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平
(四川省會東縣鉛鋅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四川 會東 615205)
目前市場上的花椒主要以紅花椒和青花椒為主,青花椒市場需求高。青花椒的品種也很多,其中,涼山山地青花椒品質好、麻香味純正,栽培時抗逆性強,廣泛適應涼山地區生長。山地青花椒是涼山野生青花椒的一個品種,產品主要是青花椒穗果,穗果為以串形或束形,結果相對集中,呈砣形,穗果由穗殼和種子組成,穗殼含有營養價值很高的揮發油,可提供芳香油,可作為食品的調味料,也是提取香精的原料,具有麻香味,香味純正持久,種子含在穗殼中,成熟的種子可作為飼料和肥料。
青花椒的果皮、果梗、種子與根、莖、葉、花均有藥用價值,人們食用以種皮為主,種子油光烏黑,表面附有一層油脂,種子外殼堅硬發亮,不透水,呈球形和半球形,種子可榨油食用,也可做工業用油,油渣均可入藥,有溫中散寒,燥濕殺蟲,行氣止痛的功效。果皮和根、莖、葉等還可以防倉儲害蟲。鮮葉可直接作炒菜和腌菜的副料。青花椒富含人體所需維生素C、銅(Cu)、鋅(Zn)、錳(Mn)、硒(Su)等,對健脾強胃、驅風除濕、慢性胃炎有顯著療效。
山地青花椒是蕓香科花椒屬的落葉小喬木,高約3 m,果、枝、葉、干均有香味,適應性和抗逆性較強,生長旺盛,分枝角度開張,自由生長的樹冠若不整形易形成中空;根為直根,水平擴展范圍較寬,較發達;樹干上樹皮綠色,隨著樹齡增大而變褐色,樹皮上有許多瘤狀突起,樹枝樹干均長有芒刺;葉片奇特,每葉片主脈兩側又對生2~4對小葉,葉脈頂端又生1片小葉,即每片葉上顯奇數羽狀復葉,葉柄主脈正面及背面兩側具芒刺,葉厚而濃綠;蓇突果,果皮有疣狀突起,成熟時綠色,老熟時呈紫褐色,種子1~2粒,烏黑發亮;花為傘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序頂生,花瓣4~8片,雌雄同花,雄蕊5~7枚,雌蕊4~6枚,4月是盛花期,果單生,偶有2個,直徑約0.5 cm。
山地青花椒系喜溫耐旱樹種,年降雨量在600 mm以上、海拔1 000~2 700 m的二半山區均能生長,最適宜在海拔2 000 m的紅羊肝泥土壤和砂質土壤上生長,喜溫性強,耐旱不耐澇,開花期和掛果期如遇暴風雨落花落果嚴重。涼山地區山地青花椒一般在3月上旬萌芽,中下旬現蕾,4月初盛花,7月中下旬果實成熟,9月種子老熟。青花椒生長快、結果早,1年生苗可高達1 m以上,2年開花結果,3年可豐產,盛產期可延長15年以上,生命可達30年。
一般選擇生長約10年,結實多,無病害,生長健壯,品質優良的樹作為采籽用,9月上旬采摘種子以種殼為黑色,穗皮由綠色變為褐色采摘較佳。因花椒種殼堅硬油脂多,不透水,發芽難,播前將種子放于堿水中浸泡48 h,以25 g堿對水浸沒1 kg種子為宜。除去蟲粒、破損粒及秕粒,將種皮油脂反復搓洗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催芽即可播種。
育苗一般應選在背風、向陽、水源方便,土質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苗圃地精耕細作,混腐熟農家肥深翻,提廂以深20 cm、寬1 m、長5~10 m為宜,廂面應平整,播前噴農藥防蟲,撒種密度1~2粒/m2,地膜覆蓋防凍保溫,可在10月或次年2月播種。
當苗長至8~10 cm,將小苗撬至裝有營養土的營養盤和營養袋中,再澆定根水,小拱膜覆蓋,拱膜上方適當遮陰,防止棚內溫度過高燙苗。7 d后撤掉小拱棚,也可直接將種子育在營養盤和營養袋中,但該方法缺苗大,出苗不齊,疏密不均,營養袋和營養盤不能有效利用,必須查漏補缺,并防止病蟲害。
2.3.1 栽移時間 地埂栽植一般2月播種,次年3—5月移栽。涼山地區山地青花椒成片移栽相對較多,成片移栽因土質淺,管理難,易毛蔸退化,果粒小而少,有的地塊下濕易感病;推廣緩坡向陽的地埂栽椒效果顯著,省工省時,因花椒地種植農作物、精耕細作、施肥灌水管理農作物,利于花椒生長,省去除草與施肥環節,山區的田邊地埂土質深厚,利于青椒生長。
2.3.2 栽培規格 梯地栽植青花椒,打窩以4 m/窩較為適宜,窩直徑為70 cm,窩深60 cm,窩圓,窩底盡量平,窩緣距地埂邊沿20 cm,每窩施腐熟農家肥5 kg左右,然后與回填泥土混合均勻,回填后泥土高于地面,澆透坑水,定植花椒苗。若無農家肥須在3~5個月前用農作物莖干雜草等少許填窩,方法同上,有機肥充分腐熟后移栽青花椒。
2.3.3 栽植方法 栽培時花椒苗莖部蓋土約10 cm,撕去塑料袋,回填土壤并壓緊,為防止雨天積水,應做約15 cm高土盤,澆足定根水,樹腳蓋上雜草或粗茬等,保持樹苗坑內土壤濕潤,防止霜凍,有利于成活。
2.4.1 中耕管理 因青花椒根系豐富,易水平伸展,根系入土淺,地中雜草與其爭水爭肥,應勤除草,疏松土壤,特別是開春干旱,澆2~3次足根水,促其充分萌發,可安全進入雨季。
2.4.2 修枝整形 為提高青椒產量,延長其生長年限,一般1~2年栽的青花椒不讓其掛果,青花椒移栽后,須第2年進行修枝整形的培育,培植的樹型主要有自然開心形、束形、塔形。根據涼山地區的實際特點,土壤濕潤,陽光充足,樹形為矮化自然開心型有利于提高產量。當幼枝高50 cm時,及時剪頭定干,在距地面20 cm高時留4~5個側枝,次年每個側枝上再培養2~3個小枝,多余則枝應疏除,以后逐年完成樹型,側枝不宜過長,疏除病蟲枝、重疊枝、密生枝、徒長枝、枯枝,注意樹干頂部不易過空,以伸進拳頭為宜,便于采摘。
適宜整形修剪的有3個時期,一是春季立春以前,花椒樹苗末萌發時進行修剪;二是在確保青花椒品質的情況下,可在盛花期結束時減去果枝頂端的新生徒長枝;三是青花椒采摘結束后9月修剪。15年以上的老齡樹,逐漸進入衰退期,產量減少,應重新修剪,以改善光照條件,恢復樹勢,提高其萌發力。疏去較長衰弱的大枝,弱枝,回縮到強壯枝部分,重新培育掛果枝,每枝保留2~3個新生骨干,修剪配合施肥除草。
2.4.3 保花保果 山地青花椒一般是3月上旬萌發,3月下旬左右現蕾,4月上旬盛花,5月謝花,可采取盛花期前噴1次0.5%的尿素溶液,盛花期噴1次0.3%的磷酸二氫鉀加少許硼肥水溶液,一般是在天晴無風的下午噴霧,如果噴后遇雨重噴。摘心,即在6月上旬摘去枝條頂端嫩梢,抑制其果枝營養生長,促進花芽分化,確保果實營養充足;如果地埂栽山地青花椒,一般在6月施農作物肥料,花椒周圍重施磷鉀肥。
2.5.1 病害 青花椒主要有根腐病、煤煙病、銹病、褐斑病等。根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爛根造成整株死亡;防治辦法是排水防止積澇,在椒樹根系范圍內盡量淺耕不傷根,厚培土,用粉銹寧或硫酸銅溶液結合灌水浸根。煤煙病嚴重時對葉片和嫩枝覆蓋一層烏黑油膩的煤煙狀物,妨礙花椒的光合作用,使植株逐漸枯萎,該病主要由蚧殼蟲、蚜蟲、木虱等危害造成,重點用退菌特、蟲螨清、蚍蟲林等農藥按使用說明書防治,提倡病蟲一槍藥防治辦法,省工省時。花椒銹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導致椒葉大量脫落,從而花椒二次萌發新葉,影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流膠病、褐斑病、立枯病、黃葉病等可采用綜合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方針。
2.5.2 蟲害 花椒害蟲主要有紅蜘蛛、蚜蟲、蚧殼蟲、鳳蝶、大蓑蛾、粉虱等食葉性害蟲;有天牛、吉丁蟲、蝸牛、蚱蜢等害枝害蟲;有金龜子、地老虎、螻蛄等食根害蟲。
刺激害蟲和咀嚼式害蟲均可采用農藥針對性防治。如枝干性害蟲,冬季休眠期可采用農藥石灰水涂干,或在成蟲期進行毒殺,蝸牛可采用農藥拌土防治;根部害蟲可在發生期用晶體敵百蟲傍晚樹下誘殺,還可采用土壤消毒及病枝燒毀等辦法防治;咀嚼式食葉蟲可用殺蟲雙等水劑防治,刺激式害蟲可用吡蟲啉等農藥防治。在花椒園區掛一些黃藍板,誘殺蚜蟲、鳳蝶類。
2.6.1 采摘時間 山地青花椒一般7月采摘。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青花椒最佳采摘期,青花椒此時為成熟期,清醇麻香,品質較好,果皮著生油亮的疣狀突起,采摘晾干后,易裂開,種子變黑易脫落,采摘商品青花椒一般應選擇晴天上午或傍晚無露水時,雨天和中午太陽暴曬下不適應采摘青花椒。
2.6.2 采摘方法 采摘商品山地青花椒應小心用手掐斷或用剪刀剪斷果柄,或用手掐住果柄向下剔脫,勿用手捏椒粒采摘,以免壓破花椒果實上的油胞而降低其色、香、味等品質,采摘時輕拿輕放,采摘的青花椒不宜堆壓太厚,以免發熱和壓油,不宜用棒打或搖樹撿果。
2.6.3 采后處理 青花椒采后切忌讓雨淋和曝曬,采摘青椒應平攤在竹排或草席上,置于通風陰涼干燥的地方陰干,涼席上陰干的厚度不超過3 cm,攤涼時輕拿輕放,若3 d后仍不爆裂的青椒,再移至太陽光下曬干,未曬干的青花椒不能脫粒,否則易破油泡變質。
青花椒果實干制品除晾干外還可用暖炕烘干,將椒果攤放在竹席等暖炕上,用熱風帶走青椒水分,從而達到脫水目的,暖炕烘干應注意炕面溫度不超50℃,烘至椒果開裂、穗殼水分干燥為止,烘干過程中不宜翻動,開裂后才能下炕,脫子應輕敲輕揉,可用篩子等脫去籽粒、枯葉、枯枝、雜質等,取其較純的穗殼,即為商品。暖炕烘干的青椒色澤暗綠,與曬干的青椒色澤相似。
2.6.4 產品貯存 制成的山地青花椒商品若要密封在塑料袋或缸、瓶、紙箱、木箱中,密封前必須曝曬1 d,徹底曬脆,密封時防止壓碎,如果貯藏數量大,密封后應貯藏在通風條件較好,溫度在15℃以下、相對濕度在70%以下較宜,貯藏在缸中的山地青花椒可保存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