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躍武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幼兒園
真正促進幼兒發展的課程,應該是從幼兒生活出發的課程,而不是從文本和概念出發的課程。幼兒的生活中蘊涵著許許多多具有教育價值的生活素材,體驗生活、聯系生活、發揮教育的生活意義和生活的教育意義是學習活動的歸宿。
【案例】我們來聚餐
三年的幼兒園生活即將結束,舉行什么樣的畢業活動能給孩子留下一個難忘的印象呢?相信每一個大班的老師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在園三年,孩子們和老師、孩子們之間都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這種美好的感情值得珍惜和記住,更需要創設一些機會、場合、環境去表達。畢業來臨之際,大二班的小朋友們圍繞畢業聯歡這個想法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動。
鼓勵幼兒暢談自己對畢業活動的構想,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需求。
老師:馬上就要畢業了,你們覺得可以怎么慶祝呢?
孩子們紛紛回答:唱歌、跳舞、化妝表演節目……
老師:能不能把畢業聯歡和你們平時最喜歡做的事情結合起來呢?
孩子們說出了許多:玩區角游戲、玩玩具、吃好吃的、春游……
老師:這些喜歡做的事情,哪些是可以安排在畢業聯歡中的呢?
“春游”首先被孩子們排除,理由是“場地不對”。繼續討論中,孩子們產生了兩種意見:一是表演節目、唱歌跳舞慶祝畢業;二是表演、游戲、聚餐慶祝畢業,意見不統一,大家只好通過投票決定,結果是大部分小朋友選擇了“表演——游戲——聚餐”形式的畢業聯歡會。聯歡會中加入聚餐,對孩子們來說將是一個新體驗。
分析:讓幼兒參與到畢業慶?;顒拥挠懻撝?,對教師來說,它體現了一種觀念上的轉變:不是要為幼兒提供一些事情來做,也不是設計活動,以得到一些既定的結果,而是基于兒童的興趣,真正以幼兒為中心創設探究的學習環境。它的價值在于:①幼兒得到尊重,他們會覺得自己也是有選擇權利的,長此以往會培養他們的自信。②經常讓他們發表意見,能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而不會人云亦云。
根據第一階段中幼兒的構想,引導幼兒自主探究設計活動的細節,形成具體的實施方案。
孩子們的回答有:彈鋼琴、講故事、舞蹈、唱歌……
老師:這一次的聯歡會很特別,除了表演還要聚餐和做游戲,你們覺得節目安排多少比較合適呢?
在老師的提醒下,孩子們意識到時間的問題。
問題是:最后一次在幼兒園表演節目,每個小朋友都想參加呀,但是聯歡會還包含聚餐,所以又不能讓節目占用很長時間,怎么辦呢?
幼兒:少安排幾個節目,但是大家都能參加表演。
教師:那合唱、集體舞蹈、集體朗誦比較適合。
孩子們認同,他們想到最近學習的歌曲《畢業歌》《老師再見了》《畢業詩》,還有之前班級在晨會上為全園小朋友表演的舞蹈《天使》《武術小子》。
教師肯定了他們的想法。并把幼兒討論的節目記錄下來:
合唱——《畢業歌》《老師再見了》
朗誦——《畢業詩》《悄悄話》
舞蹈——《天使》《武術小子》
考慮到從頭到尾都是大家一起表演不好看,教師建議第二個節目在集體朗誦中穿插個別領誦,這樣一方面不用重新調整舞臺隊形,節約了時間,另一方面可以讓節目更好看一點,第三個舞蹈節目,完全可以按性別進行分組,也不耽誤時間,孩子們覺得很好。
當老師問誰來擔當聯歡會的主持人,結果人人都舉手想當主持人。
老師:那主持人有什么要求呢?
幼兒:說話聲音響亮的,好聽的,膽子大的。
教師建議:既然大家都想當主持人,要不每個小朋友上臺說一段話,看看誰說得好就推選誰。
經過選拔,大家認為昕昕講話聲音大,有表情和手勢,能夠微笑著大大方方地把話說出來,小主持人就選她。(教師在離園時及時的和該幼兒家長聯系,并請該家長協助孩子準備好主持人的畢業致辭,并在家里練習。)
在聯歡會中玩游戲的建議也是孩子們提出來的,我們認為孩子們的這個建議很好,因為游戲能調動聯歡會的氣氛,那么玩什么游戲呢?《摸摸你》《拍拍樂》《狡猾的狐貍》……孩子們說了很多平時喜歡玩的游戲,老師再次提醒時間問題,孩子們最終篩選了其中的兩個。
聚餐的場地由老師安排,但是聚餐帶些什么吃的呢?是中餐式的一盤一盤菜肴,還是西式冷餐會,教師們舉棋不定。于是我們再次把問題拋給孩子。
老師:大家準備帶什么吃的參加聚餐活動呢?
孩子:火腿、烤鴨、龍蝦、可樂、鴨翅膀、漢堡、雪碧、蘋果、西瓜、牛奶、蛋糕……
孩子們踴躍發言,現場沸騰,幾乎所有平時喜歡吃的東西孩子們都說出來了。中西餐都有,實習生助教一一記錄下我和孩子們的討論結果。
聚餐活動需要爸爸媽媽的支持,教師建議孩子們回家和爸爸媽媽們商量商量,再聽聽爸爸媽媽的建議。
分析:圍繞畢業聯歡演什么節目,玩什么游戲,吃什么東西,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了深入討論,教師參與討論并適當給予建議。幼兒選擇的過程,正是他們學習對事物進行判斷,學習協商的過程。聯歡會的細節在孩子們的討論中,進一步清晰。所謂的“節目”就是孩子們在日常教學中學過的東西,無須排練,教師只需引導孩子們思考:大合唱的隊形、上下場安排;詩朗誦的齊誦、領誦安排;舞蹈隊形、組別劃分、就餐禮儀問題。而所有這些都將按照孩子們喜歡的方式進行。
聚餐活動需要爸爸媽媽的支持,班級適時召開了家長會:
1.介紹活動的由來和孩子們的想法。
2.介紹活動的目的、意義。
3.介紹活動的環節和流程。
4.聚餐環節的要求。
老師:建議家長根據自己家庭參與的人數和食量準備食品,注意食品安全。
家長:大家所帶食品重復了怎么辦?比如我們都帶來了紅燒排骨?有家長建議班級做出菜單,教師對家長帶的食品進行指定。
老師:我們覺得不妥,聚餐本就是自愿活動,不能約束和強制家長。
進一步的討論中,家長們達成共識:回家和孩子商量,明早到班級處報食品單,按先后順序,如遇重復,先報者為準,后報者自覺調換。
次日早晨,教師收集了家長和孩子們報上來的菜單和家庭參加人數,孩子畢業是件高興的事,家長也想慶祝慶祝,我們也接受了家長們帶啤酒的建議(孩子喝飲品)。
孩子們自己設計的畢業聯歡如期而至,環節簡單樸素,氣氛溫馨愉悅,見證孩子們的成長,家長和老師們也幸福滿滿。
踐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關于“課程建設”游戲化、生活化、經驗化的理念,大二班的畢業聚餐活動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嘗試?;顒咏o予我們的思考有:
基于兒童興趣的生活化課程對孩子的發展意義顯著。本案例中,基于兒童的興趣,孩子們發起和設計了“畢業聯歡活動”,在以往聯歡會的經驗上,孩子們加入了聚餐形式?;顒舆^程中,當孩子們深情的朗誦起畢業詩,家長和教師的眼睛都濕潤了。三年前,他們蹣跚入園,臉上掛著淚的情景依稀還在,今天卻變得如此懂事,見證孩子長大是如此幸福如此快樂!每一個孩子都投入的表演,他們在收獲快樂的同時,也收獲了自信。看到如此豐盛的晚餐,不用語言說教孩子們就能深深地感受到老師、家長的愛,幸??鞓分橛腿欢?!讓兒童在早年生活中充滿幸福感是極其重要的。這種收獲不是傳統的說教式教育所能收獲的。自己設計畢業聯歡的經歷獨特又深刻,體驗式的學習過程對孩子的發展意義顯著。
幼兒園的課程要回歸幼兒的生活,為了實現這樣的課程理想,教師要經常地觀察孩子,洞察他們的直接經驗與需求,要努力創設寬松的氛圍,積極地引導和鼓勵孩子發出自己的聲音。本次案例中,無論是決定“畢業聯歡”的形式,還是畢業聯歡的節目、內容、主持人,教師都不是簡單的單方面決定做什么,而是引導幼兒通過討論、商量再決定做什么,教師充分的放手和信任孩子。孩子們在參與中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生活化建設要引入家長參與?!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在總則里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北景咐校覀冊诩议L短會中說出孩子們的決定后,家長會現場討論熱烈,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家長比孩子們還興奮,有的說我最擅長燒排骨,有的說我最擅長做可樂雞翅,有的說我最擅長燒龍蝦,還有的說烤腸孩子最愛吃。針對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家長們也踴躍發言,獻言獻策,如:兩個家長帶的菜重了怎么辦?菜要準備多少量呢?誰帶什么食品是不是班級統籌安排一下呢?手藝好的可以現場展示一下嗎?這些問題是我們一開始并沒想到的,正是有了家長的這些建議,我們的方案才變得更加完善,活動思路才變得更加清晰?;顒咏Y束時,家長們把場地收拾得干干凈凈,家長對老師的艱辛付出給予了很大的認可和肯定,一位家長激動之情難于言表,臨時決定要獻歌一首《感恩的心》。家長、老師、孩子在課程建設中的聯動發力不斷地迸發出新的靈感,讓課程內容變得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