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清源,楊 崢,杜 軍
(1.山東省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00;2.山東省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山東 濟南 250000)
紡織服裝產品遍布國民生活日常,近年來,紡織服裝產業已成為發展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受制于諸多外界因素,紡織服裝產品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因此,服裝企業應高度重視服裝產品的質量安全,制定科學的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機制,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優化風險監測技術,全方位地提高服裝產品質量,推動服裝領域的可持續發展。
保障服裝產品安全的關鍵手段是質量安全監測,同時,安全監測工作必須全面考慮安全因素和人體健康。近些年,消費者對紡織服裝產品的需求量持續增加,服裝產品的質量隱患將對社會、企業、監管單位、消費者等造成不良影響。為保證著裝安全,完善服裝產品質量的控制和監測工作勢在必行[1]。科學的風險監測能夠高效把控服裝產品的質量安全風險,保證服裝產品的質量安全。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是在安全監測過程中,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排查干擾因素,依據不同狀況開展深度分析。紡織服裝產品質量風險監測要求實時獲取動態信息,以產品的實際狀況為依據進行深度分析,并提出解決風險的有效方案。
部分企業在服裝生產過程中,會通過添加甲醛來提高服裝面料的硬挺度和服裝顏色的鮮艷度。甲醛是一種無味無色的氣體,對人體危害極大,對免疫力較弱的幼兒傷害尤其大。因此,甲醛含量監測是服裝產品質量監測的重點。服裝企業過度重視服裝的硬挺度和鮮艷度,忽視對超標甲醛的徹底處理,是導致紡織服裝產品甲醛含量超標的主要原因。
由于當前服裝生產受制于經濟效益等諸多因素,紡織助劑和各種染料中的化學成分添加不規范、面料染色工序不健全,導致眾多服裝面料的酸堿度不符合相關標準。穿著的服裝普遍與人體皮膚密切接觸[2],若在著裝過程中與雨水、汗漬等發生反應,將導致服裝中富含的堿性或酸性物質溶解后融入皮膚,嚴重傷害人體皮膚,危害人體健康。
紡織服裝產品的質量與紡織面料的染色牢度密切相關,染色牢度符合標準的紡織面料在使用(保養、熨燙、洗滌)過程中極少發生褪色現象。若染色牢度不符合標準,不僅在使用過程中褪色嚴重,影響著裝效果,而且染料中的有害物質將通過與皮膚的接觸融入身體,危害人體健康。
環境荷爾蒙是一種能夠影響環境和人體健康的物質,又稱“內分泌擾亂物質”,這種物質能夠干擾個體生長、發育和內分泌,甚至會在遺傳、繁殖能力和性別等方面出現問題。據統計,已經發現的環境荷爾蒙有70余種,且殺蟲劑、增塑劑等已被發達國家限制使用,原因是這些物質中含有過量的環境荷爾蒙,會對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但部分紡織服裝生產企業依舊使用某些環境荷爾蒙[3],為防止紡織服裝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應明文禁止在紡織服裝生產中使用環境荷爾蒙。
服裝標識標注是所有服裝產品的必備要素,洗滌要求、服裝成分、懸掛合格證等是服裝標識標注的主要構成內容。但是,目前服裝市場的服裝產品普遍存在標注的面料含量與實際使用面料不符的現象,比如將棉標注為真絲、化纖標注為棉等,這一現象導致服裝產品銷售混亂,消費者無法準確購買所需面料成分的服裝產品,進而失去對服裝企業的信任,最終影響服裝企業的經濟效益,阻礙服裝企業的長遠發展。洗滌要求的錯誤標注將直接導致消費者錯誤洗滌,甚至對某些服裝造成毀滅性損壞。因此,為保證消費者的消費權益和企業的經濟效益,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機構和服裝企業都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監測服裝產品的質量安全狀況[4],進而及時解決其中的安全隱患。
紡織服裝產品主要存在商業方面的問題、生產方面的問題、設計方面的問題、銷售方面的問題、不可承受的問題和隱藏的問題、可承受的問題和明顯的問題等。這些問題威脅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了避免相關事故的發生,服裝產品的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機制應時而生,企業可借助安全風險管理模型,科學、準確地評估服裝產品中可能存在的質量安全風險并有效預警[5],進而有效扼殺風險,提高產品質量。
紡織服裝產品生產過程中存在因生產技術、生產技藝和機械設備故障等造成的某些服裝質量問題,將在不同程度上危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或影響消費者權益等,召回缺陷產品是服裝企業使用最普遍和最有效的彌補措施。缺陷產品召回制度是指在相關部門的監督下召回存在缺陷或不符合標準的產品,是一種及時止損的制度,可以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加強消費者對服裝企業的信任,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推動社會秩序的良好建設。
創設服裝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平臺,能夠高效預警和評估紡織服裝產品可能存在的安全質量風險,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降低風險。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平臺的重點在于多維度分析國內紡織服裝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質量安全事故,并深入歸類和分析其中存在質量缺陷的服裝產品,進而整理出完整、系統的數據消息。在不斷整合和分析數據消息的過程中,發現其中的質量安全風險問題[6],并實時掌握服裝產品中存在的安全風險,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監測和把控服裝產品質量。
眾所周知,紡織服裝質量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因此,服裝企業必須提高服裝生產過程中對質量安全的重視程度,全面踐行服裝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規范,保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然而,紡織服裝產品質量問題頻繁出現,紡織服裝產品質量安全的管理難以取得顯著成就。為全面杜絕紡織服裝產品的質量問題,必須建立健全嚴格的懲罰性賠償制度,引入第三方機構嚴格監督,確保懲罰性賠償機制的全面踐行,將服裝產品的質量問題與企業的經濟效益密切相連,以企業效益為參考,對存在質量安全問題的服裝產品嚴格追究、問責和賠償,高效約束、杜絕服裝產品中存在的質量安全缺陷,增加紡織服裝企業的經濟收益。
據調查,中國紡織服裝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機制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距離,且中國的監測標準存在漏洞。相關部門應完善紡織服裝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機制,不斷推廣并嚴格執行。一件紡織服裝產品從生產到投入市場需經歷熨燙、編織、縫制、印花、設計和剪裁等程序,且每一道工序都涉及不同的加工程序和產品添加程序。因此,為保證紡織服裝質量符合監測標準,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和質量標準,嚴格分類和細化紡織服裝的每一道工序,提高紡織服裝質量。
近年來,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飛速,已成為發展國民經濟的關鍵支柱產業。但紡織服裝產品依舊存在一定的質量風險,阻礙服裝企業的成長。分析服裝產業的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現狀,普遍以項目的常規監測內容為參考標準,缺少系統、全面的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機制。因此,服裝企業應深度融合現代化監測方式和現有的監測標準,為提高服裝質量安全提供科學的風險預警依據,高效發揮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的職能,推動紡織服裝產業的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