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毅
(畢節市農業機械研究所,貴州 畢節 551700)
納雍縣百興鎮史稱“白泥屯”,位于貴州省西面,納雍縣南面,為納雍縣、織金縣和水城縣三縣交界地帶,地處東經105°04′~105°22′,北緯26°31′~26°37′,總面積96 km2,平均海拔1 572.8 m,年平均氣溫14℃,年平均降雨量1 250 mm,無霜期254 d,年平均日照天數265 d,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百興鎮土地肥沃,屬典型的農業鄉鎮,也是納雍縣重要產糧區域,群眾喜好種植小麥,以本土種植小麥為原料經過傳統工藝加工而成的面條,具有“耐煮、不渾湯,韌勁足、嚼勁好,煮熟的面條放上一天不會發軟、不會粘連成一團”特性,深受消費者喜愛,銷往畢節、貴陽、北京、上海、廣東、廈門等地,還曾銷往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鞍倥d面條”成為百興鎮“代名詞”,是享譽省內外的農特產品,是納雍縣一張靚麗名片,成為助推農民脫貧增收重要特色農業產業。穩定發展百興面條產業,對有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打造地方特色產業具有重要意義。百興鎮已初步形成集小麥種植、加工和面條銷售為一體的面條產業鏈,初具產業化發展雛形,但其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對百興面條產業發展的優勢、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發展建議,以期為促進百興面條產業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百興為倉廩之地、屯糧之所,自古就是“糧倉”。在百興鎮種植的小麥,是加工百興面條的重要原料,對保證百興面條品質起到決定性作用。按當地民間說法,離開百興種植的小麥,生產不出純正的百興面條。當地種植的阿波系列"光頭麥"更是原料中的精品,用其生產出的百興面條質量極佳。為進一步提高原料產量和品質,近年當地引進種植豐優5號、黔麥16號等品種,以優異品質和豐產性贏得了群眾喜愛。
百興面條以家庭作坊式生產為主,從小麥晾曬、脫粒、磨面、攪拌、壓面、切面到晾曬面條,始終堅守傳統工藝。保留傳統的制作工藝加工面條,對保證百興面條品質起到關鍵性作用。20世紀70年代初,百興鎮群眾開始引進小型壓面機生產面條,雖然加工機器經歷數次升級換代,但傳統的面條加工工藝仍然得以傳承和保留。
百興鎮土地肥沃,土層深厚,以黃壤為主,氣候獨特。特別是受納雍河河谷氣候影響,白天氣溫升高較快,夜間熱量散射、輻射比海拔低的地方快,溫度較低,晝夜溫差較大,為小麥高產、優質奠定基礎,保障了加工面條的原料質量,同時也為晾曬面條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獨具特色的自然環境,對保證百興面條品質起到重要作用。當地民間認為,離開當地獨特的小區氣候和水資源,即使采用同樣工藝,也生產不出純正的百興面條。
百興鎮黨委政府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八要素”為指導,立足特色優勢資源,整合資金、技術、市場資源等產業發展要素,發展面條產業;規劃小麥種植區域,舉辦示范樣板點。加強技術培訓,指導科學種植、科學防治小麥銹病等病蟲害。近年來,百興鎮黨委政府將發展壯大百興面條產業作為復工復產的重要舉措,在產業宣傳、水電供應、原料收購、銀行貸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穩步推進百興面條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現有面條加工企業和小型作坊68家,其中:規?;庸て髽I1家(納雍縣百興鎮白泥屯特色產品有限公司),小型加工企業3家(納雍縣百興鎮弟田面條加工廠、納雍縣百興鎮廖氏宏宇面條加工廠、納雍縣百興鎮坐腳面條經營部),小型作坊64家(納雍縣百興鎮二毛面條廠、納雍縣有康鄉麥面條等)。注冊商標10個:納雍縣百興鎮白泥屯特色產品有限公司注冊“百興”“糯溪”“白泥屯”“屯上百興”“百興1號”等商標;納雍縣百興鎮坐腳面條經營部注冊“坐腳面條”商標;納雍縣百興鎮弟田面條加工廠注冊“弟田牌”商標;納雍縣百興鎮廖氏宏宇面條加工廠注冊“廖氏宏宇”標;納雍縣有康鄉麥面條注冊“有康鄉麥”商標;百興仕華面條廠注冊“百興仕華”商標。其他具有一定規模的加工企業、作坊也在申請或計劃申請注冊商標。面條經營主體品牌意識不斷增強,樹立百興面條品牌形象,以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
得到省、市、縣各級廣播電視媒體關注宣傳,通過“珙桐納雍”、“水上百興”等微信平臺宣傳,在鞏固好直接送貨等傳統銷售渠道的基礎上,加大了在微信、抖音、快手等平臺的網絡銷售力度,百興面條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影響范圍不斷擴大。產品銷往北京、廣東、浙江、福建等地。如廖氏宏宇面條加工廠通過電視媒體宣傳,納雍縣農業銀行開通直播帶貨,從農業銀行等金融系統渠道銷售,高峰期時每天銷量達5 000 kg,創造了百興面條銷售的“神話”。納雍縣百興鎮坐腳面條經營部產品銷往貴州省赤水市等地,日銷量達3 000 kg。
百興鎮黨委政府積極與農業銀行、信用社等部門對接協調貸款,幫助企業解決收購小麥資金短缺問題。納雍縣農業銀行創新推出“光頭麥e貸”,2019年3月下旬就為農戶發放貸款789.5萬元;郵政銀行到百興鎮與面條加工企業座談,搭建起“銀企合作”橋梁,為“百興面條”發放特色產業貸款。
百興鎮常年小麥種植面積1 000 hm2,平均產量200 kg/667m2,總產300萬kg。每千克小麥可以加工0.7 kg面條,累計可加工面條210萬kg。群眾在種植小麥、加工銷售面條2個環節獲取收入。據統計,小麥售價8~10元/kg,按小麥平均產量計算,收益可達1 600~2 000元/667m2;每667 m2小麥可加工面條140 kg,按平均售價20元/kg計算,收益可達2 800元/667m2。二者總收入共計4 400~4 800元/667m2。除小麥種植和面條加工外,同時帶動生豬養殖產業的發展,帶動勞動力就業,對農民增收發揮強有力的拉動作用。
一方面,小麥種植面積不穩定。據統計,近年來百興鎮小麥種植面積為1 000 hm2,無法滿足市場需要,價格上漲。尤其是從2021年5月麥收以來,百興鎮小麥價格持續穩定在10元/kg以上。另一方面,小麥品質下降。加工百興面條的當家品種“光頭麥”已連續種植近60年,因種性退化,小麥籽粒干癟、空洞,色澤黯淡無光,加之小麥銹病等病蟲害,冰雹、干旱、風災等災害性天氣影響,產量和品質嚴重下降。
百興鎮68家面條加工企業和小型作坊,有的采用百興鎮當地小麥加工面條,產品受到消費者青睞,聚集起大批喜好百興面條的“粉絲群”。有的追求眼前利益,從山東、河南、云南、貴州省六盤水等地調進小麥、面粉加工面條,假冒百興當地的純麥面條。采用百興小麥加工的純麥面條售價為16~20元/kg,且呈上漲趨勢;而用山東、河南、云南等地調進小麥或面粉加工面條,價格僅5~6元/kg,兩者相差11~14元/kg。
質量是贏得消費者,推動產業做大做強的根本,但部分加工企業和作坊不以質量取勝,在“商標”和“價格”兩方面不當競爭。由于納雍縣百興鎮白泥屯特色產品有限公司已注冊“百興”商標,部分面條加工企業、作坊無法再注冊“百興面條”商標,轉而開展價格戰,相互殺價,用低價拉攏顧客,嚴重影響百興面條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組織全鎮68家面條加工企業成立“百興面條協會”,建立協會理事會、監事會,實行協會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增強面條加工企業思發展、想發展和參與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規劃建立“納雍縣百興面條產業園區”。在園區內展示百興歷史、風土人情。將園區規劃為4個區域,嚴格分區布局“百興面條文化及產品展示區域”“純百興小麥加工面條區域”“外來小麥和面粉加工面條區域”,同時為開發百興面條的調味品小麥醬制品設置“百興小麥醬曬醬制作區域”等。百興面條協會具體負責園區管理,確保食品安全衛生和面條質量。讓消費者自主選擇、明白消費,避免以次充好、假冒百興小麥加工純麥面條行為。
打造“百興面條”公共品牌,統一百興小麥純麥面條產品質量標準、包裝,打造“限量版”的“百興面條”品牌形象。統一對外加大廣告宣傳力度,引導消費者正確識別“百興面條”,方便群眾選購。
根據百興鎮各個村、社區的土壤、氣候資源,規劃優質和一般品質的小麥種植區。與小麥種植農戶簽訂訂單,農戶按照訂單要求進行小麥種植,經銷商實行訂單收購,保障農戶和經銷商的合理利益。
聘請貴州省農科院、畢節市農科所專家,對加工百興面條的當家品種“光頭麥”進行提純復壯,逐步恢復其優良性狀。示范推廣翻耕土壤、藥劑拌種、規范化種植、合理密植、病蟲害防控等技術措施,提高小麥單產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