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婷婷 鐘 凱
(1.南京郵電大學 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2.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
學科思政是數字經濟視域下高校德育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更是黨和國家對新時代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性要求。學科思政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的集“科研思政、課程思政、專業思政”為一體的“大思政”育人體系。發掘數字經濟視閾下學科思政育人新路徑對構建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推動思政教學新實踐、完善高校高質量建設新體系有著深遠的影響。
網格化管理是指借助統一的城市管理與數字化平臺,遵循城市管理轄區的劃分標準,將管理范圍劃分為界限明確的細格,管理職權與管理細格進行對應,加強對這種管理細格(單元網格)的部件和事件進行逐步巡查,構建監督與處置相分離的管理模式。網格化運營就是將屬地打散成一個一個的區域“網格”,然后進行管理和經營,在政府治理中早已有所應用,比如街道、社區這些就是網格的概念,通過劃小治理,能夠確保中央政策可以層層下達至每一個細小單元,而社會基層的聲音也能迅速通過一個個網格進行捕捉反饋上傳至決策層。學科思政育人“紅色網格”,顧名思義,就是通過網格化管理實現學科和思政兩者的深度耦合。學科思政的提出目的是將學科與思政工作有機結合、深度融合、相輔相成,實現思政工作揉進學科教育的全過程?!凹t色網格”的構建,將思政工作更加顆?;瑢W生的培養呈現出全方位、多階段、頻反饋的動態管理與督促。
數字經濟日益蓬勃,深入探析學科思政育人“紅色網格”的時代價值與實踐邏輯,對深化數字經濟視閾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研究和加快提升思政教育質量有深遠意義,對凝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高等教育事業的多方力量有重要實踐意義。
在學生層面,構建學科思政育人“紅色網格”是數字時代促進高校大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需求。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給社會各方面帶來了重大機遇,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外部效應,如隱私泄露、算法歧視、數字繭房、數據霸權等一系列缺陷。尤其是數字經濟下的技術僭越導致用戶選擇偏好這些信息都被數字平臺掌握,數字在“網格化”中滿足高校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的同時,也極易造成信息壁壘與路徑依賴,用單一的知識推送阻礙高校學生接受多元化觀點。由于平臺對信息進行用戶精準選擇、過濾、推送,造成了信息繭房與回音室效應,技術平臺在熟知用戶喜好后,精準過濾掉用戶不喜歡或排斥的信息源。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非常容易陷入同質化圈子,也容易在單一信息中固執己見,不能拓寬交流范圍,不能切實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信息外溢紅利,反而被強化、固化在相對封閉的社會群體中。這是目前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工作難點,需要探索如何去破解這樣的信息繭房。為了有效應對這樣的信息封閉挑戰,高校學生不但要認識數字技術存在的弊端,掌握數字技術和應用,更應該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倫理、文化與規則。這就需要思政育人“紅色網格”對學生意識、素質、能力的精準培育與耐心引導??梢哉f,學有百科,思政為魂。
在教師層面,數字技術的發展日益蓬勃,思政教育如果不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將會遇到各種挑戰。傳統思政教育運用傳統媒介手段進行思政引導,在數字經濟環境下,要學會將現代化數字手段與傳統手段進行融合,雙管齊下,將現代化新技術發揮出新功效,發展出新范式,延伸出新路徑。在這樣的環境下,高校老師要充分領略數字經濟的戰略任務,確立思政教育“紅色網格化”理念。網絡技術、數字技術把高校思政教育帶入一個全新的不曾有過的數字經濟時代,思政必須要與技術環境同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于思政工作者要樹立“紅色網格化”理念,并切實將這一理念落實到工作中的每一個具體環節中。
為了實施思政教育“紅色網格化”目標,有必要構建一整套多元、立體、動態的思政教育評估與追蹤體系,完善學科教師的責任落實考察制度,充分考慮定性與定量、主觀評價與客觀評估、結果考核與目標評價相結合,從效果、效益、效率等不同層面動態監測、糾偏思政教育中的問題,為“網格化”思政活動的高效開展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
在高校層面,“紅色網格化”思政模式是產生于目前數字經濟環境中的一種全新思政教育手段,與數字經濟時代的新挑戰相契合,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還未完全在高校全面開展。雖然推廣與落實這種全新教育手段的技術、環境條件都已具備,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重重阻礙,高校層面需要迫切意識到應該根據數字經濟時代思政教育任務、對象與環境的深刻變化構建具體化的思政策略,突破目前“大水漫灌”式的弊端,精準實施思政教育,助力我國高校以大課程思政為核心的高質量發展。學校還應該將多主體協同推進思政教育全過程,在內部推行全新體驗式數字化教學創新,依托大數據、數字技術、云計算、物聯網技術、深度學習等技術進行多維度驅動,將教育云、校園網、資源庫、案例庫等教育新技術與新手段相結合,創造個性化、多樣化、技術化、人性化的教育教學環境,將參與其中的多主體的互動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構建學科思政育人“紅色網格”具有深遠的意義,為了更好地實現學科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共軛雙驅動效應,高校應全面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抓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從實踐主體、實踐方法兩個層面共同發力,實現高校高質量發展。
實施有效、高效精準思政的前提條件是思政工作者準確而精細地把握教育對象的思想動態。數字經濟視閾下的各類平臺的構建為準確提供高校大學生的全樣本數據資料提供了可能性,各類網絡平臺能精準記錄、追蹤、識別大學生在網絡上的言論、瀏覽、購買行為,并可以為預測大學生網絡娛樂行為或網絡學習行為提供技術支持,這有助于高校思政工作者科學認識思政教育對象的差異性,有助于推動思政教育分眾化、精準化、顆?;?、網格化發展。數字經濟時代的“人”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社會人”,還表現為智慧時代的“虛擬人”,人不僅具有傳統意義層面的自然屬性、精神屬性、社交屬性,還保留著“數字人”“虛擬人”的數字屬性、信息屬性,這必然會給思政教育渠道和載體帶來全新挑戰。數字經濟時代的思政教育應該從“獨主體”向“眾主體”轉變,從單向教育向互動教育轉變,高校大學生具有獨特之處,他們非常熱衷于通過社交平臺去分享、傳播信息,在這種傳播和分享中獲得強化體驗,在體驗中實現價值觀、思政觀念的內化。高校思政工作者在認識到思政對象差異性的基礎上要看到大學生的共性,那就是樂于分享,并在分享中“潤物細無聲,隨風潛入夜”地強化了對價值觀的內生化。高校教師應堅持立德樹人,不但要精心指導學生學業,還需要在思想上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思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這種教育中,教師是主體,所以要從自身做起,用于自我凈化、自我提高。
首先,在高校層面,要加強高校領導班子和隊伍建設,堅持示范引領,打鐵還需自身硬,給人一瓢水,自己必須要先有一桶水,領導干部應發揮“頭雁效應”?!白x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理論學習堅持往深里去,到心里去。其次,在院系層面,基層組織重視活動創新強度,依托“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民主評議等,創新主題教育活動,將思政落到實處。最后,在具體實施主體層面,師生黨員學習各類思政精神,要深入思考學,聯系實際學,以學促行,努力增強黨性,提高素質,并提高自己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增強主體意識。學科思政育人“紅色網格”任務模塊清單如表1所示。

表1 學科思政育人“紅色網格”任務模塊清單
我國數字經濟步入飛速發展新階段,技術手段不斷更迭,各組織的管理模式也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技術背景下正在經歷著一場深刻的數字化模式重塑過程。學科思政逐漸成為數字經濟時代思政新模式,呈現出過程顆粒化、育人綜合性、途徑融通性、手段技術性、反饋及時性、全程動態性等全新特性。高校要牢記“守初心、擔使命”,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政治引領,堅定不移地抓落實、強意識、找差距,為實現高校各方面高質量發展、做大做好做強思政教育,讓思政教育與學科教育真正實現共軛雙驅動,形成“雙螺旋”互相促進的循環強化,擔當起新時代復興中國夢筑夢人教育的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