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貴純
(新疆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54)
土庫曼斯坦是位于中亞西南部的內陸國,為中亞五國中的第二大國,更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當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土庫曼斯坦提出的“復興古絲綢之路”新征程為兩國各領域合作帶來了發展新機遇。為進一步推進中國與土庫曼斯坦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我們需要加深對土庫曼斯坦教育的了解。文章擬對土庫曼斯坦國民教育歷史發展沿革及發展狀況、教育制度改革等進行介紹和探析。本文將土庫曼斯坦的國民教育發展劃分為三個時期:一是19世紀下半期到1917年“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時期;二是“十月革命”到1991年10月土庫曼斯坦獨立前的蘇維埃和蘇聯時期;三是1991年10月宣布獨立后至今的獨立時期。
歷史上,波斯人、馬其頓人、阿拉伯人、蒙古韃靼人曾先后于現今土庫曼斯坦地區建立過國家。15世紀是土庫曼族基本形成時期。16世紀至17世紀屬于西瓦汗國和布哈拉汗國。在19世紀下半期土庫曼并入俄國(外里海州)之前,土庫曼的教育發展深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當時,土庫曼建立的是宗教學校,學校教育以傳授伊斯蘭教經典教義為主。而且,當時土庫曼絕大多數普通民眾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文盲現象普遍。
19世紀下半期,征服土庫曼之后,為使土庫曼人服從俄國政權的統治,當時的俄國政府一方面強化了對當地伊斯蘭教學校的管理力度,另一方面在土庫曼相繼建立了采用俄語和土庫曼語雙語講授文化課程及法規的學校,同時也開辦了俄羅斯-當地民族學校。俄羅斯-當地民族學校用俄語進行教學,只有教授教義時用土庫曼語教學。[1]俄國政府曾多次派大批教育工作者到土庫曼指導教學,因此俄國教育制度得到了初步普及和推廣。到1914年,土庫曼各類普通教育學校有58所,學生人數達到7000人。[2]當時的土庫曼國民教育發展是宗教學校和世俗學校并存,并主要由教會管理學校,宗教教育占重要地位。“由于經費、師資以及當地的傳統習慣等方面的原因,俄國當局創辦的學校并未能完全取代當地的宗教學校”[3]。
“十月革命”前,俄國教育體系包括小學教育、中等學校教育、高等學校教育,但“十月革命前中亞地區沒有高等學校”[4]。就土庫曼的教育體系而言,僅包括小學教育、中等學校教育。小學教育由一級小學(學制3-4年)、二級小學(學制5年或6年)和高等小學(學制4年,生源來自一二級小學畢業生)組成。中等學校教育的學科不同,學制也6-8年不等,大多設有一年制或兩年制的預備班,且都實行男女分校。“十月革命”前,俄國時期土庫曼學制特點是典型的中小學雙軌制。與僧侶、貴族和資產階級子女相比,普通民眾子女即使小學畢業,進中學繼續深造的可能性也很小。簡言之,“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時期,土庫曼國民教育發展還很落后,具有鮮明的宗教性、等級性。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后,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蘇維埃俄國”)成立,1922年12月30日,蘇聯成立。1917年,土庫曼人民參加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于12月建立了土庫曼蘇維埃,1924年10月27日又成立了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土庫曼共和國”),并加入蘇聯。
蘇維埃時期,土庫曼蘇維埃的國民教育發展深受蘇維埃俄國的影響。“十月革命”后,蘇維埃俄國通過了《關于把教育事業宗教事務院移交給教育人民委員部的決定》,成立了教育人民委員部,撤銷了俄國時期各種類型的教會學校,并全部改為普通世俗學校。1918年初,蘇維埃俄國發布了《有關信仰自由、教會和宗教團體的決定》,進一步消除了教會對教育的掌控權,根除了教會對學校教育的影響。蘇維埃俄國還廢除了學區制(舊國民管理體制),使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并開始實施男女同校。1919年12月26日,蘇維埃俄國頒布了列寧簽署的掃除文盲法令,開展了掃盲運動。
與蘇維埃俄國一樣,土庫曼蘇維埃也開展了“掃盲識字運動”,積極興辦了普通世俗學校,促進男女平等,倡導教育世俗化。1921年,土庫曼蘇維埃在麥爾夫市創辦了土庫曼學院,當年招生58人,其中女生8人。至1922年,土庫曼各類普通教育學校有158所,各類普通教育學校學生人數達到1.1萬人。[5]與1914年相比,土庫曼蘇維埃時期,其國民教育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無論是學校數量,還是在校學生人數,都有明顯增加。
此外,在教材方面,1920年,蘇維埃俄國在當時的外里海洲成立了蘇維埃土庫曼科學委員會。1924年,蘇維埃土庫曼科學委員會組織編譯并出版了各類教學書籍,內容涉及自然、地理、歷史等。1923年,阿什哈巴德市還首次出版了第一部土庫曼語教科書。在此期間,土庫曼蘇維埃的世俗化、民主化教育得到了大力發展,并建立了眾多的教育工作站、農村圖書閱覽室、識字學校以及各種類型的掃除文盲小組等。在蘇維埃俄國領導下,土庫曼蘇維埃還組織選拔了大量土庫曼優秀知識青年到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以及其他大學深造。
在蘇聯時期,土庫曼共和國國民教育事業得到了極大發展,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國民教育制度體系。相比較而言,在衛國戰爭(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以后,土庫曼共和國國民教育發展最為快速。“從整個國家的均衡發展層面看,在蘇聯統一的教育制度下, 各加盟共和國的教育也從整個國家的均衡發展實踐中受益巨大”[6]。土庫曼共和國國民教育在跨越式發展進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1.國民教育體系快速發展
蘇聯時期,蘇聯政府十分重視土庫曼共和國各級各類普通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從1924-1925學年起,各加盟共和國和地區在校學生人數開始普遍迅速增加,提高型學校[7年制學校、13-17歲的第二級學校(4年制)]的增加尤其快速。例如,與1922年相比,到1925年,土庫曼共和國的提高型學校,幾乎增加了兩倍”[7]。到1940年,土庫曼共和國各類普通教育學校數達到1528所,各類普通教育學校的學生人數達到25.2萬人。[8]與1922年相比,1940年土庫曼共和國的各類普通學校數量和在校學生數量增加了數倍。值得一提的是,現今的土庫曼斯坦尼亞佐夫農業大學前身就是1930年成立的土庫曼農學院。蘇聯時期,“在蘇聯政府第二個和第三個五年計劃時期內,蘇聯成年人中的文盲基本上被消滅,到 1940 年,全蘇聯共計5000-6000萬人學會了識字”[9]。土庫曼共和國的掃盲運動同樣也成績斐然。
蘇聯時期,蘇聯政府對土庫曼共和國國民教育進行了大量投入。以衛國戰爭前為例,“1928年撥給土庫曼共和國教育經費達2090萬盧布”[10]。1930年,蘇聯政府在土庫曼共和國建立了土庫曼語言文學研究所等機構,并開辦了兩期護士和醫生培訓班,共有46人畢業;在土庫曼共和國組織成立了5個文化巡回基地”[11]。此外,蘇聯政府還積極開展了國內區域間的文化交流合作。“在莫斯科,為培養土庫曼師資力量設立了師范學校。許多土庫曼共和國青年被選派到俄羅斯中部一些大城市的工廠實習”[12]。簡言之,土庫曼共和國的各類普通學校和在校學生數量都得以增加,其國民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發展。
1950年,土庫曼共和國成立了師范學院,并在阿什哈巴德市成立了以“高爾基”命名的土庫曼國立大學。1951年,土庫曼共和國成立了國家科學研究機構。1955-1956學年,土庫曼共和國各類普通教育學校1186所,在校學生數23.23萬;另有中等專業學校37所,在校學生數1.3589萬;高等學校6所,在校學生數1.216萬。①可以看出,受衛國戰爭的影響,土庫曼共和國國民教育和蘇維埃學校的發展在戰爭期間有所減緩和減少。[13]因此1955-1956學年的各類學校總數和學生數均少于1940年。1961-1962學年,土庫曼共和國各類普通教育學校數量1530所,在校學生數30.5萬;另有中等專業學校23所,在校學生數1.39萬;高等學校4所,在校學生數1.4萬。1965-1966學年,土庫曼共和國各類普通教育學校數量達到1603所,在校學生數43.5萬;另有中等專業學校27所,在校學生數2.19萬;高等學校5所,在校學生數1.98萬。[14]到1980-1981學年,土庫曼共和國普通教育學校數量達到1900所,在校學生總數達70萬;中等專業學校35所,在校學生數3.4萬;高等學校數量達到7所,在校學生數3.58萬,[15]土庫曼共和國在發展普通國民教育的同時,也積極推進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建設與發展,其現代教育體系相應地得到了不斷完善和發展。
2.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蘇聯的國民教育體系包括學前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涵蓋中小學)、校外教育、職業技術教育、中等專業教育、高等教育。[16]在蘇聯政府的領導下,土庫曼共和國教育制度也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蘇聯政府在土庫曼共和國的城市、鄉村先后大力開展了普及初等義務教育和不完全中等教育工作。蘇共16大(1930年)通過了《關于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的決議,其中包括:全國各地年齡為8歲、9歲和10歲的適齡兒童須至少讀完小學4年。1934年5月,蘇聯人民委員會和聯共(布)中央通過了《關于中小學結構的決定》,將普通教育學校的常規類型確定為4年制的初等學校、7年制的不完全中等學校和10年制的完全中等學校。從1949年起,蘇聯政府開始在包括土庫曼共和國在內的各加盟蘇維埃共和國推廣和普及7年制義務教育。以基礎教育為例, 蘇聯政府發布了實行普通義務教育的法令, 在開展普及7年制教育基礎上逐步擴大8—10年級招生人數。在教學內容和方法方面,蘇聯政府也大力提倡“學校綜合技術教育”。蘇共第五個五年計劃規定在中學實行綜合技術教育,并采取必要措施過渡到普及綜合技術教育。土庫曼共和國教育部也修訂了關于實行綜合技術教育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并向各學校發出了實行綜合技術教育的指示。為使更多的中學畢業生達到滿足參加工農業生產的要求,土庫曼共和國在中學教育的基礎上也開辦了技術學校(學制1—2年),培養高級熟練工人。到20世紀60-70年代,土庫曼共和國開始實行普及中等義務教育。20世紀70年代實行普及中等義務教育是蘇聯教育發展的重大事件,土庫曼共和國也不例外。蘇共24大(1971年)提出,所有中央和地方蘇維埃組織都要普及10年制義務教育。蘇共25大(1976年)要求結合各類勞動者的特點,保證使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勞動教育和道德教育三方面緊密統一起來。到20世紀80年代,蘇共26大(1981年)提出必須發展職業技術學校,蘇共27大決議提出進行中等和高等專業教育改革。在蘇聯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面向教育、科學、生產一體化,土庫曼共和國也開展實施了以上所述的各項教育改革。
綜上所述,在蘇維埃及蘇聯時期,特別是在蘇聯時期,土庫曼共和國國民教育得到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教育制度持續革新和完善。如果說衛國戰爭之前,蘇聯政府在土庫曼共和國強調實踐生產勞動教學,注意解決中學畢業生的升學和就業問題,那么戰后則注重加強教育教學內容的科學化和現代化,以滿足社會對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20世紀70—80年代更是積極普及中等義務教育,發展職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總之,蘇聯時期,土庫曼共和國國民教育整體上發展迅速,形成了完備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
1991年10月27日,土庫曼共和國宣布獨立,改國名為“土庫曼斯坦”,尼亞佐夫擔任首任總統。本文將土庫曼斯坦獨立后至今的時期劃分為以下兩個階段:尼亞佐夫任期(1991年10月至2006年12月)和別爾德穆哈梅多夫任期(2007年2月至今)。
獨立之初,盡管已具有完備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但土庫曼斯坦國民教育發展面臨著新的困難和挑戰。獨立初期,土庫曼斯坦的國內外種族、宗教等安全問題日趨顯現,特別是周邊政治生態環境極為不利。為加強永久中立國地位,土庫曼斯坦在國際和周邊國家社會中顯得越發孤立。另外,經濟結構單一的工農業生產陷入困境,經濟體系遭到嚴重破壞,國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在新的社會政治經濟轉型發展期,土庫曼斯坦政府于1992年頒布實施了《10年穩定綱要》,并于1993年和1999年先后頒布實施了《教育法》和《2010年以前土庫曼斯坦社會與經濟改革戰略》,對蘇聯時期的教育政策進行變革和調整。
1.改革教育制度
尼亞佐夫任期,土庫曼斯坦政府把普通中等教育(涵蓋中小學)學制從10年減少到9年,把高等教育學制從5年縮短到兩年;規定適齡兒童7歲上學;國家負擔學齡前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的一切費用。自1995年起,土庫曼斯坦還積極響應俄羅斯關于在獨聯體范圍內推行的“共同教育空間”倡議, 致力于建立和加強共同教育體系,提高教育質量。在人才培養方面,為使國民教育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土庫曼斯坦政府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求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專業技能,改革了人才教育培養體制。《2010年以前土庫曼斯坦社會與經濟改革戰略》特別提到,土庫曼斯坦政府要重視“專業技術人才資源”。在人才培養方面,自2003年起,土庫曼斯坦規定“中學畢業生必須在所選擇的專業領域工作兩年之后,才能進入大學,而不是中學畢業后立即進大學”[17]。
在民族認同教育方面,土庫曼斯坦政府將土庫曼語認定為國語;土庫曼斯坦政府將各級各類學校教材改為土庫曼語,并要求任課教師必須統一用土庫曼語進行教學;強化土庫曼民族文化教育,大力倡導繼承土庫曼的古老風俗傳統,重視民族傳統文化。“土庫曼斯坦對中小學的教學大綱進行了修訂,僅在2003年就為各年級編訂出了38種新版教材”[18]。
在大學治理方面,總統尼亞佐夫任命各高校的校長和副校長,并親自指導規劃大學的年度招生人數等。土庫曼斯坦政府指導學校組織學生定期參加校外義務勞動和政府組織的各類社會文化活動,諸如參加星期六義務勞動、國家國旗日等大型慶祝活動,以及 “健康之路”徒步運動等,以此培養青年一代社會實踐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
2.重視與強化思想道德教育
根據尼亞佐夫的總統令,土庫曼斯坦政府制定了國民思想道德教育綱領。“尼亞佐夫總統極為重視土庫曼民族文化、歷史、習俗、宗教和語言的延續與發展,親自撰寫了《魯赫納瑪》,用以闡釋土庫曼民族的精神世界”[19]。《魯赫納瑪》的意思是“精神燈塔”。這部著作記述了尼亞佐夫的自傳,描述了土庫曼民族的歷史起源、傳統文化及人民的精神信仰,詳盡闡述了土庫曼斯坦獨立以來的歷程和發展前景。作為思想道德學業課的考試科目,政府把《魯赫納瑪》設定為土庫曼斯坦司法和教育體系的理論基礎,同時《魯赫納瑪》也被列為全國所有中小學和其他國民教育機構的首要學習科目。《魯赫納瑪》是土庫曼斯坦新一代進行文化知識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勞動技能教育的啟蒙篇。書中提道:“向社會發布教育綱要的目的在于:一是讓孩子們遠離街頭;二是讓孩子們產生對知識的需求;三是推行有助于學習和改善生活的求知方法。讓每一位公民都成為學識淵博的人”[20]。不僅如此,《魯赫納瑪》“倡導的民族友善意識觀念,踐行于土庫曼斯坦各階層民眾的日常生活中,在土庫曼人民的政治、社會、經濟和家庭生活中廣為弘揚和傳承”[21]。
3.教育發展出現的問題
“蘇聯解體后,教師和專業教育管理人員大量遷出,無疑給中亞的教育事業造成了很大打擊,影響了勞動力素質的培養和提高”[22]。另外,土庫曼斯坦科學院的教學科研等主要工作在總統尼亞左夫任期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因為當時科學院正常運行所需的科研經費少得可憐,人文基礎類研究更是不受重視。[23]同樣,因為提供研究生教育的科學院和其他研究機構被關閉,所以大學新任教師也只接受過11年的教育;當時土庫曼斯坦政府側重應用科學,不太注重基礎科學。由于土庫曼斯坦中學生畢業后不能直接報考大學,必須經過兩年的社會工作實踐后才有資格參加相應專業的大學考試,這導致不可能有學生中學后直接出國接受高等教育;土庫曼斯坦政府也取消了對國外學歷的認可,這意味著自費留學生將很難找到或從事自己專業的工作。
總體來看,尼亞佐夫時期,依據本國國情特點,土庫曼斯坦政府力求通過改革滿足國民教育需求,為國家社會經濟各領域發展培養優秀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在國民教育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調整,強調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思想道德教育成為國民教育的重要內容,但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學質量明顯下滑、教材嚴重匱乏等問題凸顯。
2007年2月12日,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就任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總統對國家教育發展非常關心。為培養國家新一代健康成長,土庫曼斯坦政府先后于2009年和2013年兩次對《土庫曼斯坦教育法》進行了修訂。無論《2011-2030年土庫曼斯坦社會經濟發展國家規劃》,還是《2019-2025年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綱要》和《2019-2025年數字經濟發展構想》,土庫曼斯坦政府都把國民教育發展問題列入國家發展綱要,并對尼亞佐夫時期的教育政策進行了重大變革。
1.改革學制,加強研究生教育
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就任后,土庫曼斯坦政府“總結了先前國民教育改革的弊端,制定了適合土庫曼斯坦國民教育的改革政策,使土庫曼斯坦教育事業得到了全面、平穩的發展”[24]。自2007年之后,土庫曼斯坦政府將普通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學制分別改為10年和4-5年,并恢復了體育、音樂、美術及其他一些教學科目。2013年3月1日,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簽署了《關于完善土庫曼斯坦教育制度的法令》。根據該文件,從2013-2014學年開始,土庫曼斯坦政府實行12年制普通中等教育:適齡兒童6歲入學,初等教育(1年級至4年級)、基礎中等教育(5年級至10年級)、完全中等教育(11年級至12年級)。“以《關于土庫曼斯坦推行完全中等教育問題》特別決議形式,土庫曼斯坦總統批準了向12年制普通中等教育過渡的方案”[25]。2013年5月4日,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簽署了第391-IV號《教育法》。該法第二部分第八章第2條和第3條分別對土庫曼斯坦教育體系中的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進行了劃分,其中普通教育分為:學前教育(包括為初等教育做準備)、初等教育、基礎中等教育、完全中等教育、校外教育;職業教育分為:職業技術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大學后教育(高等教育的延續階段)。
高等教育從2008年3月開始,土庫曼斯坦政府陸續開辦了一批國民教育機構,恢復了研究生教育,大力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在科研機構方面,以2011年為例,土庫曼斯坦共有35個研究機構,包括1個隸屬于土庫曼斯坦科學院的歷史哲學研究中心,還有21個科研所及13所大學,研究范圍涉及22個專業領域,有近百名專家。[26]在教學改革方面,土庫曼斯坦政府提出重點加強生態環保、能源、化工、建筑、醫學、信息技術、經濟以及人文學科8個領域的學科建設。此外,土庫曼斯坦政府還在學科建設、師資培訓、人才培養、信息共享、教學與研究等方面開展國際合作。例如,土庫曼斯坦政府啟動國際間的學術交流,招聘外籍教師,“在土庫曼國立阿扎季世界語言學院東方語言系有來自韓國、印度和中國的專家”[27],并鼓勵本國學生到日本及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和中國留學。土庫曼斯坦政府“把教育發展面向世界作為當代土庫曼斯坦社會整體化發展進程中最重要導向之一”[28]。這一時期,“掌握最新教學模式和信息技術的教師不斷增多,國內外教育機構之間的交流也在不斷增加”[29]。
2.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建設
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倡導的教育治國、教育強國。土庫曼斯坦政府十分重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培養青少年的愛國情懷,倡導尊老愛幼,提倡珍視本民族傳統和文化。土庫曼斯坦政府在開展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將《魯赫納瑪》列為土庫曼公民的必讀書。近十多年來,土庫曼斯坦政府還建立了一批思想道德教育中心。例如,弘揚民族文化的謝弋特那扎爾劇院、盧赫耶特宮,以及2011年9月投入使用的地方志歷史博物館等。再如,在阿哈拉州艾茲崗特村有以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安娜耶夫命名的27中學,該校設立有國家教育師資培訓中心,是土庫曼斯坦國家級思想道德教育培訓基地。不但如此,在全國范圍內,根據年度培訓規劃,土庫曼斯坦政府還建立了思想道德教育評價機制,定期安排各種旨在提高教師思想道德修養和全面提升輔導員水平的培訓活動。在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總統多次強調開展年輕一代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指出“這是關系到我們國家和人民前途命運的道路。這條道路就是要把我們青年一代培養成為有知識、有廣闊視野、品德高尚和擁有仁愛之心的人才”[30]。
在著力培養年輕一代尊重民族傳統和風俗習慣、加強國內各族人民心靈溝通的同時,土庫曼斯坦政府也要求全體國民都認真學習國家歷史,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土庫曼斯坦《教育法》明文規定:“教育應以維護土庫曼斯坦民族團結為目的,保證國家各民族間以及各宗教間的和睦相處。”此外,在實踐中,土庫曼斯坦政府也非常重視勞動教育,土庫曼斯坦各類學校仍保留著蘇聯時期“星期六義務勞動”這一光榮傳統。
3.多元優化國民教育資源配置
別爾德穆哈梅多夫時期,土庫曼斯坦的國民教育資源多元優化配置是其國民教育發展的一大亮點。這一時期,土庫曼斯坦政府大規模修建幼兒園、學校、文化藝術中心、體育場、娛樂場等,并配備符合國家標準的現代化設施。根據2011年11月5日政府公布的數據,土庫曼斯坦“2011年前10個月,新建或改擴建了3所高校、29所中小學、38所幼兒園和兩個少年健康中心”[31]。僅2010年,土庫曼斯坦全國就新建了60多所學校和幼兒園,并都配有體育館和其他活動設施。“在2011-2012學年開學前期,土庫曼斯坦新投入使用了10多所現代化學校”[32]。在列巴普州,2011年建成了兩所大型現代化學校(土庫曼阿巴特和布爾達雷克)。這兩所學校配備有現代化教學設施,用于學生學習、運動的設施一應俱全。另外,土庫曼斯坦政府還新建了5所現代化幼兒園(戈爾基尼什、薩卡爾、卡拉比考爾、科伊滕達格、法拉布)。2016年,土庫曼斯坦有35家教育機構投入運營,其中包括17所中學、16所幼兒園、1個兒童保健中心和1所奧古茲汗工程技術大學。[33]據統計,“2008年至2018年,土庫曼斯坦各地州共交付使用了258所幼兒園、237所中學、75座文化館和115所體育學校”[34]。土庫曼斯坦政府在《2019-2025年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綱要》中指出,7年內,政府還將計劃新建163所幼兒園、201所中學、16個文化宮,并為多家醫療、教育、文化機構配備現代化設施等。[35]
在高等教育領域,土庫曼斯坦政府新建和擴建了諸多教學設施和公共設施。政府相繼擴建了土庫曼斯坦國立文化學院、土庫曼斯坦軍事科學院、土庫曼斯坦國立醫科大學、國立馬赫杜姆庫里大學和土庫曼斯坦理工學院。
2019年2月1日,土庫曼斯坦發布了《2019-2025年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綱要》,將發展數字教育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和邁向發達工業國家的關鍵驅動力。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指出,在土庫曼斯坦眾多領域中,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尤為重要。高等教育發展是國家科技發展、開拓創新、發展數字經濟和知識社會的關鍵。[36]為此,為方便各領域專家開展科研工作,土庫曼斯坦不斷改善大學和科研院的科研和教學條件,為之配備了現代化的實驗設備、教學科研器具和現代通信設備。在數字教育發展方面,土庫曼斯坦最突出的成就是整合了職業教育學校的網絡資源,并借助地方投資新建或改擴建了網絡配套設施。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土庫曼斯坦線上教育網絡化已逐步推廣完成,為更多的市民以及邊遠地區的人們提供了遠程職業教育機會。
4.全方位推進職業教育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社會對各行各業專業熟練技術人員的需求不斷增加,土庫曼斯坦政府把全方位推進國家職業發展作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針之一。政府增設了培養中等、高等專業技能人才的教育機構。例如, 2011-2012學年在阿什哈巴德市,政府批準成立了土庫曼財經中等專業學校和土庫曼金融學院。2019年,土庫曼斯坦全國42所中等職業學校共招生9063人,全國高校共招生12241人;“在2020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共招生9490人,全國高校共招生14337人”[37]。2020年4月1日,在醫療和教育工作專題會議上,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特別指出:要在職業技術院校開設新專業,積極籌建專門教授機器人技術的中等職業技術院校,要“運用數字技術促進科教系統改革,嚴格組織國家高校入學考試,培養經濟等專業技術領域人才,并引入新興職業教育課程”[38]。不但如此,土庫曼斯坦政府還全方位推進職業教育的國際化。2017年5月26日,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簽署了一項決議,批準承認由國外院校頒發的職業教育畢業文憑。政府還提議“在新的歐盟中亞戰略框架內,加強與歐盟在初等、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的合作”[39]。
綜上所述,自獨立30年來,土庫曼斯坦政府高度重視國民教育的發展,并沒有對以前的蘇聯教育模式進行簡單的否定,而是順應時代形勢發展,在社會變遷、傳統繼承和新秩序重建的進程中不斷推陳出新。土庫曼斯坦在加強國民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的同時,大力研究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發展職業教育,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建了行之有效的國家教育創新體系。
土庫曼斯坦國民教育發展歷史悠久而復雜曲折,其影響因素多種多樣。在不同歷史時期,土庫曼斯坦國民教育發展既受政治形勢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同時也反映了對國民教育發展規律的探索和認知,更是社會發展形勢和現代科技進步的必然選擇。可以說,近現代土庫曼斯坦國民教育的發展是各種社會變革力量互相競爭與合作的結果,具有復雜性、多元性等特征。
當前,土庫曼斯坦是中國在中亞地區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已成為土庫曼斯坦最大的貿易伙伴。民心相通是實現中土兩國發展共贏的社會根基和現實要求,深入開展教育合作與交流是實現民心相通最有效的抓手之一。不言而喻,中國與土庫曼斯坦的教育合作與交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加深對土庫曼斯坦國民教育發展的了解,有助于進一步推進中國與土庫曼斯坦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有助于“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建設,有助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