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鴛鴦鎮頡家門小學 楊小菊
思維導圖,亦稱心智導圖,擅長于插圖與文字一起,是一種表達發散思維的工具,雖然簡單,但是實際上在課程教學中非常有效。運用思維導圖,能有效地開發學生的邏輯能力,它的發散思維類似大腦的神經向外蔓延,根據關鍵點將一件事物內容拆開重新加以整合。學生將思維導圖全部呈現在一張紙上的時候,可以審視自己的想法,從而自我修正,開闊視野、分散思維,因此思維導圖被廣泛地用于教育事業當中。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教授一些常見的故事類文章,如一些神話、傳說等,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強化學生記憶,助力學生的閱讀理解。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清復雜的人物關系、時間脈絡、場景變化以及劇情轉折,還能培養學生的復述故事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教師在群文閱讀過程中將需要填寫關鍵詞的部分空出來,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有意識地去尋找缺失的內容,這樣可以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關注故事情節中的有效信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讓學生養成縝密有序的思考習慣是一個漫長而有復雜的過程,小學語文在其中起著夯實基礎的作用。思維導圖能更好地對學生的思維起到促進作用,良好的思維能力對于學生的閱讀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例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把《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曹沖稱象》等幾篇文章歸為一類,從這些課文的篇目來看,這些文章都屬于“某人做某事”的一類,但是讀完就會發現每篇文章的側重點以及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不一樣的,那么,學生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對這幾篇文章進行關鍵詞串聯以及重新整合。群文閱讀可以激發學生動機,它不但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而且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群文閱讀在發揮作用時,思維導圖是其中的重要工具,會利用思維導圖閱讀的學生才能讀好書以及好讀書。
眾所周知,課前預習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意義重大,而思維導圖則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對《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曹沖稱象》等文章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在備課時就會知曉三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態度不一樣,《孔融讓梨》主要是展示孔融尊老愛幼的態度和說話的技巧,《司馬光砸缸》是突出了司馬光的聰明果斷,《曹沖稱象》是表現曹沖的善于思考。教師在提前進行“某人做某事”一類文章的認知過程中,進行了全面深刻的閱讀,那么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這幾篇文章其中的關鍵詞進行提取,做成詳盡的故事導圖,最后將重要的關鍵詞空缺,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將其完成,如此能讓學生比較快速地明確閱讀方向,從而達到課前預習的目的。
群文閱讀其實并不是特別難,堅持“在游泳中學會游泳”,慢慢就能體驗到其中的樂趣,而思維導圖將這種樂趣更加立體化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能用更加強大的記憶力和深厚的興趣去感知文章。思維導圖在學生的知識體系建立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學生能快速劃分出整體的框架和脈絡,將一篇文章或幾篇文章的重點列出來,摘錄文章的精彩細節,做成摘要放到旁邊。學生會先學會記錄文章要點,然后在后來的深入學習中會產生自己的想法和閱讀時的心得,將心得體會做成思維導圖,最后把一張張的思維導圖再編進新的導圖,將文章放到其中繼續補充和擴展,形成一張大網,在此過程中慢慢地學會觸類旁通,從而達到鍛煉閱讀能力的目的。
教師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過程中,要強調思維導圖深化記憶以及拓展的作用。學生要學會不停地從外界接受信息,學習知識,而思維導圖是重要的工具之一。例如學生在學習《秋天的雨》《北大荒的秋天》《秋天》等幾篇文章時,會深入學習到對秋天的描寫手法,能認識到秋天的美好,從而親近大自然,熱愛祖國的美好山河。那么在思維導圖最后總結的過程中,學生會學習到關于描寫風景的寫作手法,在課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總結的思維導圖,拿起手中的筆,來寫一寫最喜愛的季節,達到思維導圖深化記憶以及拓展的作用,并且也能提高學生一定的寫作技巧,使學生妙筆生花,將心中的所思所想通過筆表達出來。
學生在進行多篇文章閱讀的時候,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從這些文章中找出一個主題,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進行多篇文章的比較閱讀。當然,學生在閱讀這些文章時,不能進行重復閱讀,而是要進行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理解的過程,這個過程會促使學生不斷地進行思考,比較文章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從而利用思維導圖理清其中邏輯關系,幫助學生讀懂多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因此,思維導圖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思維導圖不僅對多篇文章進行了歸類整理和分析,還教會了學生閱讀的技巧和方法,更促進了學生“比較”的高級思維發展。
比如在對《初識魯迅》進行群文閱讀練習中,教師就可以設計比較的閱讀策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來進行解讀,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要點進行設計:首先要求學生對相關文章進行預習,并要求學生進行關鍵詞描述,把文章大意用思維導圖串聯起來;其次,在課上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一個問題為閱讀點,要求每組閱讀一篇文章,并勾畫相關關鍵詞,進一步完善和修改思維導圖;然后,各個小組進行交流匯報,將做好的思維導圖結合起來,要求各組從寫作手法、描寫側面等進行異同的比較,并提出問題“這些課文是怎么對魯迅進行描寫的?”通過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并在快下課之時,要求學生講講閱讀后的感受,并互相進行印證;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講話,將魯迅的個人特征進行全面的總結。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用《初識魯迅》為起點,讓學生有一個心理準備,然后利用同類型描寫魯迅的其他文章,要求學生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批注,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相互補充,修改思維導圖,對魯迅的描寫進行整體和局部把握,切實地提高了閱讀效率,解決了群文閱讀難題。
總之,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強調、突出思維導圖的引領作用,利用思維導圖對其中的知識進行整合和理解。在這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表達積極性,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時拓展思維,使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引領下更好地開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