策。
1.1.2 鄉村規劃的概念和內涵 我國對鄉村規劃的研究逐年在增加,定義也在不斷完善,我們通常只把它作為村子的規劃。鄉村規劃的對象是鄉村,是整個鄉村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總體部署,是鄉村建設和發展的基礎[2]。所以在鄉村規劃中首先要正確理解鄉村的概念再進一步實施規劃。同時,合理掌握規劃的含義才能更好的在鄉村實施規劃。它不僅是鄉村外表的規劃,還包括對整個鄉村的經濟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的評價與估計;鄉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引導;鄉村社會中各部門的協調和發展;以及鄉村規劃的方法和手段。制定一個鄉村的規劃,要根據該鄉村的各種資源條件、現有的產業發展基礎和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方針與政策,以該村經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經濟效益為基礎前提,從而選擇適合鄉村發展的方案。
1.2.1 鄉村規劃的國內研究 我國鄉村規劃的研究較晚,主要以發表一些期刊論文為主的研究,專門從事鄉村規劃的研究成果極少[3]。在近幾年出現的關于鄉村規劃研究中,大多數學者都是在宏觀層面來研究鄉村的規劃。基本上是對“規劃”“建設”這兩方面進行的研究,圍繞鄉村各種產業的發展、鄉村整體規劃、新農村建設、環境建設或者鄉村經濟發展等方面。近幾年,全國規劃研究很多是從沿海省份開始起來的,周游研究了廣東省鄉村規劃體系等一系列的框架構建,根據我國特別是廣東省的情況,提出適用于各地建立自身的鄉村規劃體系[4]。劉淥璐以廣東省為例研究,強調在鄉村規劃中要注重傳統村落的歷史文化保護[5]。學者洪惠坤研究了重慶的鄉村發展,提出了優化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的空間優化方法及其空間分布[6]。還有一些學者從自然景觀、環境保護等多學科對鄉村規劃和建設進行了研究。陳威從理論和方法入手對鄉村景觀了進行研究,強調保護生態環境,提出了一條綠色發展模式,強調鄉村生態系統的重要性。[7]總之,隨著國家對農村的重視不斷提高,從事鄉村規劃的研究也越來越多。鄉村規劃不僅注重鄉村的經濟建設,要注重鄉村全面發展,它包含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很多個領域,實現鄉村的整體發展。
1.2.2 鄉村規劃的國外研究 國外對農村的研究起步較早,是國外村莊規劃的基礎學科,主要研究各種類型鄉村和聚落的形成及其演變規律從而對這些村莊進行特征分析。Davidoff 和 Reiner提出《規劃的選擇理論》,作為城鄉規劃的理論基礎[8]。法國學者白蘭士研究村莊的形成過程和發展規律及與農業發展的關系。德國學者奧特倫巴對鄉村景觀的影響因素研究,得出土地利用形式和建筑方式影響鄉村景觀[9]。 20世紀60年代以后,西方發達國家就已經重視鄉村的發展了,現代農業和鄉村城鎮化發展迅速,鄉村的服務水平得到提升。到20世紀70年代,很多發達國家已經完成了鄉村的現代化發展。發達國家重視村莊規劃建設,促進農業現代化和鄉村城鎮化的發展,產生了很多發展模式和發展經驗[10]。這些研究可以為我國村莊規劃提供借鑒。
1.2.2.1 日本“一村一品” 在二戰結束后,農村和城市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日本針對這種情況開始了“市町村”大合并運動來加速鄉村現代化的發展[11],村子既保留了當地原有的特色又可以享受城市發展的成果。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創意農業”進一步的促進鄉村建設和發展,“一村一品”就是創意農業的先行者,因地制宜,有效的利用和挖掘當地資源來發展它獨特的產品和吸引力。
1.2.2.2 韓國開展“新村運動” 它在村莊規劃建設和村莊管理方面在世界鄉村規劃中影響力較大[12]。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韓國政府的主導下,通過政策引導農民、農業和農村各方面的發展,以“改善鄉村環境,提高農民收入”為目的,加強鄉村公共事業項目建設(包括鄉村公路、橋梁、住房、水電氣等),改善生活環境。支持農業經濟結構調整,鼓勵農民尋求農業以外的收入,支持農民積極投身到建設鄉村當中,讓農民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了韓國特色的鄉村發展道路。
1.2.2.3 英國村落的建設 英國進行村莊規劃最早和最完善的國家之一。在鄉村的農業生產、村落建設的經驗,對世界村莊規劃和城鄉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13]。維持和保護鄉村傳統的風格特征,建設發展村莊景觀,盡量可能減少商業用地,重視鄉村道路規劃完善村莊服務;充分發揮人的作用,鼓勵引導當地居民參與到規劃中來,促進整個村莊發展[14]。我們要充分借鑒和學習這些經驗,更好的發揮鄉村規劃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馬鞍村地處自貢市富順縣城北10km,是沱江綠色發展經濟帶核心區域。距自隆高速獅市出口2.54km。全村面積為5.17km2,村民小組25個,人口3934人。該村為省定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42戶、貧困人口425人。自馬鞍村規劃以來,以全省“四好”新村示范村為奮斗目標,注重產業發展,打造農旅體驗區和沿江旅游區,培育標準化柑橘基地,立足自貢鹽文化打造貢醋產業基地。現馬鞍村產業建設已初具規模,年接待游客可達20余萬人。在安居工程方面,馬鞍村依據扶貧搬遷、危房改造等等,已經建起了集體居住區,為進一步建設功能齊全的中心村做準備。該村當前鄉村規劃取得了一定成效,鄉村產業發展迅速,道路建設良好,居民住宅布局合理。但在土地利用方面還存在著很多不足。
馬鞍村重點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標準化柑橘種植、德康生豬生態循環養殖場、貢醋文旅產業園、七里荷塘農耕互動產業園四大產業。總投資2.1億元、占地200hm2、分3期建設,每期67hm2的海升集團現代標準化柑橘產業園第一期已經全面建成,苗木長勢良好,并成功帶動5家新型經營主體入駐;總投資500萬元的德康生豬生態循環養殖場,已建成投產,村集體、全體村民、建檔立卡貧困戶總計獲利16萬元;貢醋文旅產業園把傳統工藝和現代旅游結合,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待游客10萬人次以上;鄉村振興學校、民俗客棧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總投資5000萬元的七里荷塘農耕互動產業園,已完成荷花、特色水產養殖,并實現業主、群眾雙增收,互動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苗仙湖古驛水鄉正在積極創建國家四A級旅游景區。這些產業園區的建立促進了馬鞍村鄉村經濟的發展,又帶動了當地村民的就業、增加了人們的收入。但在規劃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其中馬鞍村圣果園一度發展得風生水起,僅春節接待游客就達10萬余人,最后由于非法占用農田被叫停,企業停了,農民從中的收入也斷了,使得土地荒廢擱置。這些都是由于沒有依據政策導致土地荒廢,缺乏科學規劃理念使得土地利用率低,空間布局不合理。
馬鞍村道路暢通性強,基本上實現了把每個居民點連在一起,道路主干道寬敞整潔,在道路兩旁相隔不遠處設計了環保垃圾分類箱。其次,馬鞍村按照3個“三分之一”(黨建、產業、服務各占1/3)的總體思路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高標準的黨群服務中心。目前,辦公區域、產業中心區域、服務機構區域已經全部建設完成并全部實現入住,包括苗仙湖產業園區服務中心、農特產品展銷中心、中西醫衛生室、便民超市、便民服務是室、中國農科院柑橘研究所、群團服務中心、村兩委辦公室等設施,使得馬鞍村公共服務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在很多已建成的服務設施中,很多還未得到真正的利用,很多服務設施還沒有普及整個村子。在設施規劃建設中的土地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
馬鞍村圍繞“四好”新村建設目標,著力創新“1234”社會治理模式,利用一個陣地,激活兩種力量、組建三支隊伍、創新四種模式為基礎實現農村新型社區化治理。新建設施和功能齊全的黨群服務中心。充分利用發揮組織力量和社會力量,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加強群防社會治理意識;通過向第三方購買社會服務,引進光華社工組織開展社會治理工作。通過富順公益聯盟宣傳帶動,促進村民共創全省四好新村示范村;通過實施省第二批“童伴計劃”試點項目,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及其家庭。建設思想教育先鋒隊、環境整治先鋒隊和公益服務先鋒隊,開展婦女文明禮儀教育各類活動,評選最美家庭和道德模范;對環境衛生進行常態化治理,對重點區域實行網格化管理;開展各種關愛老人和小孩的公益活動。開展各種農業技術和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技術水平;講解和宣傳國家政策,讓人們了解政策,轉變傳統觀念;開展現場教學,采取理論加實踐的方式讓農民深入了解技術的作用;建設媒體平臺,通過廣播電臺,對本村的大小事務進行播報,加強宣傳力度,促進項目建設、村民互動和鄉村環境治理。
馬鞍村充分利用了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的發展政策,積極的對村子進行規劃建設,從而促進整個村子和周圍的發展。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和鄉村產業,增加了村民收入,帶到了村民就業。在產業園建設和觀光園區建設中還存在很多土地規劃不合理的地方,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馬鞍村鄉村規劃要根據當前國家政策來執行,確保規劃之后能夠合理的利用和管理。要充分遵循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內容,馬鞍村堅持集體所有土地制度,任何的產業發展不得侵占土地,更不能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嚴格把守永久基本農田紅線,明確劃分旅游區和果園用地;整合土地,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用地,平衡好鄉村產業和基礎設施用地;建設和維護生態環境,使得土地可以可持續利用。馬鞍村要充分根據《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扎實做好村土地利用規劃工作,避免出現新建再拆再停問題[15]。在規劃之前,規劃人員要充分解讀當前政策,分析政策走向,在國家政策之下進行鄉村規劃。
在規劃方案制定中必須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要在實地調研探索之后進行規劃,政府和組織在規劃中要充分考慮當地地形、村民意愿、拆后補貼等等之類的問題,要合理的解決政治、經濟、社會等客觀條件在鄉村規劃中影響的問題。在集體居住區規劃方面要充分了解村民的意愿和解決土地流轉問題,避免出現建后空心化和爛尾等問題。在產業規劃方面要充分考慮當地地形氣候、政策引導、交通等等因素,確保產業能夠順利建成和順利發展[16]。要緊緊抓住“問題導向”,發現當地在各方面發展中的問題,從解決問題入手進行具體規劃。
在規劃中一方面要按照政策行事,另一方面又要發揮各個組織和社會的力量,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從而做出科學有效的規劃來促進村子經濟社會發展。在土地規劃利用上要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在產業發展的同時不能影響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節約用地,轉變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規劃產業,使得企業在建成之后能夠科學發展,確保企業在產前、產中,產后都能科學規劃和科學發展[17]。科學規劃產業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規劃要注重生態環境建設,要解決為了產業建設而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建設良好的生活環境、合理適當生產、合理平衡生態和生產用地,優先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促進生態良性發展。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鄉村的發展已經成為了重中之重,要在贏脫貧攻堅戰中取得勝利,就要更加重視鄉村規劃問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充分建設人居環境到產業,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市和農村的融合發展;其次,要注重鄉村環境加強生態建設,保證鄉村地區生態環境良性發展,從而實行良性循環發展[18];最后,規劃要依據國家政策,在充分了解政策的前提下做出科學的規劃。使得鄉村規劃在整個鄉村振興中發揮強有力的作用。本文通過對馬鞍村進行實地調研,找出其中在居住建設、產業建設、社會治理和服務建設等方面的優點和不足,對它的這些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出規劃要科學,要依據政策和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