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齊 滕雪 張銳
黑龍江省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肥胖是多種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是人們更容易罹患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疾病,不僅會增加慢性病的患病率、死亡率,并且肥胖還是外科手術的相對禁忌征,增加了術后的并發癥發生的概率。腎細胞癌簡稱腎癌,是泌尿系統常見的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僅次于膀胱癌[1]。自1990年Clayman等完成首例腹腔鏡腎癌根治術后,此術式是治療腎細胞癌的有效方法之一[2],目前后腹腔鏡是目前泌尿外科最常用的手術路徑。所以本研究就對本院行腹腔鏡腎癌的患者進行分析,探究肥胖對后腹腔鏡下腎癌根治術中操作及術后恢復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了44例于2016年6月-2020年9月在黑龍江省醫院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的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61±9)歲;平均直徑(4.7±1.6)cm,術后病理均診斷為腎透明細胞癌,結合影像學分期均為T1N0M0期;對側腎功能良好,既往無患側腹膜后手術史,不伴有凝血障礙性疾病及不能耐受手術的心腦肺疾病等。兩組在年齡、性別、腫瘤大小、分期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表1)。
表1 基本資料
1.2分組方法 根據BMI將所有病例分為正常體重組(BMI<24kg/m2),肥胖、超重組(BMI≥24 kg/m2)。正常體重組BMI:21.25±1.98 kg/m2,肥胖、超重組BMI:26.43±1.83 kg/m2;其中肥胖、超重組20例,正常體重組24例。
1.3觀察指標 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術后引流管留置時間、引流量、住院天數的各項差異。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術,術后無嚴重并發癥和患者死亡。正常體重組BMI:21.25±1.98 kg/m2,肥胖、超重組BMI:26.43±1.83 kg/m2。在手術時間方面肥胖超重組高于非肥胖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時間及引流量、術后住院天數方面肥胖超重組各指標均高于非肥胖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并發癥方面,兩組指標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腎癌是泌尿外科常見的腫瘤之一,高發年齡在50-70歲,其中男性發病率較高,發達國家發病率高于發展中國家,其發病率逐年上升[1]。目前泌尿外科醫師最長選擇的手術入路是腹膜后入路,經腹膜后途徑較經腹腔途徑手術時間短、入路直接、腹腔臟器對手術操作干擾較小、術后腸道功能恢復快[3]。在本研究中可發現,肥胖病人的手術時間明顯延長,從而在術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時間及引流量、術后住院天數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超重肥胖患者肥厚的腹壁脂肪、腹膜后脂肪以及脂肪囊內脂肪使手術操作難度加大,術野顯露不佳,而且肥胖患者本身可能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對機體產生一定影響。有研究表明對施行腹腔鏡腎癌根治術的肥胖與非肥胖患者進行對比研究發現僅在T2期的肥胖腎癌患者中并發癥發生率高。其他相同也研究發現腹腔鏡腎癌根治術術后并發癥發生不包括BMI。我們總結了一些手術經驗供大家參考:(1)要充分建立好人工腹膜后間隙,充分清理腹膜外脂肪、腎周脂肪,如有必要可去除一部分脂肪組織;(2)充分的辨識腹膜反折也十分重要,維持氣腹壓的穩定;(3)術前行CTA檢查,明確腎動、靜脈的走行、分支,術中注意辨識內側弓狀韌帶,這樣有利于快速找到腎動脈。綜上可見,肥胖患者雖然會增加手術難度,但并不是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的禁忌癥,肥胖病人行此手術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