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韓 馨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迫切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的青年生力軍來補充新鮮血液。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了“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黨的方針旗幟鮮明地指明了我國今后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而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
目前,很多學校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方面存在著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在教育方式上存在著過于單一的問題,這些是制約學生發展質量的問題所在。要充分發揮教育立德樹人總目標的統領作用,就要不斷地對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的教育方式進行豐富和創新,才能真正取得實效,培養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和學生組織如何更好地對教育模式進行拓展,不斷豐富與創新,讓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教育像磁石一樣緊緊地吸住學生,已經成為提升學校教育質量的瓶頸所在。因此,立德樹人的內涵和實現路徑是目前學校要認識和要解決的問題。
立德樹人可以分為“立德”和“樹人”兩方面來解讀。立德首先是德行為先,任何人為人處世必須以“德”為先,以德服人,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和處世基礎。在我國,立德就是樹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熱愛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信念;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為追求民主、人人平等的社會信仰;以“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行為準則、處世之道,牢固樹立道德為先的思想觀念。“立德”和“樹人”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立德的目的是樹人,為建設社會的有用人才和未來人才提供基本的道德基礎;樹人的前提和基礎是立德,只有“德”立好了,才有樹人的必要和可能。立德樹人,是學校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始終目標,是開展工作的導航燈塔。
通過正面的形象來教育、引導、激勵學生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學習,使他們健康成長。德行是人才成長的基礎,有了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健全的人格,才能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和志向,能夠擔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學校德育工作的關鍵是造就一支德才兼備的師資管理隊伍,有了這樣高水平的隊伍,才有為學生傳授思想道德和專業知識的能力,培育學生健康的人格和美好的心靈,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要實現這個根本任務就要開展三全育人模式,在統一領導下學校全體教職員工都負有育人職責,并且從學生進入校門的那一刻起,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其成長的全過程。從學校到家庭,從社會到課堂,利用各種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建立起德育的全方位滲透式教育。唯有此,才能真正建立起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實現“立德”和“樹人”兩方面的教育價值,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最終目的。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實施立德樹人的主體,師德是教師立德的根本,是作為人民教師最基本的條件。教師的職業道德是立德樹人環節中最能發揮實際作用的一環,教師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品質是教師隊伍能否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
2.深化學校德育教學改革
學校要轉變教育理念,以思想引領和政治指引為導向深化學校的德育教學改革。學校的任務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必要的文化知識,更要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思想政治認知水平。今天的教育不僅僅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和智力提高,更需要德慧體美勞各方面協調統一,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3.加強學校德育主渠道建設
加強德育主渠道建設即加強教育者對立德樹人的認識,教育者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水平,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增強學校與家長的共同合力;逐步完善學校立德樹人的相關機制,堅持和完善學校領導體制、激勵機制以及保障機制,逐步完善學校考核標準。
不同學生的成長過程有自己原生態生活環境和個人特長及興趣愛好,有的放矢地開展有益的文藝、體育活動等并結合年級相關的社會實踐,通過實踐手段寓立德樹人理念于其中,鍛煉學生團隊合作、人際交往、文化傳承、興趣愛好等各方面素質,豐富學生第二課堂知識,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立德樹人、協同育人。
首先要深入貫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啟正面思想引領教育機制,積極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深入學習生活中,使之成為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培養和樹立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信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立德樹人是教育的必備功課之一,傳承優秀精神文化,批判的繼承仍是學習原則和前行動力。
其次要占領互聯網等宣傳主陣地,加強正面引導。利用好互聯網這把“雙刃劍”對學校立德樹人教育工作事半功倍。通過新網絡媒體平臺如學校微信公眾號、微博、超話、知乎、抖音、快手等,關注學生關注的熱點,多做貼近學生學習及日常生活等探索嘗試,寓教于樂,營造良性網絡傳播環境。
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是看不見、摸不著卻又占據主要地位且實實在在存在于人們思想精神世界中的。這種隱性、潛移默化的文化底蘊與傳承決定著民族的興衰成敗。人的成長教育主要集中在精神文化層面,思想精神往往對事物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文化育人是學校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所學校呈現出來的校園文化氛圍與環境直接影響、感染甚至造就本校學生的未來及其職業謀劃。
1.立德樹人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內涵
校園精神文化是一所學校存在的精神支柱和向前發展的力量源泉,明確校園精神文化的內涵對當代學生意義重大。學校有責任和義務為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主體踐行者搭建正確且行之有效的平臺,構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教育任務的校園文化體系,實現學習主體的自我完善育提高。
2.立德樹人應成為校園的主流教育思想
當代學生,成長于物質生活相對豐富、精神世界相對繁榮、信息接受量相對龐大的時代。物質生活的優越和信息收發的便捷,使其不需要壓抑自己的內心需求和個體化行為主張,個性更加鮮明,性格及行為習慣更加張揚,急需強有力的主流媒體的正面干預及宣傳引導,樹立典型人物事跡和精神,增強文化感召力,使立德樹人成為校園的主流教育思想。
3.營造民主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實現學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民主和諧的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部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離不開民主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和諧的校園文化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和個性養成,是學校立德樹人建設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建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長效機制,切實加強立德樹人新舉措,是學校深入開展立德樹人、三全育人教育的有效保障措施。以課程育人、實踐育人和文化育人為抓手,探索以培養好、服務好學生為根本宗旨、以德育教師為主導、以學科教師(德育進課堂)為中堅力量、以學生干部為骨干主體、以思想政治輔導員為反饋輔助的五位一體新模式,有助于構建立德樹人長效機制。切實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育人模式與學校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相結合,共同探索、構建、完善科學創新、辯證統一、長效互補的高校立德樹人新渠道。
總之,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立德樹人是學校人才培養教育的根本任務。學校思政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必須解決好的根本問題,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無數人的智慧和探索實踐。校園文化是學生成長成才的沃土,需要依托主流媒體平臺,合理利用典型人物,弘揚時代精神,發揮榜樣力量,積極開展正面引導與日常生活潛移默化影響相結合的動態長效模式,不斷弘揚主旋律、引領新思潮,加強主流教育,建立健全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園精神文化積淀與底蘊并傳承開來,全面開啟教書育人模式,探索完善的立德樹人實現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