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 張巍巍
甲狀腺結節作為臨床常見內分泌疾病,其好發于青壯年,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其主要臨床特征為甲狀腺腫塊。甲狀腺是人體重要內分泌器官,其分泌、儲存以及合成的甲狀腺激素能夠調節人體內部環境的平衡,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甲狀腺結節患者在實施手術切除后,人體機體免疫功能和甲狀腺激素水平都會受到變化,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一定影響。目前隨著醫學腔鏡技術的進步,甲狀腺結節切除術式眾多,有學者認為,不同術式的治療效果不盡相同,同時對患者甲狀腺功能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1]。此次研究以甲狀腺單發結節患者為例,探析甲狀腺部分切除術、甲狀腺大部切除術、甲狀腺全切術對患者甲狀腺功能所造成的影響以及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 例甲狀腺單發結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綜合平衡法分為A 組、B 組、C 組,每組20 例。A 組男9 例,女11 例;平均年齡(35.3±3.6)歲。B 組男10 例,女10 例;平均年齡(35.4±2.9)歲。C 組男8 例,女12 例;平均年齡(35.6±3.4)歲。三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A組給予患者甲狀腺全切術治療。患者全身麻醉(全麻)后保持仰臥位,在胸骨上方做6~8 cm 的弧形切口,利用超聲刀將患者甲狀腺中靜脈、下血管、甲狀腺懸韌帶、峽部以及上血管都進行切除,同時保護好旁腺和喉返神經。對創面實施周密止血,將患者患側的腺葉進行切除,送冰凍冷片實施檢查,在排除甲狀腺癌可能性后放置引流并且將切口縫閉。
1.2.2 B組給予患者甲狀腺大部切除術治療。血管、韌帶、峽部切除方法和A 組相同。將甲狀腺周圍的大部分組織都進行切除,保留患者腺體背面部分,在患者止血完成后對甲狀腺組織進行縫合。
1.2.3 C組給予患者甲狀腺部分切除術治療。在患者全麻后為其建立手術空間,針對腺瘤及其包膜和周圍1 cm 寬相連的正常甲狀腺組織,利用針形電刀進行整塊切除,同時利用冰凍冷片進行切片檢查。在排除甲狀腺癌后為患者放置引流,并將切口縫閉。手術后1 個月對患者甲狀腺功能進行復查,如果各項指標處于正常范圍內,則不對患者使用甲狀腺素制劑。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三組患者手術參數,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②對比三組患者手術前及術后第1、5 天的甲狀腺激素水平,包括FT3、FT4、TSH。③對比三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切口粘連、傷口疼痛、吞咽不適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患者手術參數對比 三組患者手術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 組、C 組術中出血量少于A 組,住院時間短于A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B 組、C 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手術參數對比()

表1 三組患者手術參數對比()
注:與A 組對比,aP<0.05
2.2 三組患者手術前后甲狀腺激素水平對比 術前,三組患者FT3、FT4、TSH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1、5 天,三組患者FT3水平均低于本組術前,且A 組患者顯著低于B 組、C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者術后第1 天FT4水平均出現一過性升高,術后第5 天均低于本組術前,但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者術后第1 天TSH 水平呈一過性下降,術后第5 天高于本組術前,但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1、5 天,三組患者FT4、TSH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手術前后甲狀腺激素水平對比()

表2 三組患者手術前后甲狀腺激素水平對比()
注:與本組術前對比,aP<0.05;與A 組對比,bP<0.05
2.3 三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B 組、C 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A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B 組、C 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n(%)]
甲狀腺結節作為臨床常見內分泌疾病,病理組織表面光滑,患者無明顯痛感出現,同時和周圍組織無粘連,整體邊界較為清晰。近些年來該病有著逐漸增高的發病率,主要和飲食習慣、食物含碘量有關[2]。外科手術是治療甲狀腺結節的重要方式,其中甲狀腺部分切除術所切除的范圍比較小,不會對甲狀腺周圍血管進行處理,造成的并發癥以及創傷都比較小,患者有著更快的恢復。不過在術后患者患側仍然會遺留甲狀腺組織,因此有著復發或者出現其他病變的可能性。一旦因為病變需要再次進行手術,就有可能引起喉返神經損傷并發癥。全切術是對患者患側甲狀腺進行完整切除,能夠預防腺瘤復發以及其他病變,但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更大,患者恢復更慢[3-5]。此次研究對甲狀腺結節患者分別給予三種手術方式治療,結果顯示:B 組、C 組術中出血量(20.21±2.22)、(20.27±2.14)ml 少于A 組的(38.42±3.20)ml,住院時間(5.83±0.94)、(6.11±0.81)d 短于A 組的(8.24±1.01)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甲狀腺大部切除術和甲狀腺部分切除術圍術期內恢復狀況優于甲狀腺全切術,能夠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甲狀腺激素在人體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中有著重要作用,在對甲狀腺腫瘤進行切除以后,應該盡可能避免甲狀腺功能的衰退。如果術后患者甲狀腺激素有著較大幅度的變化,則提示患者甲狀腺功能出現衰退,需要立即給予治療[6-8]。此次研究結果顯示,甲狀腺大部切除術和甲狀腺部分切除術術式對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產生的影響要更小,更有利于保護患者甲狀腺功能。同時為了評估患者對不同術式的耐受性,此次研究對患者術后并發癥進行記錄,研究發現,B 組、C 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A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甲狀腺大部切除術和甲狀腺部分切除術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更高,提示在甲狀腺單發結節治療中,甲狀腺大部切除術和甲狀腺部分切除術應用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在甲狀腺單發結節臨床治療中,采用甲狀腺大部切除術和甲狀腺部分切除術相較于甲狀腺全切術,患者有著更快的恢復時間、更好的手術效果,且患者甲狀腺功能不會受到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