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信煥(甘肅:臨夏市東關小學)
與其他學科相比,小學數學學科具有較強抽象性、邏輯性,學習難度相對較高,學生學習該學科需有一循序漸進過程。尤其對低年級學生而言,培養其問題解決能力對他們的后續發展以及綜合水平提升等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淺析在低年級小學生中培養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培養策略。
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成為該學科重點教學內容之一,學生的學習目標也發生了一定變化。為更好地滿足學生對數學的深層次學習需求,許多教師正嘗試在教學中應用新型教學方法,以培養低年級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小學數學學科所占比重相對較大,且小學數學是學生后續深層次學習的關鍵基礎,對數學教師而言有一定壓力。據研究顯示,培養低年級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能顯著提升學生學習專注度,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會自愿參與數學學習,并發揮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若此,則教師不必花費過多時間來調動學生積極性,而可將主要精力用于教學,進行高效教學。
當前,各學科在各階段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已成為教育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對提升我國教學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小學生的學習意識尚未成熟,而這一時期又是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提升其數學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應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得到提高后,會進一步明確學習重點內容,有效落實學習行為,并在有效結合自身特點的情況下,進一步端正態度,發散思維,自愿融入學習中。
在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以合理化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并發揮其主體地位能有效落實相關工作。以小學數學“條形統計圖”教學為例。學生在初步學習此類知識時,往往難以找到合適例子與之結合。此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與生活實際相關的事例,讓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應用條形統計圖。例如教師可舉例:“某年級要去春游,共有400 人。一輛轎車能坐4 人,一輛小型客車能坐10 人,一輛大巴能坐20 人。結合各種因素后,最終學校決定雇用15 輛大巴、8 輛小型客車以及5 輛轎車。應如何用統計圖的方式表示租車數量?”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共同制作統計圖,確定好橫縱坐標單位以及每一格所代表的比例,再確定好每種車輛所用圖形花紋。在完成此項工作后,讓學生自行繪畫,最后,教師進行檢查。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將各類教具與教學過程充分結合,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積極性,貫徹落實問題解決能力培養工作。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大數的認識”教學為例。教師可先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制作一個簡易算盤,并在算盤上標好個位、十位直到億位。在此之前,學生對與大數有關的概念尚未明確掌握。通過此教具,教師可在課堂上為學生當堂出示一些較大數據,之后帶領學生在對應位置放好對應算珠。例如145389800,可讓學生自行放置,由教師進行評判。最終,得出應在億位放一個算珠,千萬位放4個算珠,百萬位放5個算珠,十萬位放3 個算珠,萬、千、百位分別放8、9、8 個算珠,其余放0 個算珠。這樣,學生逐漸形成對大數概念的認識,自身問題解決能力得到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設計趣味游戲對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具有顯著意義。以小學數學中“位置”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次“看看我在哪”的課堂活動,帶領學生走到操場上,讓其在規定范圍內站在自己喜歡的位置上。之后,教師隨機點名,讓該學生回答自己前、后、左、右位置上所站學生分別是誰,在學生完成回答后,再整體進行位置互換。
綜上所述,培養低年級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已成為當前小學數學重點教學工作之一。數學教師應充分意識到這一任務的重要性,并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等的不同采取合理方式調整自己的教學,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