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天文
成都市新津區人民醫院, 四川 成都 611430
股骨頸骨折是骨科常見疾病,主要是因年齡增大導致骨質流失引起,以老年人為主要發病群體[1]。患肢腫脹、畸形與坐立困難等為主要臨床表現,嚴重影響了患者日常生活與身心健康。臨床治療中,以手術治療為首選。但老年患者的免疫力明顯下降,采用一般麻醉方式很容易引發不良事件,所以應合理選擇麻醉方式,盡量降低手術風險。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7年8月-2020年8月期間收治的股骨頸骨折手術老年患者70例,利用奇偶數分組法將其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各3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齡(65.93±2.54)歲;實驗組患者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齡(65.75±2.62)歲。比對兩組入組時上述基線資料提示P>0.05。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全身麻醉,待患者血壓血脂等情況穩定后,按照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依托咪酯20mg/10ml+丙泊酚200mg/20ml)、瑞芬太尼、羅庫溴銨順序,采用靜脈注射方式進行麻醉誘導,劑量分別為2毫升/千克、1微克/千克、0.6毫克/千克,在其肌肉松弛適度以后即開展氣管插管,確保其通氣正常[2]。術中需根據患者的麻醉狀況適當調整麻醉藥物的劑量,確保其肌肉始終處于松弛狀態。術后選用氯諾昔康(國藥準字:H20113080 批準日期:2011-01-28 生產廠家:蘇州天馬醫藥集團天吉生物制藥有限公司)40毫克與溶于生理鹽水的舒芬太尼100克混合,以靜脈注射方式自控鎮痛。
實驗組應用腰硬聯合麻醉,選擇合適部位在硬膜外腔插針,并借助腰穿刺針向硬膜內蛛網膜的下腔位置刺入,在流出腦脊液以后向蛛網膜下腔輸注10毫克鹽酸羅哌卡因,將引流導管插入,合理控制手術麻醉平面,處于T6范圍[3]。手術期間,應通過鼻導管保持呼吸,于術后使用200毫克鹽酸羅哌卡因與溶于生理鹽水的舒芬太尼50毫克混合后開展硬膜外鎮痛。麻醉期間,若患者出現心動過緩的情況,需注射阿托品。若患者的血紅蛋白不超過100克,需為其輸注紅細胞。
1.3評價指標 (1)對比分析兩組患者鎮痛效果。
(2)對患者不良反應進行評估。
1.4統計學分析 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23.0對兩組數據進行處理,P<0.05表示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1實驗組、對照組鎮痛效果比較 前者鎮痛總有效率比后者高,P<0.05。(表1)
表1 對比患者鎮痛效果(n/%)
2.2兩組不良反應分析 實驗組總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P<0.05。(表2)
表2 研究實驗組、對照組不良反應(n/%)
老年人的免疫力明顯減退且各個器官衰退,存在嚴重的骨質流失情況,和農容易發生股骨頸骨折疾病。在臨床治療中,以手術治療為首選方法,可有效矯正骨折部位,更有利于病情的康復[4]。然而,老年患者的年齡特殊,所以實際選擇的麻醉方式也會直接影響手術效果。
全身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是兩種常見的手術麻醉形式。選擇全身麻醉針對患者實施麻醉誘導與導管拔除的時候,會極大程度地影響人體的器官與血管,很容易在術后發生一系列并發癥。而腰硬聯合麻醉形式主要針對患者的腰部和硬膜外麻醉處理,起效時間較快且具有理想的阻滯效果,麻醉的程度較為深入,在股骨頸骨折手術治療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5]。在此基礎上,腰硬聯合麻醉更有利于股骨頸骨折手術老年患者的術后恢復,可使醫護工作人員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手段,進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在以上研究中,實驗組患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與對照組各項指標比較,P<0.05。由此證實,股骨頸骨折手術老年患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形式,可有效改善患者鎮痛效果,且麻醉起效時間明顯縮減,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
總體來講,較之于全身麻醉形式,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選擇腰硬聯合麻醉形式,可明顯改善患者鎮痛效果,更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可在臨床中全面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