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林
(漢中市武鄉林場,陜西 漢中 723000)
森林資源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擔負著維護生態平衡、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重任。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快速發展,生態資源環境尤其是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森林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及被破壞已造成森林資源逐步減少,甚至瀕臨枯竭,對生態平衡、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造成嚴重阻礙。因此,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極為重要。
漢臺區(E106°51'~107°10′,N33°02′~33°22′)是陜西省漢中市的中心區,南北長37 km,東西寬23 km,國土總面積556 km2。從南向北依次呈現平川、丘陵和山區3種地貌,面積約各占1/3。全區轄7鎮8個街道辦事處,共有行政村147個、社區75個,總人口56.56萬人。其中,涉林鎮4個,共計18個行政村、149個村民小組約5 000戶1.7萬余人。漢中市漢臺區林業用地面積1.97萬hm2,占全區總面積的35.2%。其中,國有林地總面積1.33萬hm2,主要樹種為華山松、馬尾松和櫟類等,森林蓄積量76.3萬m3;各涉林鎮、村集體以及農戶個人所有的林地、林木總面積約6 400 hm2,其中,有林地4 866.7 hm2,主要樹種為青崗、油松、馬尾松、杉木等,蓄積量16.2萬m3。全區天然林面積約1.11萬hm2,是森林資源管護的重點。為進一步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提高工作水平和質量提供參考依據,分析漢中市漢臺區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明確重點保護區域、全面落實管護責任、加強管護能力建設、加大宣傳力度和保障資金投入等對策建議。
目前,仍有部分群眾居住在林區,其年齡較大,文化層次低,對于森林資源和天然林資源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由于長期形成的固定生活模式和風俗習慣,對資源安全造成一定隱患。個別群眾雖然具備一定的森林防火意識,但仍存在僥幸心理,違規用火偶有發生。部分鎮、村對森林資源保護宣傳工作重視不夠,天然林資源保護政策法規宣傳不全面、不深入,廣大干部群眾的天然林保護意識和森林資源管理的主動性不強。
漢臺區國有林場與其境內鄉鎮的集體林插花交錯,在管護工作中有時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雖然在集體林管護上聘用了護林員,劃分了責任區,加強了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但是從上級關于管護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實際成效看,個別涉林鎮村履行屬地資源保護管理責任仍不到位,某些黨政領導對森林資源管護工作重視不夠、認識不足,政策法規學習不深不透,監督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
不管是國有林區專職管護站還是集體林區兼職護林員,多數沿用死看硬守的原始管護方式,缺乏高新技術支撐,沒有配備先進的技術設備,導致保護工作面臨越來越多的難題。此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由林業部門牽頭實施,具體落實中還存在著鎮村管護責任落實不到位,橫向不到邊、縱向不到底的問題,導致森林資源管護工作質量不高。
漢臺區作為中心城區,隨著全域旅游和城鎮化、工業化的進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旅游開發、道路建設等各類建設項目對森林資源要素的需求量日漸增加。從生態保護角度分析,項目建設勢必會給森林生態環境帶來不利影響。新修訂的《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方案》等法規政策對秦嶺生態保護的要求高、標準細、追責嚴,必須依法依規妥善處理區域經濟社會建設發展和森林資源保護之間的矛盾,確保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受區位因素限制,漢臺區林業資源體量在漢中市占比最小,每年中央和陜西省下達的天然林資源保護專項資金少。2019年度中央和陜西省天然林資源保護專項資金共下達280余萬元,在不考慮技術層面和專項資金用途的前提下,平均1 hm2林地資源1年僅有150元的保護費用。漢臺區既是漢中市的經濟中心又是全市交通樞紐,在森林防火、野生動植物保護及森林旅游等保護管理工作中,相對于其他縣區工作開展和推進難度較大,需要更多的資金給予保障。
對漢臺區天然林在內的森林資源實行全方位保護,嚴禁毀林開墾、采礦及其他破壞天然林及生態環境的行為。根據國土空間規劃,勘界立標,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明確生態脆弱性、自然恢復能力、生態區位重要性及物種珍稀性等相關指標,科學編制《天然林保護修復實施方案》《秦嶺生態保護規劃》等生態資源保護政策制度,確定重點保護區域,針對不同功能區分區管理,因情施策,可采取封禁、撫育等措施,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促進為輔或其他復合生態修復措施,促進森林資源休養生息。
嚴格執行國家天然林保護修復政策法規,把天然林等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落實好目標、任務、資金、責任“四到位”的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森林資源保護管理行政首長負責制和目標考核制,層層傳遞工作責任,完善森林資源管護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作機制,提出年度發展目標任務。特別要對森林防火、林木采伐、林地占用等均要和鎮鄉政府年度目標考核掛鉤,充分發揮基層黨委、政府主體作用,動員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做好森林資源保護工作。
理順并完善天然林管護工作體系,加快國有林場基層管護站建設步伐,促進管護效率、質量和應急處理能力提升。逐步探索天然林資源管護云平臺等智慧林業建設,運用GPS巡檢、無人機巡護等新技術,構建全方位、多維度、高質量的管護網絡體系,實現管護信息獲取全面、共享充分、更新及時。不斷健全完善森林防火監測預警體系,切實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及防治等基礎工作,不斷提升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水平。
全面做好森林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充分運用各類新媒體,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等方面的法規政策,使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為共識,進一步提高全民生態保護意識。同時,采取設置宣傳欄、發放宣傳單、宣傳車等線下宣傳形式,增強廣大群眾保護意識。要積極開展以案示法宣傳活動,讓廣大干部群眾了解天然林資源保護的重要性,認識破壞森林資源的嚴重性和危害性,為管護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支持與配合,營造保護森林生態資源的良好社會氛圍。
做好項目規劃,統籌安排國有林區林場管護用房和林區供電、飲水、通信等設施設備建設計劃,為森林資源管護工作提供基礎保障。同時落實森林資源管護經費,不斷加大資金投入,一方面加強林區瞭望塔、防火通道、管護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購置病蟲害監測系統、立體化巡護設備、森林防火器材等技術裝備,全面提升管護工作效率和質量。
森林有著十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天然林等森林資源的保護建設關乎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好天然林等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不但能更好發揮森林生態效益,還可以有效維護生態平衡。今后應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不斷增強全民生態保護意識。同時要加強森林管護隊伍建設,當好生態衛士,嚴格落實管護措施,強化資金保障,做到森林資源管理到位、保護有效,實現森林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促進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