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亮 李建花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瑯琊衛生院,山東 青島 266408
傳染疾病是常見的威脅人類身心健康的一系列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乙型肝炎及艾滋病等[1]。傳統疾病其臨床特征主要為存在病原體、流行性和傳染性,少數傳統疾病具有地方性和季節性。傳染病致病菌具有傳染性,較易引發大量患者感染,極大增加了公共衛生管理難度。研究證實,傳染病預防工作是目前疾控預防中心面對的一項重要工作,其管理工作質量高低對傳染病防治工作帶來極大影響[1]。本研究結合本地實際工作,選取在疾控預防中心行健康體檢的患者分別開展常規管理與強化公共衛生管理,并比較兩組管理效果。現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疾控預防中心行健康體檢的224例患者分為常規組與管理組,各組觀察例數均為112例。常規組中男62例,女50例,年齡(21~64)歲,平均年齡(38.14±4.17)歲;管理組中男57例,女55例,年齡(20~66)歲,平均年齡(38.04±4.2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常規組:工作人員向體檢者宣傳傳染病相關知識,協助其完成身體健康檢查。管理組:①傳染病預防措施運用:在傳染病預防工作中開展公共衛生管理時應堅持政府主導,增強其對傳染源隔離的重視度,針對不同傳染病實施對應預防措施;同時根據人群年齡和身體情況接種傳染病疫苗,確保從源頭上控制傳染病的傳播方向;對于疫情防控較嚴重區域,工作人員需加大管理力度,結合傳染病傳播及基本特點對傳染病中存在的問題實施嚴格預防。②傳染病健康宣教:醫療結構加強健康體檢者傳染病知識健康宣教是預防傳染病工作的重要內容。隨著國內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與進步,為提高傳染病健康宣教工作質量,醫療機構采通過多媒體傳播技術可提高傳染病防治工作宣傳水平,如利用報紙、新聞和互聯網等方式宣傳傳染病防治知識,包括傳染病類型、傳染病危害、傳染病預防重要性等。③加強人才培養:傳染病公共衛生管理工作的落實需要專業工作人員進行,且工作人員應具備豐富的傳染病知識及充足工作能力,以便全面提高傳染病防治水平及管理工作質量。然而實際工作中,管理工作人員工作經驗不足,且管理能力降低,因此需提升工作人員培養力度。為保證工作人員對學習內容有足夠的了解和認知,工作人員均應為醫學專業,且掌握傳染病防治知識,同時定期舉辦知識講座,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知識水平。④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管理部門可根據本地傳染病防治特點和要求,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規范,明確各區域及各工作管理職責。對于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傳染病問題,需加大懲處力度。


2.1兩組傳染病知識認知度評分與預防能力評分比較 管理組患者對傳染病知識認知度評分與預防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傳染病知識認知度評分與預防能力評分比較
2.2兩組管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管理組患者對管理服務滿意度[98.21%(110/112)vs 91.07%(102/112)]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管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傳染病是一種人與人、人與動物間互相傳播且流行的疾病,經不同途徑可在個人或物種中傳播。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具備3個關鍵環節,包括易感人群、傳播途徑和傳染源等,若其中某個環節被切斷,則減少或預防傳染病流行與爆發[3]。隨著傳染病醫療急救水平的不斷進步,國內傳染病防控水平也日益提升,多數傳染病發生率也逐漸降低。由于傳染病疫苗接種率的增加,罹患傳染病患病人數也顯著下降,但仍需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傳染疾病均需疫苗接種進行預防,而醫療機構提升傳染病預防意識非常關鍵[3]。公共衛生管理可通過社會宣傳與健康宣教等方式提高社會民眾對傳染病的了解度與認知度,從而減少傳染病傳播風險。研究發現,公眾衛生管理對傳染病防治工作的實施有著極大影響:①公共衛生管理需特別重視社會引導,使社會民眾更加認識到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意義,從而使更多群眾自愿投入到傳染病防治工作中。②傳染病公共衛生管理能根據傳染病防治要求及特點,遵循法律法規科學地開展工作人員配置工作。③加強傳染病監測是公共衛生管理工作的重點內容,而如何開展是公共衛生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不但具有基礎性作用,同時也具有戰略性作用。
綜上所述,傳染病預防工作中加強公共衛生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民眾對傳染疾病知識認知度,增加自我防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