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飛宇
(山西省臨汾巿中心醫院,山西 臨汾 041000)
痛風性關節炎是因體內嘌呤合成代謝失調,機體產生血尿酸過多,無法及時排泄,形成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囊、滑囊、軟骨、骨質和其他組織中引起的病損及炎性反應[1]。痛風性關節炎多有遺傳因素,40歲以上男性為高發人群,好發部位為第1跖趾關節,其次為踝、膝等,急性發作時表現為關節紅、腫、熱和壓痛,全身無力、發熱、頭痛等[2]。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發生改變,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且趨于年輕化。目前臨床治療痛風性關節炎以抗炎鎮痛、抑制尿酸鹽的形成、促進尿酸鹽排泄的藥物為主,如非甾體抗炎藥或秋水仙堿等,但不良反應較大、復發率較高。中醫藥治療該病在提高療效、減小藥物不良反應等方面具有優勢,且越來越多的患者愿意接受中醫治療[3]。本研究選取痛風性關節炎患者40例,采用自擬祛濕通絡除痹湯辨證治療,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臨汾巿中心醫院治療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38例,女2例;年齡36~68歲,平均(44.3±3.6)歲;病程3~52個月,平均(2.40±0.61)年;發病部位:第1跖趾關節17例,掌指關節12例,膝關節6例,腕骨間關節5例。觀察組男37例,女3例;年齡36~69歲,平均(44.8±3.5)歲;病程3~53個月,平均(2.41±0.64)年;發病部位:第1跖趾關節18例,掌指關節11例,膝關節7例,腕骨間關節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審批號:2017-12號)。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參照《2015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歐洲抗風濕病聯盟痛風分類標準》制定:存在至少1次滑囊或外周關節腫脹、壓痛、疼痛;臨床特點為起病急,突然出現受累關節壓痛、疼痛,并伴有紅腫、發熱及活動障礙,多發于單側跗骨關節或第1跖趾關節或足部;輔助檢查結果顯示:滑囊或關節或痛風石中存在特征性尿酸鹽結晶[4]。②中醫診斷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痹證的診斷標準:突發關節疼痛、紅腫并伴有關節活動障礙,嚴重者可出現痛風石,肌膚不仁,舌紅,苔黃,筋脈攣急,脈沉滑,重濁煩疼,手足僵沉,肢體肌肉關節疼痛;可伴發熱、口干、溲赤、煩躁等癥狀;常因飲食不當、嗜酒及勞累等誘發,常見于中老年人[5]。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30~70歲,無意識障礙;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病變者;不能按規定服藥、不配合治療者。
2.1 對照組 采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治療。雙氯芬酸鈉緩釋片(V)(天津中新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新制藥廠,國藥準字H10960228)飯后溫水送服,據患者實際情況每次100 mg,每日1次,或每次75 mg,每日1~2次。治療10 d。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自擬祛濕通絡除痹湯辨證治療。組成:柴胡10 g,黃芩片10 g,梔子10 g,秦艽15 g,薏苡仁30 g,澤瀉10 g,澤蘭15 g,車前草15 g,土茯苓15 g,姜黃10 g,虎杖15 g,萆薢15 g,黃柏10 g,川芎10 g,蒼術10 g,川牛膝15 g,茯苓15 g,雞血藤15 g,甘草片6 g。每日1劑,水煎,早晚飯后1 h服用。治療10 d。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給予清淡飲食,忌食高嘌呤食物,多飲水,停服除本研究以外的治療痛風藥物。
3.1 觀察指標 ①關節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分值為0~10分。0分:無痛;1~3分:輕微的疼痛;4~<7分:中度疼痛,影響睡眠,尚能忍受;7~10分:重度疼痛,難以忍受,影響食欲、睡眠[6]。②實驗室指標:包括尿酸及C-反應蛋白(CRP)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 L,生化管常規抗凝,2 5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SYN-CHRONLX20)檢測尿酸,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CRP。
3.2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5]。治愈:關節腫脹及疼痛感等不適癥狀消失,關節功能完全恢復,血尿酸下降≥95%;顯效:關節腫脹及疼痛感等主要癥狀基本消失,關節功能基本恢復,可正常開展活動,血尿酸下降70%~<95%;有效:關節腫脹及疼痛感等主要癥狀有所緩解,患者生活可自理,血尿酸下降30%~<70%;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血尿酸升高或下降<30%。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VAS評分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評分 治療后評分觀察組 40 6.79±1.81 2.13±0.51△▲對照組 40 6.58±1.87 4.11±0.74△
(2)實驗室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尿酸、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尿酸、CRP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尿酸(μmol/L)C-反應蛋白(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664.36±174.23 291.32±90.61△▲ 38.24±9.21 9.58±1.46△▲對照組 40 671.43±186.15 379.46±121.14△ 37.74±9.32 12.64±2.57△
(3)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87.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痛風性關節炎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類代謝性風濕疾病,臨床特點為高尿酸血癥、病程較長及反復發作等,易累及腎,引發腎炎;此外,該病后期患者常出現尿酸性尿路結石、痛風石沉積及關節功能障礙,甚至畸形。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飲食結構的變化,該病發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7]。目前臨床治療該病的首選止痛藥物為非甾體抗炎藥、秋水仙堿及糖皮質激素等,其中秋水仙堿毒副作用較大,非甾體抗炎藥雖可有效緩解癥狀[8],但患者常出現肝腎損害、脫發、呼吸抑制及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
痛風性關節炎屬于中醫“痹證”“痛風”范疇,臨床多辨證為濕熱痹阻,該病病機是因患者飲食不節引起濕熱內蘊、濕氣郁結及經脈痹阻。飲食油膩肥甘厚味或飲酒無度等原因導致濕熱內蘊,內生痰濁阻滯經絡,痰瘀痹阻,郁熱為毒,濕熱濁毒留滯經脈,流注于關節,壅閉經絡,循經竄絡附于骨節而形成痰核,即痛風石[9];濕濁外注皮肉關節,經絡不通,不通則痛,久則可致氣血虧損,血熱致瘀阻塞絡道,引起關節腫大、畸形及僵硬,即痛風性關節[10]。研究顯示,應用中藥湯劑可以將血尿酸降至正常水平,且安全性高,不良反應較少[11]。故本研究依據該病發病機制及特點,認為治療應以泄熱止痛、消痹祛濕為主,故采用自擬祛濕通絡除痹湯治療痛風性關節炎。該方主要由祛濕藥、通絡藥及止痛藥組成。方中柴胡疏散退熱。黃芩、黃柏、梔子均性味苦寒,苦能燥濕,寒能清熱,三藥相須為用,可加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退熱之力。雞血藤調經止痛,舒筋活絡;虎杖涼血解毒,清熱利濕,散瘀止痛;萆薢利濕祛濁,祛風除痹;蒼術燥濕健脾;茯苓利水滲濕;薏苡仁利水滲濕,解毒散結,除痹排膿;澤瀉利水滲濕,泄熱,化濁降脂;澤蘭祛瘀消癰,利水消腫;車前草清熱利尿通淋,滲濕祛痰;川牛膝逐瘀通經,利尿通淋,導熱下行;土茯苓解毒除濕,通利關節;秦艽祛風濕、清濕熱,舒筋通絡,止痹痛,退熱;姜黃與川芎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甘草緩中止痛,調和諸藥。諸藥合用,祛痰化濁通絡,消除痛風性關節炎發熱、紅腫、疼痛癥狀。此外,該方滲水利濕化濁力強,具有利尿、化濁、降脂作用,可調節嘌呤代謝,促進尿酸的排泄。研究表明,柴胡、梔子均具有鎮靜鎮痛、抗炎解熱作用[12-13],黃芩、黃柏可抑制炎癥、解熱降脂[14-15],土茯苓、茯苓、澤瀉、車前草均可利尿[16-18],萆薢有抗痛風作用等[16]。方中多味藥均可利尿解熱,鎮靜鎮痛,聯合應用可明顯抑制痛風性關節炎進展,緩解癥狀,加快患者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自擬祛濕通絡除痹湯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有效緩解患者痛風結、關節腫脹及疼痛等主要癥狀,康復效果也優于西醫治療者。
CRP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其水平與機體組織損傷程度呈正相關;尿酸是嘌呤物質在體內代謝的產物,正常情況下人體尿酸每日的生成量與代謝量處于平衡狀態,若尿酸異常堆積,長期則形成痛風[19],故臨床常將其作為炎癥評估的重要指標。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萆薢中的萆薢總皂苷可降低尿酸水平[20],黃柏、黃芩可降低患者血清炎癥因子CRP水平[21]。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及尿酸、CRP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自擬祛濕通絡除痹湯辨證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效果明顯,可促進血尿酸代謝及改善患者炎癥水平,這與黃思衡[22]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自擬祛濕通絡除痹湯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療效顯著,可有效緩解患者癥狀體征,減輕其疼痛,降低炎癥水平,臨床應用時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隨癥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