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光 李紅芳
山東省昌邑市人民醫院,山東 昌邑 261300
腦梗死為臨床高發腦血管病變,發病機制復雜,但多與血管內皮功能損傷后所致頸動脈內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密切相關,當頸動脈內粥樣硬化斑塊破損或移動后隨血液循環進入腦血管,誘發腦梗死,而受腦梗死病情進展進行性特點影響,需在確診后及時溶栓,重建患者阻塞腦血管血運,改善病情預后質量,但有研究指出腦梗死溶栓治療效果或受患者自身血脂、血小板聚集性影響出現個體差異,局限治療效果,或可在常規治療同時配合相關治療藥物,提升臨床治療有效性[1]。因此,為探討氯吡格雷聯合氟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及對血脂水平影響,特設本次研究,現將研究結果詳述如下:
1.1一般資料 納入本院腦梗死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2018年11月-2020年8月收治),將患者隨機分組后,對照組、觀察組各組45例。
對照組,男/女,25/20例,年齡最大者82歲、最小者54歲,平均(68.05±3.56)歲,病程(4.98±0.75)h;觀察組,男/女,24/21例,年齡最大者83歲、最小者51歲,平均(67.24±3.48)歲,病程(4.95±0.73)h。患者一般資料組間對比結果無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結果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入院顱腦MRI、CT診斷結果均符合腦梗死診斷指征;患者均在發病6h內入院就診;家屬均在明確研究治療內容后同意患者參與研究,簽署《知情書》。排除標準:合并繼發性腦出血者;合并研究用藥禁忌癥者。
1.2方法 對照組行基礎治療,即對癥實施常規溶栓治療,顱內壓、血壓控制治療,電解質糾正治療及神經營養治療。
觀察組聯合氯吡格雷、氟伐他汀治療:即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用藥:(1)氯吡格雷(賽諾菲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80029,75mg/片):口服,75mg/日,1次/天;(2)氟伐他汀(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179,80mg/片):口服,20~40mg/次,1次/日。
1.3觀察指標 分析療效差異。
1.4統計學方法 實驗數據組間差異性分析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比分析,差異性分析結果為P<0.05時,具有統計學意義。
2.1血脂指標對比 兩組入院血脂檢查量化數據組間對比結果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脂水平較對照組改善明顯,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血脂指標對比
2.2治療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7.78,較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治療有效率對比(n,%)
現階段腦梗死治療主要采取藥物溶栓措施,以清除患者腦血管阻塞部位血栓,重建腦血管血運,改善受損腦組織、神經組織實際供血情況,促進恢復,規避不良預后風險,但相關治療研究指出,部分患者或在血小板異常高水平凝集及高血脂影響下導致溶栓效果不佳,影響預后恢復,或可在對上述情況進行針對性處理后,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
研究結果表明:兩組入院血脂檢查量化數據組間對比結果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脂水平較對照組改善明顯,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7.78,較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分析原因:腦梗死治療中聯合氯吡格雷、氟伐他汀治療,可在常規溶栓實施基礎上,配合氯吡格雷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以及對二磷酸腺苷與血小板受體結合作用的選擇性抑制,積極控制血小板異常聚集水平,但需在用藥一定時間后經藥物成分的人體生物轉化后發揮治療作用,而氟伐他汀的聯合應用則可在藥物有效調節患者機體脂質代謝水平基礎上,積極降低血清脂質水平,減少動脈血栓及粥樣硬化斑塊誘發因素,改善阻塞腦血管血運穩定性及血運質量[2-3]。
綜上所述,腦梗死治療中聯合氯吡格雷、氟伐他汀治療,可在積極調節患者血脂水平、抗凝集同時,提升臨床抗栓、溶栓效果,應用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