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瑛琦
臨床上宮頸癌是婦科疾病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惡性腫瘤,該病在生活節奏變快、女性生活壓力和社會壓力增加下出現了年輕化發病趨勢,從而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存質量[1]。宮頸癌死亡率較高的原因常常是沒有及時對宮頸疾病進行治療,繼而加重病情,惡化疾病。宮頸癌前病變發生及發展需要很長的時間,如果在疾病發展期間可及早發現并實施及時且有效的治療和干預措施對于患者生存質量的提升是重點。現階段,手術是最常用的治療宮頸癌前病變的措施,但是手術方法不同則會得到不一樣的治療效果。在過去的臨床治療中宮頸冷刀錐切除術是常用的治療方式,盡管此種方式有不同程度的療效,但是總體效果并不理想,患者需要經歷較長的治療時間,同時出血量較多,且預后效果不理想。LEEP 在微創醫學的持續發展下而普遍用于治療宮頸癌前病變,同時獲得的療效良好,得到醫護人員的普遍認可[2]。所以,本研究以78 例宮頸癌前病變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中39 例患者實施LEEP 治療,獲得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78 例宮頸癌前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9 例。觀察組平均年齡(39.46±4.29)歲,宮頸癌前病變Ⅰ級20 例、Ⅱ級17 例、Ⅲ級2 例。對照組平均年齡(38.83±4.71)歲,宮頸癌前病變Ⅰ級22 例、Ⅱ級16 例、Ⅲ級1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經病理檢查和組織或宮頸檢查確診為宮頸癌前病變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自愿參與研究;對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者;參與其他研究者;非自愿參與研究者;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合并盆腔器質病變者;精神疾病者;認知存在障礙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于月經后5~7 d 實施手術,進行常規的術前檢查,對符合手術標準者采取手術。術中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外陰充分消毒,宮頸利用擴陰器擴張后暴露,完成麻醉后進行手術。宮頸及陰道使用碘伏消毒,明確病灶范圍后,冷刀切除宮頸管外口1 cm 位置或病灶區外沿0.5~0.8 cm 位置,深度2~3 cm,后利用可吸收線縫合,紗布填充對宮頸和陰道止血,完成手術后制作病變組織為標本,后實施病理檢查。
觀察組采用LEEP 治療。于月經結束5~7 d 實施手術,進行常規的術前檢查,對符合手術標準者采取手術。術中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消毒陰道和外陰,宮頸使用擴陰器將其暴露后消毒,病灶區外緣使用醋酸染色法標記,明確切除位置。環形電波刀自病灶區邊緣0.3~0.5 mm 處切除,深度1.5~2.4 cm,切除期間對創口使用環形點切刀電凝止血,手術區用生理鹽水沖洗,完成手術后送病變組織至檢查科。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癥狀消失、液基波層細胞學檢查正常為顯效;癥狀和液基波層細胞學檢查顯著改善為有效;癥狀及液基波層細胞學檢查未改善甚至嚴重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對比兩組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陰道排液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深度。③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尿潴留、淋巴囊腫、創口感染、繼發性出血、宮頸管粘連。④對比兩組妊娠結局,包括低體重兒、早產兒、羊水量異常、胎膜早破、胎兒窘迫。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2.2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 觀察組切口深度、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陰道排液持續時間、手術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

表2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2.4 兩組妊娠結局對比 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妊娠結局對比[n(%)]
宮頸是女性機體中非常重要的生殖器官,宮頸病變是一種常見疾病,且育齡期女性的發病率更高,從而在不同程度上對患者的生育功能造成了損害及威脅[3]。宮頸疾病反復發作是重要的引起宮頸癌變的原因。宮頸癌常是因為多種因素和長期反復的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生活紊亂、早育、早產等是誘發疾病的主要因素。宮頸癌對患者的夫妻生活以及生育功能存在嚴重影響,若能盡早診治宮頸癌前病變可降低發生宮頸癌風險[4]。近幾年,人們的健康意識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變強,多數的女性開始實施婦科檢查,另外,進一步的對宮頸癌篩查進行完善及推廣[5]。宮頸癌病變前包括微波、藥物等保守治療,然而保守治療僅對宮頸表面治療,對宮頸炎以及宮頸肥大并息肉的治療效果尚可,但是治療宮頸深部病變組織的治療效果不滿意,易使病情反復發作,甚至惡化[6]。
LEEP 是指高頻電導切除術,是目前新型技術的一種。此手術方式利用高電流及低電壓的環形電刀將宮頸病變組織切除,全部操作僅需要較短時間,操作性較強,且有較高安全性[7]。在手術治療后收集完整的組織標本并實施病理學檢查。宮頸癌前病變臨床上常采取此種方式治療的具體原理為:對金屬絲的特性進行利用而達到傳導高頻交流電,將很多的能量釋放在病變部位,對電弧切割、脫水、干燥效應充分利用而實現電凝的作用,將病變部位清除的非常徹底[8]。LEEP治療宮頸癌前病變對病變附近正常組織不會產生影響,可對切除范圍合理控制,促使出血量減少。此種方式可將宮頸病變全面的切除,從理論上說可使漏診率明顯降低,同時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手術指標、并發癥發生率、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LEEP 較宮頸冷刀錐切術應用效果更佳,優點如下:①LEEP 切口深度較淺,且手術時間較少,繼而減少了術中出血量,且手術操作步驟方便、簡單,在采集組織標本期間不會嚴重的破壞組織標本,在切除病變后即可進行病理檢驗;②LEEP 的安全性較高;③LEEP 并發癥發生率較低;④LEEP 可將宮頸原有形狀保留,同時沒有瘢痕組織。術后復查簡單,對育齡期女性來講不會對其生殖功能產生明顯影響。另外,LEEP 在治療宮頸息肉、宮頸肥大等疾病中效果顯著,同時安全性很高[10]。
綜上所述,對宮頸癌前病變者實施LEEP 治療可減小切口深度,進而使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顯著減少,同時提升療效,促進妊娠結局的改善,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