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南翔(江蘇:北京師范大學鹽城附屬學校)
在小學教育工作中,巧妙地應用信息技術,能夠在創新教育模式、提升學生學習體驗的基礎上,讓小學教育工作變得更為科學和高效。為了進一步體現出信息技術在小學教育工作中的價值,教師要根據教育工作需求做好對信息技術的設計與應用,為小學教育工作增添新的活力。
在小學教育工作中,教育環境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狀態,因此,做好對教育環境的構建,讓其始終處于優質狀態就顯得非常重要。從當前的小學教育工作模式來看,信息技術對教育環境的效果最為突出,教師可以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來完成優質課堂教育環境的構建,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通常情況下,我在教育環境構建方面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都會從統籌的角度進行考慮。例如,我會在早上入校、課間及下午放學期間運用信息技術在班級中播放各種類型的兒歌,如“稱呼歌”“洗手歌”“小燕子”等,讓學生可以在歌曲的引導下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并在潛移默化中通過歌詞來完成對學生的基礎引導教育。在這一環節中,考慮到學生的成長較快,所以教師一定要做好對歌曲內容的選擇,確保音樂內容與學生的心智發育需求保持一致。同時,教師還要定期做好歌曲的更換,避免學生在較長的一個階段內反復聽幾首歌,造成他們的審美疲勞,給教育環境的構建帶來消極影響。
在小學教育工作中,教育永遠是重點。信息技術作為一項教育輔助技術,要通過自身功能的發揮,將教育內容更好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在保證他們有機會獲得良好學習體驗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對小學教育工作的質量,為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提供良好的助力。例如在進行“講衛生”的教育時,因為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限,教師無法單純依靠口頭的方式來完成教育。在這種情況下,我選擇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育輔助。在教育之前,我會為學生準備3 段Flash 視頻,其中第一段在教育之前播放,內容以主人公小明不講衛生、不洗手就吃東西而鬧肚子、去醫院打針為主題,旨在讓學生看到不講衛生的壞處。第二段在教育過程中播放,內容以如何做一個講衛生的好孩子為主,其中包括飯前便后要洗手、五步洗手法等,讓學生通過他們能夠理解的方式來完成學習,提升他們講衛生的能力。第三段在教育完成后播放,內容以小明愛干凈、講衛生,生活幸福又快樂為主,其目的是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講衛生的認知,樹立起正確的生活觀念,讓他們真正成為像小明一樣愛干凈、講衛生的好孩子。
在小學教育工作中,最受學生歡迎的環節莫過于具有趣味性的教育活動,我們又可以稱其為游戲。因為小學生天性愛玩,我們通過教育內容與游戲的有效融合,讓學生在他們喜歡和擅長的方式下去進行知識的探究和學習,由此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然而,受小學教育環境的影響,很多游戲不能夠開展,這會讓這一教育活動的應用受到限制,學生的學習體驗則會因此有所下降。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輔助對學生的教育活動,克服條件限制,帶給學生良好的體驗,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例如,為了鍛煉學生遵守交通規則的能力,我就運用信息技術在教室中進行了投影,讓地面上出現了道路、草坪、斑馬線等,同時,教育白板上還會播放車來車往的街頭視頻資料,這可以實現對戶外交通環境的有效模擬。之后,我引導學生進入游戲中,讓學生在游戲的同時意識到過馬路時要遵守交通規則,走斑馬線,并謹記“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由此來實現對他們的規則教育,為小學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了良好支持。
在小學教育工作中,善用信息技術能夠實現對學生教育工作方式的拓展。從小學生的成長角度來看,小學教育與家庭教育缺一不可,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有限,家校共育模式常常會出現脫節,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育工作的效果。但信息技術得以廣泛應用后,教師與家長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構建起以學校、家庭為雙主體環境的教育模式。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家長可以了解學生在學校中的生活狀態,教師可以將家庭教育的主要模式和關鍵點與家長進行溝通,為家校共育模式的有效開展做好鋪墊,學校、家庭由此實現了學生教育的無縫銜接。在小學教育工作中善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提升學生教育工作的質量,還能夠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推動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
總而言之,做好信息技術在小學教育工作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改善小學教育的環境,提升小學教育工作的質量,還能夠為小學生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帶來助力,這是其他教育方法都無法達到的效果。在實際工作中,為了凸顯信息技術的教育輔助作用,教師從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出發,保證依靠信息技術所呈現出的教育內容,能夠符合小學生的心智發育的需求,并帶給他們良好的學習體驗,由此實現小學教育工作的高質量發展,為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打下良好而又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