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學文
(蒼梧縣人民醫院,廣西 梧州,543100)
婦產科護理是較為特殊的護理工作,涉及到諸多護理工作,護理人員需要注意的事項也較多。婦產科主要收治的是產檢或是孕期出現異常情況的患者、待產的孕婦、圍生期產婦。為此,需要護理人員給予全面的護理干預。對于圍生期產婦,在常規護理工作中需加強對潛在并發癥的防控,而其中產后出血較為常見且危害性較大。可通過產前與分娩過程及產后不同階段的針對性護理,發揮出預防或控制產后出血的效果。
李秒[1]等學者在研究中有指出,分娩期產婦子宮收縮乏力,對于產后出血具有重要影響。而子宮收縮情況又可受到多胎或巨大兒以及多種妊娠合并癥等因素影響。在胎盤因素影響方面,胎盤粘連植入滯留與前置胎盤均可直接引發產后出血。胎盤粘連與滯留以及前置胎盤等出現與多肽及多產等存在一定關聯。蔡娜[2]等學者認為,若女性反復進行人工流產,則會進一步增加胎盤因素所導致的產后出血風險。常規情況下胎盤在娩出后收于宮腔容積變小,子宮壁肌肉纖維收縮與收腹促使宮臂上血竇關閉以及血栓形成可快速減少出血情況。但若胎盤免出后宮縮乏力會導致子宮無法正常收縮,在此種情況下,不能夠及時關閉胎盤附著部位以及子宮壁血竇可造成大出血情況。
胎兒因素所引發的產后出血,其主要原因在于巨大兒。巨大兒的出現與孕婦肥胖,孕期營養攝入不合理,以及妊娠糖尿病之間均存在密切關聯。結合薛莉莉[3]等學者的研究結論來看,巨大兒可導致產婦第一產程與第二產程時間延長,同時也可造成會陰三度裂傷,在自然分娩或剖宮產分娩下均可增加產后出血發生風險。基于此可推導出減少巨大兒的發生,可發揮出降低產后出血風險的效果。對產婦在孕期可加強健康宣教,指導其合理飲食避免孕期體重過快增長,同時應加強妊娠期糖尿病的篩查,及時做好針對性控制工作[4]。除此之外,還需盡量避免過期妊娠,在適當時機終止妊娠,有助于控制巨大兒的發生。
近年來越來越多女性選擇剖宮產分娩方式。其原因在于剖宮產有助于減少分娩過程疼痛程度,同時也可處理自然分娩中可能發生的諸多風險事件。但剖宮產分娩也存在一定并發癥風險,包括產后出血及切口感染等。參考楊歷波[5]等學者的研究結論可總結出,與自然分娩對比,剖宮產分娩后產后出血量及產后出血發生率均明顯較高。行剖宮產分娩后產后出血的發生可受到子宮肌瘤與前置胎盤以及麻醉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另外是否選擇恰當的手術時機以及手術方式對于產后出血的發生也具有一定影響[6]。
明確掌握產后出血發生相關危險因素,有助于盡早識別產后出血高危孕產婦。針對高危產婦在圍生期需要做好各項預防性工作。李彩月[7]等學者在其研究中指出,在第三產程需正確處理胎盤免出測量出血量胎兒免出后兩小時之內需觀察產婦相關情況,包括陰道流血量以及工作情況等。通過觀察若發現產婦存在宮縮乏力情況,可給予按摩子宮或肌肉注射宮縮素,也可采用宮腔填塞紗布塊的方式止血。若產婦發生軟產道損傷,則須配合醫生及時給予分布及縫合,避免進一步發生產后大出血[8]。針對存在凝血功能障礙的產婦,需結合其具體病因給予對癥處理,避免基于凝血障礙而引發產后出血。在分娩后24 小時需持續觀察產婦,一般情況包括心率與呼吸狀態以及陰道流血量等,若發現異常情況則需及時通知醫生給予對癥處理。
產后出血出受到生理性因素影響之外,與產婦的心理狀態及情緒過度變化,也存在一定關聯[9]。針對此情況應在危險期加強對產婦心理狀態的干預。在入院后與產婦維持密切溝通,通過交流鼓勵產婦,促使其樹立順利分娩信心。在分娩過程中全程陪伴給予言語以及肢體上的安撫,促使其緩解焦慮及恐懼情緒。在分娩前應開始對產婦給予呼吸訓練指導。指導產婦呼吸技術,在分娩期間指導其手臂平舉與肩同高,有助于促使更多氧氣帶入肺部[10]。在第一產程的潛伏期,指導產婦通過鼻子深吸氣后緩慢吐氣,維持腹部放松狀態。第一產程的活躍期疼痛程度較為明顯,也是產婦情緒最容易發生變化的階段,需在此階段給予精神支持并指導產婦用鼻子吸氣用嘴吐氣,頻率隨子宮收縮增強而加速,同時配合腹部縱向按摩。在第二產程指導產婦盡量閉氣用力運動,在子宮口未完全擴張而產生變異時進行哈氣運動,可有效減少宮頸水腫發生風險,同時也有助于避免延長產程[11]。
2.3.1 產前保健干預
在孕期做好科學產前保健工作,對于降低產后出血發生風險具有重要意義。孕期檢查時需加強對高危因素的關注,針對高危孕婦需加強管理及指導。產后出血多發生在異常產史或存在妊娠期并發癥的孕婦中[12]。針對此情況,在產前檢查時需篩查產后出血,高危孕婦包括前置胎盤與重度子癇前期以及羊水過多的孕婦。針對此類產后出血高危孕產婦需加強對其各項生理指標的監測并應用有效措施預防產后出血的發生。在孕期及圍產期加強對產婦的健康宣教工作。講解科學合理的產前保健措施以及高危妊娠因素,導致產后出血相關知識,促使產婦能夠進一步了解產后出血的發生風險以及預防方法[13]。孕期可指導產婦自行監測胎動,有助于動態化監測胎動情況,若發生異常情況,可及時到醫院通知醫生處理。
在分娩過程中,產婦若處在過于緊張情緒,則可影響到生理指標變化,包括子宮收縮及收復功能等。針對此情況需加強對分娩過程的監護。在第一產程時,需加強對產婦胎心與產生以及工作情況等指標的觀察。生產期間需要關注胎盤剝離情況,避免過早粗暴牽拉臍帶,應選擇正確方式協助胎盤順利娩出。在胎盤免出后,需觀察胎盤胎膜是否完整,同時檢查產婦軟產道是否存在撕裂傷。子宮收縮乏力是引發產后出血的直接原因,若基于宮縮乏力引發產后出血,可采用有效方式按摩子宮,同時配合宮縮劑加強宮縮并檢查出血具體原因,制定針對性止血措施。若產婦在胎盤娩出前出現大量活躍性出血情況,在有效控制牽引期待同時需給予適當催產素。若此項措施效果不理想,則需手剝離胎盤。若胎盤與子宮之間無法尋找到明確界限,則需進一步行手術處理。
產后出血作為分娩后常見并發癥之一,對于產婦健康具有極大威脅。產后出血的發生還可引發感染等一系列并發癥。為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需加強對產后出血的防控。以往對于產后出血問題的研究較為受到關注,其研究方向涉及到產后出血的原因與危害性及防控措施等??偨Y產后出血相關護理措施包括心理干預、產期監測、產前預防性保健等。通過針對性護理工作的開展,可發揮出降低產后出血發生風險的效果,同時對于促進產婦產后恢復也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