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偉(江蘇:泗洪姜堰實驗學校)
在小學教學階段,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某門學科具有較強的學習興趣,將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深入探討理論知識。可以說,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主動性的動力源泉。特別是對于小學數學來說,數學知識抽象復雜,小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困難,因此,老師更加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加強學習,主動探索,以達到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目標。
小學生年齡偏小,課堂注意力無法長期保持,課堂教學有效性不足,特別是數學,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教學內容抽象,學習難度較大,并且老師為了牢固地把握課堂走向,往往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灌輸式教學法,將學生的學習范圍限制在課本之內,進一步削減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為廣大老師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
在小學階段,學生首次接觸正規的數學教育,基礎學習能力普遍偏弱。特別是在當前教學中,老師廣泛采用灌輸式教學法,將理論知識以文字的方式灌輸給學生。這雖然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理論知識,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過于被動。數學知識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更加復雜抽象,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之下,會對數學學習產生強烈的抗拒情緒。因此,想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就必須轉變教學思維,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首先,小學生雖然自主學習能力不強,但是卻擁有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數學本身是一門理論科目,同時也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的生活技能。老師需要將理論與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尋找理論知識的使用方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在教室內為學生設計生活化情境活動:將班級作為一個超市,讓學生自行選擇是當顧客還是銷售人員,隨后,老師采用隨機抽取的方式給學生分配不同的購買任務,讓學生在教室中尋找購買窗口,去購買指定物品。在活動開始之前,老師可以組織所有學生來共同制作“紙幣”,作為情境活動的游戲道具。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學生利用自己制作的紙幣去購買指定商品,銷售人員再根據學生所給出的紙幣找錢。在游戲的最后,核定所有學生購買商品時花出的錢以及找回的錢是否正確,而作為銷售者的學生則需要計算在本次活動中一共賺取多少錢,在活動中的找錢是否正確。通過實際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到錢幣在生活中的具體作用,不僅可以強化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最后進行總結分析,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認識。
數學知識的課堂教學往往是枯燥乏味的,老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設計部分教學游戲,利用游戲的趣味性和競爭性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在課堂學習中一邊玩一邊學,從而達到寓教于樂、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
例如,數學計算是小學主要教學任務,但是計算練習往往枯燥乏味,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時,老師可以結合計算的特性來為學生設計“看誰算得快、算得準”的教學游戲。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每組10 人,在黑板上寫下100 道數學計算題,學習小組中每個人分得10 道題的計算任務。在老師說“開始”后,所有小組開始計算,最后統計哪一個學習小組算得最快最準確,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將較為枯燥乏味的數學計算轉變為緊張刺激的教學游戲,讓學生在積極進行計算的同時,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而對于計算能力較弱的小組,老師需要帶著贊賞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幫助學生尋找自己在計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達到不斷提高學生綜合計算水平的教學目標。
課后練習在數學教學中是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還能夠幫助學生在不同的習題中靈活運用理論知識。但在當前教學中,老師為學生留的數學作業過多,導致學生在課后只能夠進行大量的練習,重復性的題目過多,導致學生缺少學習興趣。再加上課后作業會擠占學生日常生活的大量時間,從而進一步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老師可以改變課后作業的設計模式,設計趣味性作業,讓學生通過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來加強知識的掌握。
例如,在學習“空間與圖形”的相關知識時,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回家后測量自己的家,并且在紙上畫出自己家的平面設計圖。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走到講臺上來,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的家庭陳設。這樣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從理論拓展至實際生活,從學習理論知識到實際應用,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還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具有趣味性的課后作業。這樣的課后作業要比學生單純完成數學練習,更有意義。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課后作業都適合趣味化,老師需要精簡課后作業內容、減少重復性題目來解放學生課后時間。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尤為重要。老師應當轉變教學思維,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趣味性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展開學習,在加強學習的同時,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