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慧
(中共衡陽市委黨校 湖南衡陽 421008)
隨著近年來旅游市場的快速升溫,鄉村旅游的發展勢頭也更為強勁。鄉村經濟的迅速發展,主要表現在生態環境的改善、民俗文化的發展和農副產品的銷售三個方面,隨著互聯網的應用,加快建設“互聯網+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可以更快地實現鄉村經濟振興。
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最大的困擾是各種基礎設施的落后。受到農村地區經濟條件的制約,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多存在不完善的現象。尤其是在一些生態環境良好、鄉村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經濟更為貧困,基礎設施中的道路水平、接待設施等環境更為落后,嚴重影響了整體旅游形象更好的宣傳和推廣。在發展過程中,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不能及時跟上,會造成對生態環境的更大破壞,也會影響鄉村旅游的形象,阻止其更快速地發展,從而不能很好地形成品牌效應,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在當前鄉村旅游市場中,最主要的形式是“農家樂”,這種形式的旅游活動對于當下的旅游消費群體來說,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其綜合要求,傳統的農家樂旅游活動中,農家菜、消閑娛樂的項目沒有特色,大多數地方都差不多,人們對鄉村旅游的熱情也在不斷下降。另外,在鄉村旅游活動中,更注重休閑,而沒有文化的滲入,這樣的活動不會形成良好的吸引力,游客參與的互動性較低,不同地域之間鄉村旅游產品的特色發展不夠鮮明,游客體驗一次之后,很難進行重復的體驗消費,造成了鄉村旅游市場的一時熱現象,不能有效促進當地經濟長期發展。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鄉村旅游中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不斷完善,成為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主要力量。首先,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農村地區的交通環境、公共設施環境不斷完善。以往很多交通不便利的山區村莊,修通了寬敞的道路,使更多外來的人們能夠走進去,看得見,了解山區的自然風貌,體驗山區的原始生活。比如浙江省松陽縣保留了完好的傳統村落,在基礎設施完善之后,成為遠近聞名的攝影基地,每年吸引大量的攝影愛好者前來進行觀光、攝影、體驗生活。其次,在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過程中,農村地區的網絡建設力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農村地區的通信環境得到改善,無線網絡實現基本全覆蓋,結合自媒體宣傳手段的應用,農村旅游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比如在某古村落的鄉村旅游建設過程中,從加強互聯網的普及入手,在進行基礎交通環境、接待水平提升的過程中,對全村進行了網絡的覆蓋建設,并且成立了網站、微信平臺、網點等網絡渠道,進行村莊形象和農產品的大力宣傳,在村莊經濟不斷提升的同時,也拉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在互聯網時代,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各種旅游資源得到了不斷的優化和重組,實現了鄉村旅游發展的快速發展。比如某縣結合當地山區多、自然環境好的自然優勢條件,大力開展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首先,對全縣域內的農村地區進行交通環境、生態環境、衛生環境的集中優化,做到交通戶戶通,垃圾日日清,并且進行大力的環境保護宣傳,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其次,結合互聯網的優勢,從鄉村旅游的特色建設入手,在每一個村莊中結合村莊的歷史文化,進行不同文化特色的建設,培育種植特色的農產品,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并結合使用網絡銷售模式進行線上銷售、直播銷售,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提高了農戶的收入,也帶動了當地的積極發展。最后,結合互聯網的應用,在自媒體宣傳手段的應用中,鄉村旅游增加了宣傳力度,通過微信、微博渠道進行大力的宣傳和推廣,在政策的作用中,鄉村旅游形成一種良好的發展態勢,各種旅游資源得到有力的整合,實現了該縣整體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旅游產品特色不鮮明的困惑。在互聯網應用過程中,這種困惑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比如在某地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結合當地的優質資源,大力挖掘當地歷史文化,通過招商引資,建設鄉村旅游體驗基地,集中展示本土文化,并在此基礎上開發鄉村旅游新產品。讓前來觀光旅游的客人感受不一樣的鄉村文化,更好地體驗當地風俗。首先,在所有的鄉村旅游體驗中心,游客可以穿上當地特色服飾,吃地方美食,住具有當地風格的房子,在這種仿真的環境中,能夠充分感受當地濃厚的地方鄉村文化,勾起游客對鄉村生活的興趣與向往。這種具有特色文化的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崗位和就業機會,當地農村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還比如在某地區開展鄉村旅游過程中,結合當地民居建筑的獨特性,進行民俗文化的深入宣傳推廣,結合互聯網的自媒體宣傳,通過抖音、快手等小視頻的發布,在朋友圈的中,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體驗,并設置各種游客可以參與和互動的旅游內容,快速打開了知名度,成為方圓知名的休閑旅游景點。同時也推動了當地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在互聯網時代,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使越來越多外出打工的農村人回到農村,進行返鄉創業,實現自身價值的提升,同時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比如某縣在積極推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積極做好人才的培養工作。大多數農村地區的人們還不能很好地掌握和使用互聯網技術,大量外出打工的農村人在城市的繁重生活壓力中很難實現自身的價值提升,在鄉村旅游快速發展的環境下,紛紛回到農村,開始進行自主創業。結合在城市學習的各種互聯網技術,通過創建網店、自媒體宣傳賬號等不同的網絡渠道,進行農產品的線上銷售或者是農村旅游產品的線上推廣。不僅實現了自身生活品質的改善,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鄉村旅游市場的發展,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在返鄉創業人員開闊的思維帶動下,鄉村旅游的產品項目不斷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在引進智能化管理平臺的技術應用中,該縣的鄉村旅游發展成為當地經濟的主要支柱,有效帶動當地的農業、旅游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等。
在互聯網時代,鄉村旅游促進鄉村經濟振興的過程中,要加大技術的投入,實現鄉村旅游的人性化、智能化發展。比如結合電子商務技術和移動終端技術的應用,建設農村信息的數據庫,并且打造“互聯網+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并在相應平臺上發布各種農村信息,讓更多城市的人們可以足不出戶找到需要的信息,進行農產品的訂購、鄉村旅游地點的查詢、導航、住宿、飲食等各種服務的訂購,滿足不同人群旅游服務的需求,提供更加人性化項目,實現旅游產業的智能化發展,帶動農村地區的現代化發展,促進經濟振興。
在鄉村旅游促進鄉村經濟振興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在以往的經濟發展中,大多對環境的保護力度不夠,后期改善環境就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生態環境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根本,如果環境被破壞,鄉村旅游業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要借助于互聯網的宣傳渠道,進行更多的文明行為宣傳,引起游客的重視,加大村民的重視,并在嚴格監管制度的作用中,保證鄉村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環境開發利用的基礎上,更好地保護生態,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同步發展。
鄉村旅游的發展最終目的是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增加農民的收入。因此,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要結合鄉村的現代化建設,進行同步的發展。首先,要結合鄉村的實際情況,進行具有可執行性的旅游項目設計,形成獨有的特色,不能照搬別人的成功經驗,要因地制宜地優化改良。其次,在進行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整合各種資源的優勢,從政府、社會、企業、農民等不同的角度進行有效的開展,保證各方面利益的最大化,從而更好地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最后,在促進經濟發展過程中,還要保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建立鄉村旅游服務的品牌,以便更好地推廣和宣傳。
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要充分結合互聯網,不斷整合各種資源,建立適合鄉村經濟振興發展的旅游模式,并不斷投入更多的技術、搭建科技平臺、保護生態環境、維護消費者權益,將鄉村旅游和鄉村經濟振興同步發展,實現鄉村的現代化建設,提升農村地區整體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