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常遇到這樣的現象:跳遠進行中,有學生報告:“老師,我踝關節受傷了,請一下假。”并且學生表情痛苦,確實是受傷了,老師常安排一名學生將他扶到醫務室處理;短跑教學中,也常有學生拉傷;長跑活動中,學生腳底皮膚摩擦過度,產生水泡。學生體育鍛煉中的傷害事故,常常困擾著一線的體育教師,因為學生活動受了傷,不僅損傷了學生身體健康,挫傷了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而且也影響了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因此:作為體育教師,我們應充分認識運動損傷,認真進行調查研究,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掌握運動損傷的發生規律,做好預防工作,就能最大限度的減少或避免運動損傷,從而保證體育教學的正常進行。我將自己在平時的體育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心得總結如下,希起到拋磚引玉,得到同仁們指正。
一、安全第一,精心備課
教師在思想上應高度重視教學安全,要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熱愛體育教學工作,要熱愛每一位學生。明白健康、安全高于一切,要精心備好每一節課,對于每一節課,有何安全隱患,要防范于未然,對要采取的安全措施,要做到胸有成竹。如在跳遠教學中,學生的下肢肌群何腳踝關節容易受傷,那么教師在備課設計時就要讓學生的這些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動,以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教師只有充分備好每一節課,才能在上課時將組織方法,練習手段,運動量和強度都盡可能與學生實際相符合,從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另外,教師備課時還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準備活動,因為在參加體育運動時,身體由相對靜止狀態進入劇烈運動狀態,在此期間,應通過各種動作練習,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和身體各器官的機能水平,為正式活動打好基礎,使身體在體育活動中發揮更大作用。如果準備活動達不到此效果,就有可能發生運動損傷。所以,精心備課是安全高效教學的前提。
二、強化教育,科學管理
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見到不安全的現象要及時制止,并教育學生這樣做可能發生的不良后果,讓學生保證類似不安全的行為不會再次發生。比如:在體育課中,教師可設立安全監督員,因為體育課活動范圍較大,教師一個人不可能顧及到每一個活動場地,監管到每一位學生,安全監督員發現不安全的行為要及時制止,并將情況立即報告老師。老師在每一節課的小結中,都必須對安全情況進行小結。
三、重視課堂,注重細節
上課前,應教育學生做好體育課課堂常規,如:穿便于運動的服裝,不穿劣質、過大或過小的運動鞋襪等,這些看是小事,卻極有可能在運動中給學生帶來傷害;不將與體育課無關的東西帶入課堂,如有學生將彈槍帶到體育課上玩,就容易引發傷害事故;還有心思習慣性的將鑰匙掛在腰間,這些都有可能在運動中引發安全事故,還有,情緒不佳的學生可以間歇,做一些輕微的運動,不讓他們進行到運動量較大的體育活動中,任何學生不能走出規定的活動范圍。這些看似小事,卻能有效的減少傷害事故。
四、培養興趣,傳授方法
教師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互相促進,有效防范事故的發生,如果教學方法選擇不當,會引起學生學習起來枯燥,因而注意力不集中,易引起意外事故的發生,組織管理的好壞也很重要。組織得好,學生興趣濃厚,鍛煉效率高;組織得不好,課堂教學混亂,出事機率就會大很多。試想:一堂鉛球課,有學生在自由活動,有學生在推鉛球,且無人監管安全,你想會是一堂安全的課嗎?所以我們在組織器械練習課時,首先應強調安全,再交代各技術環節,進一步講清楚哪些錯誤動作,易引發哪些安全問題,如鉛球練習時,常有學生轉向不正確,有學生鉛球脫手過早或過晚,都易引起鉛球投出安全區,所以在鉛球教學課中,應多進行徒手練習,動作數量后,再推實心球,最后推鉛球,這樣就可以減少因技術不佳引發的安全事故。
五、防治結合,冷靜處理
體育傷害事故,常見的癥狀和傷害的急救處理,方法要恰當,教師要經常翻開《運動醫學》溫習一下,并且教會學生一些常見事故的處理方法,在運動前,對有傷有病的同學要合理安排他們的活動,使他們既能鍛煉有不影響身體健康,對運動中出現的事故,要冷靜科學處理,如有學生中暑,教師要將學生及時散熱,平躺,服用十滴水等,如有學生肌肉拉傷,教師要對傷處2冷敷,并加壓包扎處理,教師還應教會學生一些自我保護方法,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如當重心不穩快摔倒時,應立即低頭,屈肘,團身,以肩背著地順勢滾翻,切忌直臂撐地,以防手腕部或前臂骨折,肩和肘關節脫位等損傷;如從高處跳下時,以前腳掌著地起緩沖作用,這樣能減少或避免某些損傷。
體育傷害雖不可避免,但只要我們高度重視,采取合理的措施,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多思考,多總結,反復研究教學方法是否科學合理,對易引發事故的教學課深刻反思,根據本校體育設施、學生體質狀況創造性地開展體育教學,體育傷害也就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