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臨湖小學 黃秀云
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都常常教導我們要學以致用,讓我們能夠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而解題能力就是學生靈活應用知識的一種體現,也是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體現。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都十分關注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并提出了很多種教學方法,希望學生在汲取課堂知識的過程中,解題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能夠強化學生學習體驗的教學方法,也是能夠凸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教學手段。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應用情境教學法鍛煉學生的解題思維。
例如,在學習“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這部分內容時,一上課,教師就先展示去運動器材店購買陸戰棋的場景,并鼓勵學生自主思考“60副棋能夠打成幾包”的問題。在情境的引導下,學生很快列出算式“60÷20”,并結合乘法算式快速得出答案,教師也由此將如何列豎式展開計算講解給學生。當學生掌握了除法計算方法后,教師提出問題:“10口喝掉100毫升飲料時,每口喝掉多少?”促使學生將剛才學到的除法計算方法與情境融合到一起,快速解決問題。在情境的引導下,學生的解題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錯題如果被放到了正確的位置,它就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能夠促進學生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的快速提升。
例如,在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將復習法、情境法逐步引入課堂,促使學生逐步掌握如何通過列豎式的方法進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當學生掌握了豎式計算方法后,教師將關于“205×67”的錯誤豎式呈現出來,說道:“同學們觀察這道題目的計算方法,能得出哪些結論?”有學生認為題目計算沒有錯誤,有學生則一眼就看出了題目的錯誤點。于是,教師鼓勵學生上臺進行計算并與之進行對比。計算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都發現了“0漏乘了”這一關鍵點,教師也由此帶領學生進行了詳細分析。后來,教師又展示了“308×12”“108×45”“403×78”等中間帶零的算式,促使學生通過練習逐步掌握計算中“相同數位要對齊”的法則,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啟發法引入課堂,借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提升他們的解題效率。
例如,在學習“多邊形的內角和”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先鼓勵學生說出“三角形內角和”,并提出問題:“四邊形能夠被分成幾個三角形?它的內角和是多少呢?”很快就有人回答:“四邊形可以被分成兩個三角形,它的內角和為360度!”教師繼續提問:“五邊形、六邊形呢?”學生繼續將五邊形和六邊形分成了不同數量的三角形,并計算出了它們的內角和。隨后,教師將三、四、五、六邊形及其內角和的計算方法和結果通過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總結其中的規律,并寫出n邊形的內角和計算公式。在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過程中,學生得到了啟發,熟練掌握了多邊形內角和的計算方法,也能夠應用此知識點快速解題,解題效率隨之提高。
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能力是在解題中逐步提升的,因此,教師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畫圖法就是一種能夠為學生提供解題思路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更加清楚題目的考查方向和內容,幫助學生快速解題。
例如,在學習“小數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通過設置書店購物的場景,使學生逐步掌握了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法的方法和法則。教師展示題目:“少年宮距離小東家2.15千米,小東家距離學校0.55千米,請問學校到少年宮一共多少千米?”學生知道應該應用小數加法或者減法進行計算,但是卻沒辦法快速列出算式。于是,教師在黑板上畫了一條線段,并且帶領學生一起分析了題目條件,據此列出了算式,完成了計算。這樣教學,學生在后續遇到有關小數加減法的應用題時就會先想到畫圖法解題,既能快速理解數量關系,也能提高自己的解題效率。
一言以蔽之,新課改重點強調了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而解題能力是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一些高效的教學方法引入課堂,促進學生解題思維、能力和效率等不斷提升,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