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中學校 杜海洋
(1)在△ABC中,A+B+C=π;a+b>c,a-b<c;a>b?sinA>sinB?A>B。
表1
(1)已知兩角一邊,用正弦定理,有解時,只有一解。
(2)已知兩邊及其一邊的對角,用正弦定理時,有解的情況可分為以下情況,在△ABC中,已知a、b和角A時,解的情況如表2:
表2
方法總結:利用正弦定理可解決以下兩類問題:一是已知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求其他邊與角;二是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求其他邊與角(該三角形具有不唯一性,常根據三角函數值的有界性和大邊對大角定理進行判斷)。利用余弦定理可解決以下兩類問題:一是已知兩邊和它們的夾角,求其他邊與角;二是已知三邊求各個角。由于這兩種情形下的三角形是唯一的,所以其解也是唯一的。
例2不解三角形,請判斷下列三角形解的個數:
(1)a=5,b=4,A=120。;
(2)a=5,b=10,A=150。;
(3)a=9,b=10,A=60。;
(4)a=18,b=24,A=44。。
解析:(1)因為a>b,且A為鈍角,所以△ABC有唯一解。
(2)因為b>a,且A為鈍角,所以△ABC無解。
(3)因為bsinA=10×,所以bsinA<a<b,△ABC有兩解。
(4)因為bsinA=24sin44。<24sin45。=12,且12<18<24,所以△ABC有兩解。
方法總結:(1)已知三角形的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由正弦定理可以求出另一邊的對角的正弦值,從而解出三角形,但這個三角形不一定有解。這類問題可以通過計算來判斷,也可以通過畫圖用幾何方法來判斷。討論時應注意兩點:一是其正弦值與“1”的大小關系,從而決定符合正弦值的角是否存在;二是由此確定的角(0。~180。)有幾個,它與已知角的和是否小于180。。
(2)依據已知條件中的邊角關系判斷三角形的形狀時,主要有如下兩種方法:(1)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把已知條件轉化為邊邊關系,通過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邊的相應關系,從而判斷三角形的形狀;(2)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把已知條件轉化為內角的三角函數間的關系,通過三角函數恒等變形,得出內角的關系,從而判斷出三角形的形狀,此時要注意應用A+B+C=π這個結論。
例3在△ABC中,內角A,B,C所對的邊分別是a,b,c,并且內角A,B,C成等差數列。
方法總結:正弦、余弦定理與三角函數、數列、平面向量綜合考查出現頻率較高。解決此類問題:首先要把握題目重點考查的知識點是什么,它們之間有怎樣的聯系,怎樣將他們整合在一起;然后將問題合理轉化,特別注意三角形中角的取值范圍。
例4在△ABC中,已知tanA=。
若△ABC為銳角三角形,其面積為6,求BC的取值范圍。
方法總結:(1)求式子的取值范圍,可以將其轉化為關于一個角的三角函數求最值問題。
(2)利用正弦定理求有關三角函數最值的求法:①利用正弦定理厘清三角形中基本量間的關系或求出某些基本量;②將要求最值或取值范圍的量表示成某一變量的函數(包括三角函數),從而轉化為求函數的最值問題。
例5已知a,b,c,分別為△ABC內角A,B,C,的對邊,若△ABC同時滿足下列四個條件中的三個:①cosB=-;②cos2A+2cos2=1;③a=;④b=2。
(1)滿足有解三角形的序號組合有哪些?
(2)在(1)所有組合中任選一組,并求對應△ABC的面積。
方法總結:結構不良題型是新課改地區新增加的題型,其實所謂結構不良題型就是給出一些條件,另外的條件題目中給出三個,同學們可以從中選擇1 個或者2 個作為條件,進行解題。在選擇的條件中,并沒有哪個條件讓解答過程比較復雜,只要推理嚴謹、過程規范,都會得滿分。同學們在解決這樣的結構不良問題時,不存在選哪個更好。而且,這種新題型才開始進入大家的視野,考查難度一般都不會太大。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將解三角形和數列的結構不良問題作為訓練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