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其麗
(黔南州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發展中心,貴州 都勻 558000)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1],將“健康中國”建設提升至國家戰略地位[2]。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相應出臺了《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3],提出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推動中醫藥健康文化普及。同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發布,提出大力推動中藥質量提升和產業高質量發展[4]。相關國家政策的出臺,為中藥材產業發展帶來良好機遇。
中藥材產業是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十二個特色產業之一。地處貴州省中南部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黔南州)是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之一,當地生物多樣性良好,已發現的中藥材品種資源有1 240余種,是全國中藥材主產區之一,具有較好的中藥材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基礎。2021年,中藥材產業將作為黔南州重點發展的7個特色優勢產業之一,對鞏固當地脫貧攻堅戰勝利果實,確保鄉村振興有序推進具有重要作用。為黔南州中藥材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決策參考,介紹黔南州中藥材產業發展概況,分析其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對策。
2018年以來,黔南州通過開展壩區產業結構調整、調減低效作物、發展林下經濟等工作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據黔南州農業部門統計(下同),到2020年底,種植規模已由2018年2.17萬hm2擴大到3.38萬hm2,總產量由11.8萬t提升到24.3萬t,總產值由15.05億元增長到20.96億元,較2018年分別增長55.64%、105.93%、39.27%。主要種植品種有太子參、鐵皮石斛、白及、南板藍根、鉤藤、艾納香、皂角刺、砂仁、銀杏等,約占種植總面積的50%。2012年3月,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羅甸艾納香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截至2020年底,艾納香種植總面積已達333.33 hm2。黔南州中藥材產業基本上形成了“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中藥材經營企業發展到100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6家,州級龍頭企業4家,縣級龍頭企業5家。
優質中藥材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優質的種子(種苗)是生產優質中藥材的基礎。截至2020年底,全州共有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42個,總面積667 hm2,可供應面積1.2萬hm2,但由于全國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體系尚未真正建立[5],具體管理辦法未出臺,種子(種苗)生產無標準,未開展系統的研究和選育,種子(種苗)質量良莠不齊。
黔南州中藥材種植品種多而雜,單品種植規模較小。到2020年底,主要種植品種太子參全州總面積僅0.53萬hm2,南板藍根0.43萬hm2,鉤藤0.17萬hm2,鐵皮石斛0.8萬hm2,種植區域較分散,66.67 hm2以上的相對連片基地25個,總面積0.53萬hm2,種植標準不統一,管理粗放,全州共建成標準化種植基地64個,總面積0.29萬hm2,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不高,單產低,市場競爭力弱。
招商引資和本土企業培育力度不夠,產業發展相關的配套扶持政策跟不上,全州中藥材企業規模難以提高。截至2020年底,黔南州現有中藥材種植企業83家,流通企業26家,加工企業28家,整體實力較弱,縣級及以上龍頭企業僅17家,產業鏈短,精深加工企業僅13家,不利于地方品牌打造,產品附加值不高,產業集中度低,帶動農戶發展的效果不明顯。
黔南州中藥材種植基地對州內外制藥企業原料藥需求研究不足,與州內醫藥生產經營企業銜接不暢,造成制藥企業與中藥材種植基地的聯系不足,黔南州現有信邦制藥、神奇制藥等制藥企業18家,所需藥材基本通過省外市場采購,本土生產的藥材多通過商販倒賣到外地中藥材市場,再流入各大制藥廠,市場流通環節多。
中藥材種植較其他種植業技術含量高,農戶技術服務需求大,但黔南州境內黔南州民族師范學院、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黔南州農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藥材相關的學習課程和研究項目較為缺乏,全州農業部門中藥材專業技術人才較少,州內12個縣市普遍缺乏中藥材種植、加工、病蟲害防治相關人才,技術服務和指導難以滿足產業發展需求。
加強“校企合作”,依托州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重點抓好苗木引進、試驗、示范、擴繁等,采用現代生物育種技術,篩選培育黔南州道地藥材的優良品種并推廣使用,建立中藥材種質資源及良種繁育基地,實現優良種子(種苗)產業化,把黔南州建成貴州全省重要的優質中藥材原料基地。
圍繞適宜黔南州生產發展的中藥材品種,引進和培育道地良種,鼓勵和支持州內外醫藥企業參與種植基地建設,抓好優勢單品示范基地建設,大力推廣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技術,做好生產技術服務和指導,帶動產業形成“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的發展格局。
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在政策、資金、技術服務等方面加大對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鼓勵銀行、金融機構加大對中藥材產業的信貸支持,建立健全農業保險機制,增強經營主體的信心,引進和培育一批擁有行業高新技術和先進設備的領軍型龍頭企業,帶動產業提質升級。
強化與州內外制藥企業的對接,分析其原料藥需求,同時瞄準廣西玉林、安徽亳州、河北安國等目標市場,實現中藥材訂單種植,完善鐵皮石斛、靈芝、天麻等既食藥兼用中藥材的物資管理機制,逐步開拓食品銷售市場,打造黔南州中藥材品牌,提高種植效益。
搭建黔南州中藥材產業科技服務平臺,重點研究優良品種繁育、標準化種植、綠色防控、產地初加工等實用技術,大力開展生產、加工等方面的技術培訓與指導,做好中藥材入保、理賠等宣傳和服務工作,提高經營主體防災抗災意識和能力,助推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