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娟
(四川鴻林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四川 雅安 625000)
營業稅是從1994年起實施的,營業稅的征稅對象為服務,計稅特征是價內稅,征稅范圍為向下游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對上游已征稅款不能抵扣。而建筑施工企業成本中的重要構成部分--材料,其上游已經征收了增值稅,但在建筑施工環節其增值稅不能抵扣,加重了企業負擔,既不符合“稅不重征”的原則,又阻礙了包括建筑業在內的服務業的發展。
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國實行“營改增”試點。至此,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全國實行增值稅,增值稅也過渡到消費型,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增值稅進項稅都可以抵扣,減稅降負的紅利惠及各行各業(特別是服務業)。
但是在享受減稅降負紅利的同時,也應該看到“營改增”給行業和企業帶來的影響?!盃I改增”不僅僅是從繳一種稅變成繳另外一種稅,更是國家稅制設計、稅收征收管理的變更,企業經營管理也應以變應對。
在營業稅時期,預算收入一經確定,對應的營業稅和相關附加稅就確定了,在增值稅時代,預算收入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收入”,而是預計未來的現金流入,其中包括增值稅銷項稅金。因此,在進行項目的預算、采購、組織的實施過程中,一定要有一個“增值稅”的概念,對整個管理層也是一個思維的變革,而最終需要繳納多少增值稅,不僅僅是由項目總產值影響決定的,而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項目實施過程中取得多少進項稅金。由于經營習慣是確定交易總額,因此“營改增”后的交易總額是未來預期的總現金流入,而收入不等于現金流入,收入是等于現金流入減去增值稅流出后的余額。
項目預算是對項目預期成本的分析,“營改增”后,對項目的預算應該分為兩個維度,即成本預算和現金流出預算。成本預算應按增值稅不含稅的口徑確認,而現金流出預算包括成本和向上游支付的進項稅。支付同樣的現金,合作的上游企業不一樣,對企業的影響是不一樣的。舉例:如果一項材料采購需要向上游支付113萬元,會有三種可能:(1)如果上游企業是規范的一般納稅人企業,能夠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稅率13%),那么實際支付113萬元,但成本僅100萬元(113/1.13 ),13萬元為進項稅(113/1.13*13% ),此時成本<現金流出;(2)如果上游企業是小規模納稅人,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在目前新冠疫情稅收優惠下按征收率1%征收,則成本為111.88萬元(113/1.01),1.12萬元(113/1.01*1% )為增值稅進項稅金,此時成本<現金流出;(3)如果上游企業為小規模納稅人,但只能提供普通發票,則成本為113萬元,進項稅為0,此時成本=現金流出。因此,在編制項目預算時,預算部門一定要與采購部門進行溝通,確定上游企業的合作方式,其中涉及的稅務事項可以咨詢財務部門。
(1)財務核算按國家規定執行。增值稅是價外稅,在一般計稅的情況下,增值稅銷項稅金不列入收入,進項稅金也不列入成本,因此財務提供的報告中的任何收入和成本費用的數據,都是不含增值稅的,而企業最后的利潤,也是不含增值稅的利潤。
(2)從財務核算和分析的角度,財務提交的報告符合國家規定,但在企業內部卻引起廣泛的討論,其核心原因還是管理層和經營層對增值稅的政策不理解造成的。
(3)以某項目為例,施工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項目為一般計稅項目,項目的現金收支及稅費如下(為簡化描述,將現金流入簡化到100萬元,所有項目按比例簡化,附加稅等其他小稅種并入間接費),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財務核算和分析表
項目結束后,項目的財務報告如下:
財務報表之一:項目利潤表
一、收入:91.74萬元。二、成本費用合計86.02萬元,其中:1、材料費:36.43萬元;2、人工費:25.00萬元;3、機械:4.59萬元;4、間接費:20.00萬元。三、利潤:5.72萬元。
財務報告之二:項目現金流量表
一、經營現金流入:100萬元。二、經營現金流出:94.28萬元,其中:1、材料費流出:40萬元;2、人工費流出:25萬元;3、機械費流出:5萬元;4、間接費流出:20萬元;5、增值稅流出:4.28萬元。三、經營凈現金流量:5.72萬元。
該財務報告提交后,管理層、經營層以現金流入100萬元作為收入,以實際成本流出90萬元作為成本,認為公司實際利潤應該是10萬元,對最終經營成果的確認與財務部門產生嚴重分歧,并一度對財務部門的業務能力質疑,為此該公司聘請某會計師事務所對項目進行財務審計。事務所項目組進場后,與整個管理層、經營層、財務人員進行了訪談,查詢了項目的全部文件資料和財務記錄,認為財務報告符合國家規定,如實反映了項目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而該公司內部分歧的根本還是對增值稅的不了解、對“營改增”片面理解為從繳納一種稅變成繳納另外一種稅,認為稅務工作是財務部門的事。根本未從思想上、行動上迎接“營改增”這一稅制改革帶來的企業經營管理思維、經營管理方式的變更,導致企業忽視對經營的稅務管理,最終該企業未能享受到“營改增”帶給企業的政策紅利,出現稅務負擔上升的情況。為此,該企業應將稅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咨詢企業財務部門的專業意見,對項目預算、項目管理的工作進行改革,正確理解“營改增”政策的背景,加強企業稅務管理工作。
(1)企業管理層和經營層必須摒棄原有的思維方式。在營業稅時期,營業稅是企業的一項支出列入成本,因此在收入-成本=利潤的思維方式中,營業稅是作為一項成本項目來思考的,而該項目與產值直接相關,與項目有關的其他任何成本項目都不再有稅收的因素。實施“營改增”后,增值稅是價外稅,其稅收高低,不僅與產值相關,也與經營中取得多少可抵扣的進項稅金相關。
(2)管理層和經營層的思維方式,直接決定經營的過程和結果。稅作為經營結果在財務部門的報告中呈現,財務部門必須如實記錄并真實反映經營結果,并不能改變任何經營結果,也不能改變稅的結果,在思維模式未改變的情況下會誤以為是企業財務人員把企業利潤算錯了,算少了,把盈利項目變成了虧損項目。
(3)實施“營改增”后,管理層和經營層必須改變思維方式,在經營管理的決策中,多一道增值稅的思考,其經營管理決策必須考慮所帶來的增值稅結果。只有管理層和經營層思維方式的改變和思考內容的改變,才能引起企業稅務管理工作的本質改變。
(1)預算部門在編制項目預算時,應考慮其成本費用項目的增值稅因素,而不僅僅是成本費用的支出。在營業稅下,把營業稅作為一項成本支出來編制預算成本是準確的也是合適的,但現在增值稅下再按原來的編制方法把應交增值稅作為一項成本支出來編制預算成本已經不合適了。因為不同的合作上游方、不同的采購方式下,取得的增值稅進項稅金完全不同,直接影響到應繳增值稅稅額,同時影響附加稅稅額。因此,預算部門在編制項目預算時,應充分與采購部門、財務部門協作配合,在項目預算中充分考慮增值稅的影響,區分收入、成本費用的現金流和財務收入、成本?,F金流口徑以實際支付的現金為準,財務收入、成本費用口徑以財務和稅務規定為準。
(2)編制工程項目預算成本分析時,預算收入應扣除增值稅銷項稅金,預算項目的所有成本費用均應按不含進項稅的金額來編制,才能指導企業正確預算預期利潤、指導投標工作,實現利潤可期的經營目標。這樣編制的理由是:如果按含稅價編制各項成本費用容易因成本計算不準確而導致預算利潤的不準確。舉例如下:假設建筑公司向一般納稅人購入一項材料需向對方支付113萬元,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可抵扣進項稅金13萬元;如果向小規模納稅人購入同種材料需向對方支付105萬元,取得增值稅普通發票。如果按含稅價編制預算材料采購成本的情況下向小規模納稅人購入該材料比向一般納稅人購入該材料節約8萬元(113-105),如果按不含稅價編制預算材料采購成本的情況下向一般納稅人購入該材料比向小規模納稅人購入該材料節約5萬元(105-100)。如果再考慮附加稅影響的話,向一般納稅人購入該材料比向小規模納稅人購入節約6.3萬元(105-100+13*10%)(假定附加稅稅率為10%)。如果企業按總價法來編制預算成本的話可能會錯誤地選擇向小規模企業購入材料,最終會因錯誤決策造成企業利潤流失6.3萬元。
(3)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業還停留在營業稅模式下編制預算成本分析,用總價法作為成本費用項目的成本支出,未考慮企業取得的進項稅金。成本費用項目總額相同的情況下不管是否取得進項稅金,取得多少進項稅金得到的預算利潤都是相同的,這樣是很不科學的。舉例:如企業發生100萬元的成本費用總額,在取得增值稅進項稅金5萬元的情況下,企業按總價法計算會使企業預算利潤被低估5萬元,在取得增值稅進項稅金10萬元的情況下,企業按總價法計算會使企業預算利潤被低估10萬元。所以企業不考慮取得增值稅進項稅金的因素編制項目預算是不準確的、不科學的。
(4)按材料成本總價來編制成本預算,不利用項目管理人員參與到企業的管理中來,不利于培養他們在增值稅下的成本意識,他們也不會去管取得的發票是啥,只需要去管采購材料支付的總價是否超過預算就行。在總價法下,無論取得哪種發票只要總價一致,其預算成本就是一致的,這種編制方法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利用企業發展的。
(5)企業在編制預算成本分析時應按財務制度和稅務政策要求,充分考慮增值稅的影響因素,按不含增值稅進項稅金的金額來編制各項預算成本才更科學更合理。一個項目應繳多少增值稅=按該項目預算收入×稅率計算出來的銷項稅金-預算各成本項目取得的進項稅金而得出的,不能再按原來營業稅模式下用預算收入×稅率計算,這樣得出的稅金是不準確的,因為影響稅金的不僅僅是預算收入,還有該項目發生各項成本支出時所取得的進項稅金。這是一般納稅人計算繳納增值稅的稅收政策所要求的,也是企業管理層必須要知道的稅收知識。
在營業稅時期,業務部門采購材料和費用,按國家規定取得發票即可。“營改增”后,不僅僅是要取得發票,還必須按規定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方可抵扣進項稅。因此,業務部門在選擇上游合作方、合作方式時,必須要考慮增值稅的影響,選擇經營規范、管理規范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企業,按規定及時、足額的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維護企業的合法利益。在進行材料采購方案決策時要用不含進項稅金的金額進行比較來決策,不能不管取得發票的種類是啥,能否抵扣進項稅金,能抵扣多少進項稅金,不能再直接用采購總價來比較大小做出方案決策了,要考慮增值稅對成本的影響因素,選擇不含稅成本最低的方案。
財務部門作為企業內部從事財務核算和稅務管理的執行部門,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財務、稅務的規定,如實核算經營情況。同時,在工作過程中履行監督職能,設計并嚴格執行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監督企業的業務活動,杜絕業務活動中出現的違規、違法行為(如取得虛開的發票)。此外,財務部門還應認真學習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在規定的范圍內,充分享受國家有關政策紅利,爭取企業的合法利益。
“營改增”并不僅僅是從繳納一種稅變成繳另外一種稅,而是國家的重大稅制改革,其征管方式都較營業稅發生了較大變化。因此,企業應重視這一變革,并順應環境進行內部的管理、經營方式的變革,在企業內部建立充分和暢通的溝通機制,在稅務事項上咨詢財務部門的專業意見和建議,并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作出相應的調整,以規范企業行為、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提高經營效率和企業經濟效益。
總之,在“營改增”稅制改革后,企業管理層、經營層應改變原有的思維模式,在經營決策、財務管理、稅收籌劃時充分考慮增值稅的影響和加強應對措施。在項目預算成本分析時更要考慮增值稅的影響,避免把可行的項目錯誤分析成不可行的項目讓公司白白失去投資機會,最可怕的是把不可行的項目分析成可行的項目,讓公司面臨投資失敗甚至破產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