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菊
石家莊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組胚教研室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最早來源于美國一所高中,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1]。該方式顛覆了傳統教學觀念,被各大醫學院廣泛應用[2]。該教學模式讓每位學生通過課前自行查閱資料、觀看教學視頻以及課前預習等方式完成對課本知識的預習,并且提出疑問,授課老師通過課上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及參與小組活動,指導學生完成作業并為其解答問題。該教學模式已在各大醫學基礎課中進行初步探索,如免疫學、病原生物學、人體形態學以及生理學等科目,并且備受廣大醫學生歡迎。由于組織學與胚胎學屬于一門醫學基礎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內容較為繁瑣抽象,導致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中無法理解與記憶,極易在課堂中出現視覺疲勞,學習力無法集中,因此,該兩門學科在課堂教學質量中有待提高,針對此類問題,本文特展開討論,內容如下。
1.1基線資料 納入本學校2018級的370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按照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各185名。其中對照組男女學生各有82、103名,年齡19~25歲,平均(22.24±2.24)歲,成績優秀有54名;成績良好有50名;成績較差有81名。實驗組男女學生各有85、100名,年齡18~25歲,平均(21.26±2.26)歲,成績優秀有56名;成績良好有52名;成績較差有77名。兩組學生年齡、性別及平時成績等基線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學生傳統教學模式,授課老師根據教學大綱及課程標準制作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授課,對于課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詳細講解或借助實驗操作進行示教,根據上課內容布置相應課后家庭作業。給予實驗組學生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內容如下:(1)課前準備:授課老師根據每堂課程教學內容不同定制相應教學目標,并圍繞此準備好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輔導資料,主要教學資料包括定制課前任務、制作教學PPT課件以及實驗操作講解視頻。(2)課堂學習:通過定期為學生進行課堂模擬小考,檢測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吸收及了解程度,同時檢測器課前及課后自主學習情況,授課老師可根據檢測成績了解每位學生對重難點的掌握,對掌握較差者,反復講解重難點內容。(3)課上討論:通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對課程內容掌握情況,各自建立一組人數為七人的討論小組進行討論。老師在學生討論時,適當給予指導性干預,并在討論結束后,對每組討論結果進行評價。在參與學生討論時,老師盡可能把討論權交予學生,正確有效的去引導其如何解決問題。
1.3觀察指標 根據每月模擬小考成績,對兩組學生應用前后的成績進行評價。其中模擬考試卷總分為100分,≥80分為優秀;79~60分為良好;<60分為差,學生成績越高,則表示教學質量越好。
應用前,兩組學生模擬考成績對比無差異,P>0.05,應用后,實驗組成績要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成績對比(分,
胚胎學與組織學是醫學基礎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與生命學科和現代醫學相互滲透,兩者之間相互發展與促進[3]。組織學與生物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解剖學等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故在對其教學中采取有效教學模式具有重要意義[4]。
在多數教學中,授課老師常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授課,該模式雖能夠將課本知識傳授予醫學生,但無法全面的為學生答疑解惑。根據研究發現,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足,增加其學習深度,提高其在學習方面的邏輯性與系統性,從而提高其學習成績。本研究結果得出,兩組學生在應用兩種不同教學模式后,實驗組模擬考成績要高于對照組。本文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互相之間交流溝通,有效改善其自身存在的不足,每位學生可按需選擇性學習,既能到達查缺補漏的效果,又能夠增強其學習能力以及鞏固課后知識。
綜上所述,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組織學與胚胎學理論教學中,可顯著提高醫學教育質量及學生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