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培俊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 河南鄭州 451191)
為適應我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需求,急需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村物流體系。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科學、完整的農村物流體系,正因如此,建設農村物流體系就顯得十分重要,文章將以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為重點研究對象,深入探討農業產業化以及農村物流體系建立健全的相關問題。
農業長久以來都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也正因如此,我國非常注重推動農業的產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經營與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與發展主要以不斷擴大經營范圍和經營規模為主要目標,通過建立健全高效的、科學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來積極地配合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從而有效降低農業生產建設的成本,有針對性地達到和滿足市場發展的實際目標以及實際需求。農業產業化經營主要以市場的需求和發展方向為主導,可以促進和加強農業與其他行業之間的產業化聯系,也可以理解為通過采取科學、合理的經營與發展方式來實現農業產業中各個生產環節之間的緊密配合,并以此為依托來建立完善的、健全的農業產業系統以及科學合理的農業產業結構。然而不可否認的一點是,農業產業化經營也能夠有效地實現農業生產資源的高效配比以及優化配置。要不斷提高農業自主化、現代化經營與發展的規模,農業產業化不僅要求完善的、健全的農業產業鏈,同時還非常需要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進而達到提高農業產業生產效率、水平的目的,從而實現農業與其他產業共同發展、繁榮的目的。也正因如此,發展農業產業化與建立農村物流體系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非常必要的[1]。
與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情況相比,我國的農業發展規模雖然比較大,但是發展速度卻比較慢。與此同時,我國農業在產業化和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都與當前的農村物流體系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其中存在著一些比較重要的問題,如農村缺乏相關物流基站建設、農村物流速度比較慢、農村物流體系建設不全面、農業產業化發展程度比較低、農業產業化發展缺乏科學合理的方法的指導、農業生產信息缺失等。而出現這一系列問題的原因主要應從兩點考慮。第一點就是部分偏遠和落后地區的農村缺乏建設物流基站、物流體系的意識,甚至是根本沒有建設相關的物流交通基站,這主要是思想意識方面的問題。第二點就是,當前我國的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缺乏正確的、科學的方式和方法。我國當前的農業發展主要以農戶為主要的依托,無論是農業產業化發展還是農業產業化程度的提高都需要依靠農戶進行,然而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農村的農戶大部分的經濟活動尚不能完全、充分地做到以市場的需求為最終的經營與發展目的,也不能夠正確地分析當前市場的需求[2]。也正因如此,農業生產者與經營者在促進農村產業化和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問題和困難,進而難以真正地實現農業現代化、集約化、規模化的生產和經營,從而導致農業產業結構不科學、不合理,市場經濟效益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大部分農民也就無法獲得高額的利潤收入。因此,運用高效、科學的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發展方式,就顯得十分重要。
積極推動農村產業化發展以及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就需要積極發揮政府的引領作用。需要政府積極地為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通過政府力量的介入來促進農業產業的長足和穩定發展。農村物流體系的建設和發展涉及諸多方面的內容,為了科學合理地建立、完善農村物流體系,需要政府依據我國農村當前的產業化發展的程度和水平,合理地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和制度規范。同時需要注意農村物流基站的建設,合理安排基站設置的地點和數量等,合理規劃基站的使用方向,以保證農村物流基站建設和體系建設能夠獲得較多的政策支持。
在我國農村的物流體系在具體的運作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地完善相應的物流基礎設施,加強對農村物流基站的管理。主要原因是我國當前的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環境比較復雜,體系建設規模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因此需要我國政府重點關注物流基礎設施,尤其是物流中轉基站的建設問題,同時也需要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提高職責意識與責任意識,不斷完善并改進現有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也可以從其他地區甚至是國外引進先進的物流基礎設施、物流建設基站等。隨后也需要結合農村物流體系建立的具體目標,為各個地區的農村尤其是偏遠地區和落后地區的農村提供多種形式、多樣方法的幫助、扶持,也可以積極借鑒其他地區或者是國外先進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的經驗,重點發展我國農村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最后還需要不斷地加強對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尤其是對物流中轉基站的管理,通過科學、合理、有效的新型管理手段和方式,逐步提高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的管理效率,以此來降低農村物流體系建設過程中的硬件建設成本。
相比完善相應的物流基礎設施,對于加強農村物流基站的管理而言,還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就是農村物流企業的發展情況。農村物流企業也是促進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的重要推動力之一,因此也需要充分發揮農村物流企業的積極作用。然而,就當前我國農村物流企業經營與發展的具體狀況而言,我國的農村物流企業并不具備較強的經營模式更新與改進能力,大部分農村物流企業的發展模式比較落后,發展目標也比較模糊,許多的農村物流企業不能巧妙地運用高新技術手段來實現物流企業自身的科學化、信息化、高效化發展。正因如此,需要我國加大對農村物流企業的積極改造的力度,不斷改進農村物流企業的經營運作模式、經營發展目標、企業組織建設、服務項目配置等方面,不斷提高農村物流企業的經營發展效率,以保證農村物流企業能夠站在市場發展需要以及時代發展的視角來實現物流企業自身的穩定經營以及進一步的物流創新型建設[3]。
建設農村物流相關組織機制在推動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并且發揮著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通過建設農村物流相關組織機制、提高農業產業化發展程度,以及建設科學化、系統化的農村物流體系能夠切實有效地實現農村物流企業與農民這一重要主體之間的密切配合,促進農村物流企業的一體化發展,從而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目標和要求,為農村物流企業的現代化發展以及高效合理的生產、運作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農村物流體系建設以及農村物流相關組織機制建設也需要與農業生產活動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需要重點關注農村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和農業產業化集約規模的發展,積極促進農村物流體系建設以及農村物流相關組織機制建設與農業生產要素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農村、農民與物流企業三者之間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農村物流體系建設以及農村物流相關組織機制建設協作一體化的積極作用、價值,同時也為農民的農業生產活動和農村的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便利。這種農村物流體系建設以及農村物流相關組織機制建設的協作一體化主要是以農民農戶的需求為出發點,以農村物流企業的經營運作模式和效率為立足點,積極促進農村物流體系建設以及農村物流相關組織機制建設的發展,積極促進農業產業生產與農業農產品物流運輸之間的融合與發展,立足于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全局,縱向或者橫向觀察農村物流體系建設以及農村物流相關組織機制建設的具體情況,從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整體上促進物流企業的服務意識以及服務水平等方面的提升。作為農業產業化的推動力量之一,農村物流企業需要實現農產品交易市場與農產品生產經營之間的緊密配合,然而農村物流相關組織機制以及體系建設需要以農村物流企業的一體化建設發展為主要推動力量,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通過農村物流企業的一體化經營和運作來解決和迎接物流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實現物流企業一體化經營與運作,還需要不斷擴展并延伸物流企業的服務范圍,不斷提高物流企業的服務能力[4]。
綜上所述,農業產業化發展與農村物流體系的建立健全有利于促進我國第一產業的發展,本文也基于此,重點分析了農業產業化發展與農村物流體系的建立的重要性以及建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最后具有針對性和建設性地提出了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案,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促進我國農業產業實現現代化、集約化、多元化、科學化的發展,最終實現三次產業均衡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